
第4章 帮助孩子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个人要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一定要深入地研究学习方法。当他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如虎添翼,在轻松学习的同时,学习效率和效果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家长也轻松,孩子也会更加热爱学习。
一个人要想在学业上取得成功,除了想学、爱学,还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讲到学习方法,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让孩子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确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因为古人所学的知识多为历史经典,任何思考都需要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之上。但在现代社会,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广泛,很多学科,尤其是数理化,是不适合死记硬背的。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找出特点,掌握规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不加辨别,一律靠死记硬背,那么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如果孩子用了十分的努力,却得不到三分的收获,心理上就会倾向于自我否定——以为自己脑子笨,不管怎么努力都学不好,从而放弃学习。
一个人要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一定要深入地研究学习方法。当他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如虎添翼,在轻松学习的同时,学习效率和效果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家长轻松,孩子也会更加热爱学习。
学习一定要讲究步骤与方法
学习的四大步骤
学习是非常讲究方法的。但很多孩子不懂这一点,习惯于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断地记笔记,下课后再温习。如果按这种方法学习,学习效率不会很高,成绩也不会很理想。
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听懂了;
第二阶段:记住了;
第三阶段:学会了;
第四阶段:掌握了。
要想在“听懂—记住—学会—掌握”这四个阶段做到最好,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四个步骤。
专心听课。很多孩子不会听课,他们在听课时通常是这样做的:在老师讲课时,他试图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由于他们过于专注把老师说的话转变为文字,根本没有时间去理解这些话的含义。当他们下课后再看笔记,不仅费时,效果还不好。
正确的做法是:在上课时的大部分时间里,目光要始终盯着老师,盯着黑板,而不是记笔记。因为老师讲的内容绝大多数都能在书上找到,所以记笔记时只需要记住老师讲的例子,以及几个关键词即可。注意力、焦点一定得跟着老师走,大脑要不停地分析老师讲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阐述了哪些内容,然后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一步步地听懂老师讲的话。
认真看书。利用自习课的时间把课本上老师讲的内容从头到尾看一遍,一遍看不懂看两遍,两遍看不懂看三遍、四遍……直到把公式、定理、定义等知识点全部记住。
做例题。让孩子把书上的例题抄下来,独立地在草稿纸上演算一遍,再与例题的解题步骤一一对照。如果完全吻合,说明孩子已经学会了;如果不吻合,说明孩子并没有真的搞懂,就需要返回第二步——认真看书,再来一次。
做习题。经过了前三步,孩子就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老师留下来的课后习题。
孩子如果能够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学习,那么学习的难度系数可以下降四分之三。
学习要讲究方法
在很多孩子眼里,学习之所以那么难,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步骤。
从学科属性看,在现在国内通用的中学教育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理虽然属于自然科学,但因其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故传统上将其划分为文科)属于理科范畴,而语文、英语(国内也有部分学校将日语或俄语作为第一外语)、历史、政治属于文科范畴。
理科与文科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差别。如果把学习比作挖一条100米长、2米宽、2米深的壕沟的话,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先挖一个1米长、2米宽、2米深的坑,然后慢慢地向前推进至100米。
第二种:先挖一个100米长、2米宽、20厘米深的壕沟,然后回到开始的地方,沿着100米的长度,再向下深挖20厘米。不断地反复,最终把壕沟挖至2米深。
这两种挖沟方法,分别代表理科和文科的学习方法。
理科充斥着大量的定义、定理和定律,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想要把理科学好,必须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挖,直到彻底弄懂了,掌握了,再向下一个知识点推进。
很多孩子之所以学不好理科,就是因为在没有搞懂旧知识之前,又学习了新知识,时间一长,脑子里就成了糨糊。
文科由许多关联度不大但琐碎的知识构成,所以孩子需要在丰富背景知识的情况下,不断地反复浏览、背诵,直至最终理解。比如,当孩子亲眼看到瀑布的时候,他才会真切体会到什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才能真正了解作者在写出这句诗时的真实感受。
