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没开玩笑,荆州真有卧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此人,兴旺我军也

“元直。”

“你醒啦。”

两人同时微笑。

刘备起身去相迎,边走边说道:“元直对此有何见解?”

“元直也知道许下军屯之略吗?”

孙乾也同时好奇的问道。

“不疑早年读书时,曾经请舅父为我复述各地政令与治令,以此学习各位先贤官吏之政,譬如徐州陈元龙筑陂建桥以防洪改田、许下军屯等,均有耳闻。”

周不疑起身伸了个懒腰,随刘备走到了案牍前,相对而跽坐。

“许下军屯,当年得百万斛军粮入仓,有此为根本,方才能支撑曹军南征北战,亦是如今攻克冀南之底气,虽说官渡一战,曹军缺粮,却是用坚守、奇功,以最小的代价,烧光了袁军粮草。”

“因此斩获更多,以得此消彼长,气势大增。”

“以军屯取济,兵马源源不断,根基深厚也。”

“然,便想玄德伯伯所说,曹公对待屯民,乃可尽用其人力,而不必惜其性命,便可急耕以得粮草。”

他根本不需要顾及屯民死活,知晓制定好策略,逼迫执行即可,因为这些本来就是青州贼归降,又或是无恒产之流民投归。

在许下屯田时,死了不知多少人,才取得了这震惊天下的成果,以成就了上下文武青史留名。

“现在主公麾下流民一万八千,加上新近收治六千余,有两万余人,可登籍造册为屯民,却不能不惜人力,急于农耕。”

“又不可强征商贾、豪族之田土,唯有复垦荒地、开垦农田,而荒地来年可耕,开垦田土需后年,不可并行。”

简而言之,就是没有那份家底,这两万多人就需要精打细算了。

刘备和孙乾若有所思。

周不疑接着道:“按照军屯之法,与商贾计牛入谷、借田开税,这些都可沿用,但需要为屯民划定田地,以收成记功。”

“一年收成若佳,便可将田土赏于其产,将屯民身份转为百姓。”

“分粮时,按照当年天时,预估之收成定税,达成税收者便可自得其产;未达成者记过则来年再耕。新野田土计数,好坏参半为记。将军民以六十人为一营,各负其责,分营时以壮丁、老幼均分,相互扶持。”

“且,主公需要勤加巡视、与民同耕,则人心齐聚也。”

说到这,周不疑面有难色,道:“在下有一巧思,可令开垦之事省却人力,但是却不好推及……”

“为何?”

听到一半,两人正在思索,忽然听见周不疑的这句话,一下子来了兴致,连忙追问。

周不疑道:“农耕改良之巧思,不过是一叶障目耳,若是为他人所知,特别是许都知晓,匠人轻易可学……”

刘备恍然,而后凝思许久。

总不能,有器物善民,因为担心他人学去而不用,岂不是本末倒置?

“呃……”刘备开口之后,不知如何说下去,支吾片刻,才请问道:“元直,若是选田土以在新野之内,周边关口驻防,何如?”

周不疑深思片刻,道:“如此,则可瞒数年之久。”

也对,刘备暗暗点头,能防得了外,却防不住荆州来人也。

荆襄商旅,多可见之。

“罢,元直只管改良,我等细细推及。”

周不疑叹道:“不疑是想着,能否借此换取更多利益。”

“即便是为荆州知晓,也许数年收成方可察觉,军屯之地巡视皆由心腹出巡即可,屯田之地设关口把守,派遣精锐心腹,料无虑也。”

“我们身在新野,军屯可以富足,却不足以资军,若是能取南阳立足,则诸事可图,若是以军屯数年之功绩。”

要利用这几年,真正惠及南阳,不光是声名,连同粮草兵马也要在南阳以立足才行。

“好,好啊……”孙乾此时细细琢磨,方知周不疑之策,笑道:“虽是细微改良,但以收成论责,则屯民自发奋勇,无需逼迫征募;以恒产分田为赏,则每年均有得利,可以安置于新野。”

“当年,黄巾失产无粮方才做乱,贼亦是农户也,流民之所以流离失所,皆因无恒产,而许以恒产,相配于当地豪族,无人不欢庆也。”

“公祐所言极是,”刘备淡淡点头。

孙乾再拱手道:“每年虽人可得赏脱离屯民之籍,但自汝南仍有流民来投,曹操之政凶恶,而主公之政仁善,如此方可引源如流,不曾断绝也。”

周不疑点头称是:“昔年,袁绍有高贵门庭,曹公便行唯才是举,一方重德行门第,一方以才能唯任,如此,袁绍占据家族清流,曹公却可得寒门士人。”

“而今,曹氏占霸道,主公占王道,求仁者便可从政如流也。”

政令之善,就像是开了个口子,让不喜许都曹氏之政,不认曹操之汉者,可以归于新野,这才是最重要的。

虽说良禽择木而栖,但也需要伸出“枝桠”,那些良禽、凤凰,方才有可栖之处。

元直这番言论,其见解深刻也,曹操唯才是举,正对袁绍门第清流,方才让贤才有枝可依。

“好,依二位之言。”

刘备深感宽慰,一夜叙话,三人畅谈,竟又解决了不少难题。

……

自第二日。

刘备便亲自带着将士,为流民登籍造册,同时将屯民之政张贴各处,其中惠民之赏明言,而罚则轻微,一经颁布立刻得到流民拥戴,踊跃入籍。

屯民治令下后,一边分营一边量土,分交予各“屯将”划定,预计在年关前分好,来年便可开始劳作。

使得每营有良田、劣田、荒田,且均有垦荒之责,若是担忧收成不佳者,可令营中壮丁逐日垦荒为来年耕种,数年之内可争得恒产以分。

不过五日,流民便已尽知政令,欢欣雀跃。

当地豪绅知晓,亦是欣然资助,将家中耕牛借与入谷,将家中良田分出,甚至还给新野衙署送来了共计一千三百名奴籍之人。

如此仁政,又得玄德公亲自带领耕种,境内群情激昂,踊跃拥戴。

竟然不觉劳累苦楚。

自年关前,部分壮丁流民还自发请求修葺扩建城墙、民居,以图新野稳固,可让政令多施几年。

关羽自外乡归来,本以为营中死寂、士气不振,亟待调训,却不了这般热络。

军营内外,百姓、军士络绎不绝,自新野至营寨,可见车水马龙,粮车货马连如长蛇,看得他呆愣不已,还以为回到了豫州治理之时。

再一问,才知道是周不疑之政。

而后又到军中,还没坐下多久,便被军令再派了出去,将政令传遍十里八乡,把军屯之政告知百姓,若是有意者亦可参与军屯。

此屯令不为强征,全凭百姓自愿。

关羽停下喝了口水,对这周不疑越发好奇,本来想问张飞几句,只得到一句“神人也”,便匆匆分离,便忙着带匠人去寻周不疑。

“此人,兴旺我军。”关羽微虚丹凤眼,略感安心。

如此,兄长有这等助力,也不必愁眉苦脸、自堕颓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