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豆子有点怕——孩子容易把父母吵架的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
小豆子故事场景/3岁
我有点怕。
爸爸妈妈吵架了,说话声音很大,我在客厅玩儿时听见了。我跑进去把爸爸的手和妈妈的手放在了一起,因为爸爸和我说过,小手拉大手,我们是一家人。我不希望他们吵架,爸爸妈妈都很好,所以我对爸爸妈妈说:“不要吵架,我们是一家人。”后来爸爸妈妈把事情处理好了,他们一起拉着我的小手,陪我玩,我好开心呀!
父母吵架,孩子在想什么
吵架是在所难免的事,豆子3岁时,我和豆妈有过一次激烈的争吵,这在我们的婚姻中是比较少见的。
之所以在这里讨论夫妻间吵架的问题,是因为那一次吵架吓到豆子了。
由于我和豆妈出生的地域不同,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些差别。豆妈是四川人,我出生在江南一带,我们的饮食习惯很不同,豆妈的口味以麻辣为主,我的口味以清淡为主。豆妈很少做饭,基本上是豆子外婆做饭。对于饭菜口味的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豆妈认为我是在否定她妈妈的厨艺,感觉她们母女受了委屈。作为女儿,她要维护自己的妈妈,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当然,积压在她心里的其他委屈也在那一次一起爆发出来,于是我们争吵了。
当时,我们在卧室里争吵,豆子在客厅听到了,他非常紧张地跑过来。我们看到豆子,知道这种争吵会影响孩子,情绪缓和了些,但都不说话。这时,豆子做了很多小孩都会做的一个动作,他跑过来,拉着我和豆妈的手,把两只手放在一起,说了一句:“不要吵架,我们是一家人。”他的声音带着恐惧。当他这样表达时,我们心生愧疚,赶忙蹲下去安抚他。
豆子是一个明事理的孩子,可能会在心里把我们吵架的责任归结在自己身上。于是我们安抚他说:“爸爸妈妈吵架不是因为豆子,而是爸爸妈妈有些事情要处理,但是我们处理得不是很好,就吵起来了。我们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所以说话很大声,不过这些和豆子没有关系。”我们之所以和豆子强调吵架和他没有关系,是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弄不清楚父母为什么要吵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让父母吵架了,然后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
豆子之所以把我们的手放在一起,是因为只有我跟豆妈和好了,他的恐惧感才会消失。相亲相爱、彼此妥协是家庭健康发展的一种状态。所以,豆子在那一瞬间的举动,让身为爸爸的我有些羞愧。
我和豆妈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后,我和豆子进行了一次交流。我问他:“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豆子有什么感觉?”豆子表示不希望爸妈吵架,甚至对我说:“妈妈很好,不要吵架,豆子有点害怕。”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女孩跟我讲,她4岁多的时候看见了父母吵架,甚至肢体冲突,她特别害怕,尝试着让父母停止争吵。但是,那时父母都在自己的情绪中,对她不管不顾,她觉得所有人都不要她了,十分恐慌,缩在角落里哭。在多次目睹了父母争吵后,她逐渐丧失了对父母和家庭的信任,也失去了安全感。
有一次,妈妈来接她放学,她的第一反应是问妈妈有没有和爸爸吵架,确定父母没有吵架后,她才放松些。父母长期争吵导致她形成了冷漠的性格:“后来,我看他们吵架就像看电影一样,冷眼旁观。”冷漠是一种与情绪隔离的状态。父母吵架的时候,她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当他们不存在,一直和自己的玩具玩,但是心里对父母充满恨意。
成年以后,她很害怕争吵,她的男朋友一旦把声音拔高,她就会瑟瑟发抖,心里非常委屈,也非常害怕,第一反应就是想逃跑。因此,她和两任男朋友都分开了。一旦别人和她争吵,她就马上切断和对方的关系。她向我求助,问我:“为什么我没办法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因为她父母的争吵给她带来了负面影响。和男友争吵后,她会反省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从小没有人向她澄清父母吵架和她无关,所以她陷入争吵后总是把责任归结在自己身上。
因为没有能力介入父母的争吵,她常产生强烈的自责感和愧疚感。她渴望父母不再吵架,但父母和好后,她心里又会产生一些怨恨,所以她和父母的关系很疏远。其实,她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愿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停止争吵。但对她来说,这个愿望是无法实现的,这给她带来深深的挫败感。父母对她不管不顾的态度让她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因此,成年后面对争吵时,她不仅觉得是自己错了,而且感到害怕,想要逃开。
