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取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底层逻辑强大的表现,就是不再被知识束缚,而是可以超越知识。
李小龙在练习截拳道时这样感悟:所学到的东西,也就意味着所失去的东西。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都应该被遗忘。学习很重要,但不要成为其奴隶,不要试图依靠外在的东西和技巧。只有消除了对知识和技能的依赖,你才可能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主人,才能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虚空,流动。
帮助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打开他的思维枷锁,突破他的认知枷锁,给他启示,让他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给对方答案,相当于剥夺了对方思考的权利,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找别人要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个不会思考的人。
凡是直接告诉你方法、技能、答案的老师、书籍、课堂,都是平庸的。平庸的课堂,是老师不断地给学生答案,让学生不用再思考。优秀的课堂,是老师不断地问学生问题,让学生给老师答案,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很多人懒得动脑去思考,总是企图从别人或外界那里找到方法,就像去求一把万能钥匙,让自己不用思考(成长),躺着不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找捷径、偷懒。
方法是认知提升到一定阶段之后自己悟出来的,是靠执行和实践逐渐摸索出来的,无论多么高明的老师或者成功人士,他们最多只能给你一个启示,真正的方法必须靠你自己去悟。
我们要努力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但到最后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都忘掉。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所有被写出来的方法,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并不是永远都会成立,是可以随时破灭的。我们应该洞察它的本质,而不是执迷于方法本身,即不要执着于各种表象。我们要掌握本质和规律,也就是那个“道”。
《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没有人能把成功的方法真正地表达出来,即便他很想表达,但是只要他表达出来了,那些方法就不成立了。
而这些方法和技巧,恰恰是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追求的。唯有抓住底层规律,一切表象在你面前就像梦幻泡影。你对万事万物,就会洞若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