理科的学习方法
理科的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十六字歌谣”:步步为营、循序渐进、重点突破、反复练习。
步步为营
所谓步步为营,就是旧知识没有掌握,不学新知识。
每学一个定义或定理,必须把它彻底搞懂、弄透,再继续往下学习。如果在旧的知识尚没搞懂的情况下就去学习新的知识,是没有办法真正掌握新知识的。
很多人,特别是北方人都曾有过滚雪球的经历。为了把雪球滚大,我们通常都是先捏一个很瓷实的小雪球,然后让雪球不断地在地上滚,雪球会越滚越大。如果小雪球不瓷实,雪球在变大的过程中很快就会散掉。
很多孩子在学习理科的过程中,就是因为最开始捏的“小雪球”不瓷实——对知识仅仅达到学会、记住的地步,并没有真正掌握,所以学不好。
孩子在学习理科的过程中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必须把每一个知识点搞懂、弄透,做到步步为营,才能打好基础。
循序渐进
学习理科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绝对不能跳跃。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跳跃,中间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孩子对老师讲的新课就没有办法真正掌握,包袱会越来越重。
重点突破
所谓重点突破,就是突破定义、定理和定律。
定义是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做的简要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必须彻底弄懂定义。所谓弄懂,并不是把定义背下来,而是把定义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定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推导出的结论。定义和定理是相互关联的。要学好理科,尤其是学好数学,关键是把“定理”搞透——该定理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通过解决上述疑问,才能够把定理推导清楚。
所谓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
搞清楚定义、定理和定律,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孩子能够把简单的题做正确,但是由于对定义、定理和定律不是非常明白,就没有办法做到举一反三,题目只要稍微拐个弯,就不会做了。
反复练习
要想对各个知识点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必须进行反复练习。
对各种类型的习题,只有见得越多,应用能力才能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只要让孩子掌握以上四点原则,理科一定会学得很扎实。
我们在每一期“青少年启智训练营”中都会用大量的时间对孩子重复这个十六字歌谣。我们会教孩子数学怎么学,物理怎么学,化学怎么学。
当孩子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白学习理科时,不仅需要在课上认真听老师对定义、定理和定律进行的立体分解,合上课本后,还需要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一遍一遍地反复推导,直至真正理解,他才能在学习数理化的过程中找到快乐,才会自发主动地做大量的习题,数理化成绩也能很快得到提高。
理科是可以自学的,因为数理化等学科都是由各种定义、定理和定律组成,是可以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数理化上出了问题,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自学补回来。这一点毋庸置疑。
文科的学习方法
与理科相比,文科的学习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其学习方法可以总结成以下“四句歌谣”:
·鬼子扫荡,不要在不懂的知识点上停下来;
·大面积反复,温故而知新;
·充分联想;
·整体把握,悟透道理。
“鬼子扫荡”
所谓“鬼子扫荡”,就是不管懂不懂、会不会,先把需要学习的部分从头到尾扫一遍。要点是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来,要对知识来个囫囵吞枣。等到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以前不懂的地方,现在很可能就会豁然开朗。
大面积反复
由于文科的知识点既多且杂,只读一遍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所以需要反复阅读。要点是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充分联想
文字只是知识的表达符号,读懂了文字,并不代表掌握了“真知”。只有当你把它放进了脑海,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使用,比如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口语表达中,它才能够变成自己的知识。
要想把文字变成自己的知识,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联想。比如,当你读到“在那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白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在草原上,成群结队的牛羊在吃着青草。牧羊姑娘在唱着歌。小河在轻轻流淌”的时候,你的大脑中只有出现蓝天、白云、青草、牛羊、牧羊姑娘和小河等景物,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作者在描述这一景象时的心态。
再比如,当你读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时,大脑中一定要浮现出中华民族的巨大版图,并联想到它是由56个民族组成,联想到四大发明,联想到长城,联想到都江堰……
如果只是单纯地背诵表达符号是没有办法学好文科的,只会变成“书呆子”。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名字叫《孔乙己》,就是讽刺那些只会表达符号而没有“真知”的人。