很多时候,我们在陷入自己的情绪中时容易和别人吵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越自以为是的人,越容易和别人产生冲突。因为当他们不被认同的时候,他们会非常害怕,他们需要在争吵的过程中,争论出对错。夫妻间吵架也是想要对方承认“你是对的,我是错的”。
二是想要表达许多压抑在心里的情绪。很多人平时很少表达自己的感受,一直忍耐,忍到极点时,就会和周围的人爆发一次激烈的争吵,严重时还会和周围的人产生肢体冲突,原因就是他们压抑情绪很久了,需要把委屈化为愤怒表达出来。
三是某些人在表达某个观点时被否定了,就会防御或者自保,把正常交流变成一种激烈的冲突和争吵。
当我们的一些诉求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时,就会陷入愤怒的状态里。愤怒的背后是我们希望对方看到我们的诉求。并不是所有夫妻都会采用成熟、健康的沟通模式,大部分夫妻都是一方成熟,一方不成熟,或者两方都不成熟,争吵也就在所难免。
如何不让争吵伤害孩子
既然争吵对孩子有影响,夫妻双方又无法避免争吵,就减少争吵对孩子的伤害吧。那么如何不让争吵伤害到孩子呢?
第一,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即使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时也不要对对方过于怨恨、鄙视、抗拒、冷漠,其实这些态度比言语更伤人。
当孩子意识到父母之间有冲突的时候,如果他亲近一方,就会对另一方有愧疚感,会害怕另一方忽略或者不要自己了,所以孩子夹在中间容易两难。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很圆滑,在爸爸面前表现出一种样子,在妈妈面前表现出另一种样子,这是孩子在冲突的氛围中获得的一种生存策略,即变得不真诚。
第二,如果父母没有控制住情绪,在孩子面前吵架了,要在事后让孩子明白吵架与他无关,是父母自己的问题。夫妻吵架时不应该把孩子拉入“战场”,一些夫妻吵架时习惯拿孩子说事,这会让孩子认为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父母吵架的。父母争吵后,可以开一次家庭会谈。以一个仪式性的结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彼此尊重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争吵总会回归平静。吵架在所难免,生活就是如此。
让孩子了解这一点后,孩子会获得一些安全感。否则,恐慌就可能会萦绕他一生。紧张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案例中的那个女生回家之前就先问父母吵架了没有,或者回到家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看父母脸上的表情。
吵架由仪式来结束,可以让家庭里每个成员体会暴风雨后的平静,这个仪式可以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平和地表达意见,让这件事情过去。
如何与孩子谈论离婚这件事
为了孩子,有些父母不吵架,但也没有任何沟通,这种做法给孩子的伤害可能比吵架更大。同样,某些夫妻为了孩子选择不离婚也会给孩子带去严重的负面影响。
离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婚姻无法继续却为了孩子而不离婚,这会给孩子带去沉重的负担,这样的负担来源于父母没有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把恶果强加给孩子。有些妈妈会直接对孩子说:“我之所以不和你爸爸离婚就是因为你。”这样一来,孩子一方面会同情自己的妈妈,另一方面会对自己的父亲产生怨恨。
如果婚姻走到了尽头,应如何与孩子讨论这件事?父母应掌握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离婚和孩子无关,一定向孩子讲清楚这一点。孩子当然会受很大的影响,不过向孩子讲清这一点会让孩子受到的负面影响少些,最起码孩子在了解这一点后,无须承担父母该承担的责任,也无须照顾父母的情绪。
第二,离婚以后,即使某一方再婚有了新的家庭,父母也依旧需要发挥父母的职能,陪伴孩子成长,给予孩子教育和指导。这样,孩子需要自己的父母时,不会有任何顾虑。
第三,既然离婚了,不管你对他/她有多少期待和怨恨,他/她都是另外一个人了,不要待在情绪里,怨恨另一方。
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不错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他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好,或者父母中的一位不好,他会特别自卑。离婚虽然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影响,但是单亲家庭也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即使一方离开了,只要父母的职能还是完整的,对孩子来说就什么都不缺。比起两个人不断地争吵,指责、厌恶对方,分开可能对孩子的影响更小,会让孩子活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