所以,在学习文科时一定要记住,文字只是代表知识的符号,必须通过充分联想,搞清楚符号代表的真实含义,才算学到家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就不要在孩子学文科的时候,逼着孩子死记硬背。这样只会事倍功半。
整体把握
如果说理科讲究各个击破,那么文科讲究的是整体学习法。一篇文章、一本书,只有反复读五遍以上,你才能明白作者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分几个层次表达的,其写作顺序是按人的内心感受层次,还是按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抑或按照事件的因果关系,其中有哪些手法可以在自己的文章里加以应用,等等。
要想学好文科,一定要反复诵读,当知识点烂熟于胸之时,自然能够悟出其中的道理与精华。
英语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英语时,太多的孩子付出了十倍努力,却连一分收获都没有。问题出在哪了?出在学习方法错了。其实,学习英语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可以先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都是怎么学会汉语的:往往是妈妈说一句,我们跟着说一句;爸爸说一句话,我们跟着学一句。渐渐地,我们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把词汇变成短语,再变成长句子……这就是学习语言的正道,也是所有人学习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
可是现在的英语教学却把重点放在教授语法上,把重点放在背诵单词上,仿佛学会了语法,再把单词放进去,英语就可以学会了。如果这样学习英语,我保证你20年后依然学不会。
世界上的所有语言,都是先有语言,后有语法。语言是按照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惯需要逐渐产生的,而语法是人们通过大量的语言现象总结出来的规律。而这种提升,是以舍掉具体原型为代价的——据考证,任何一条语法,都有30%以上的例外现象。所以,即使我们把语法背诵下来,也不能保证通过语法套出来的句子100%正确。
在我看来,要想学好英语,必须掌握以下六大方法。
模仿
学习语言的关键是模仿,也就是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不要去分析对方用了哪些语法,用了哪些单词。通过不断地模仿,单词与语法会慢慢地渗进你的潜意识,进而变成记忆。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是,一旦深入脑海,将很难被抹去。这就像你刚刚出生时,虽然你对世界一无所知,但爸爸、妈妈总是抱着你,不停地告诉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你通过直觉不断地确认接收到的信息,渐渐地明白了那个一直抱着你、饿了给你奶吃、冷了给你衣服穿、一脸微笑不断地对着你叫着“妈妈”的人,就是妈妈。而那个当你跌倒的时候把你扶起、当你郁闷的时候陪你一起玩、把你放到他的后背上给你快乐、让你把他当马骑的人,是爸爸。
总之,要想学习英语,必须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地模仿,然后产生记忆力。
以句子为基本单位
学习语言,必须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因为句子不仅包含词汇、短语、语法,又有具体的语言场景,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一个词的音、形、义及语法规则,从而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如果仅以单词为单位,即使记了很多单词,学了很多语法,也很可能到需要用时大脑却混沌一片。
大声朗读
大声朗读是学习语言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学好英语,请为孩子选出50篇优秀的英语文章,并让孩子对每一篇文章大声朗读50遍。
实际上,一篇文章只需朗读30遍就可以背下来,之所以要朗读50遍,是因为读得遍数越多,孩子对文章使用的语法就越了解,语感越好,单词也记得更牢。
大量阅读
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大量阅读。因为中国的孩子缺少学习英语的社会环境,所以,家长要为孩子选购大量的与孩子的英文水平相当的外语书籍,比如英汉对照的小册子、杂志、动漫等。
阅读时不需要每一个单词都搞懂,只需搞清楚关键词的含义即可。通过联系上下文,其他陌生单词的意思是可以猜出来的。这样,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单词量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反复地听
在英语听力这个问题上,许多孩子贪多贪快,希望听一遍就能完全听懂。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对英语的熟悉程度还没有达到一听就懂的水平。
即使听我们自己的母语——汉语,我们很多时候也不可能达到听一遍就完全明白的程度。比如北方人到了南方,虽然大家说的都是中文,但因为对方说的是方言,听起来跟外语没有区别,我们可能只听得懂一两个字。这个时候我们除了多听、反复听,还要结合语境、对方的言语表情进行充分的联想,如此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其实,练习英语听力也可以采用以上方法,即通过大量的联想,背景知识的积累,再加上反复听,才能越听越顺溜。
大胆地说
要想说好英语,一定要大胆地说,不要怕说错。只有说出口,我们才可能知道哪里说错了,然后通过不断地修正,从而学会正确的表达。
为了加速这一过程,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其与英语口语特别好的人,尤其是与外国人多交流。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其实,外国人是不会笑话我们的,反而会无比真诚地纠正我们的各种发音、语法错误。
我相信,只要孩子能够应用以上方法,认真学习,不管他们现在的英语水平有多差,只需要两三年,他们就能够掌握这门语言——不仅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讲话,还能用纯正的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