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认命,可怕的习得性无助

考秀才之前,孔先生算的命与袁学海的心一拍即合,他完完全全相信,没有二心。正因如此,他才会竭尽全力去自证预言。但考上廪生之后,袁学海却心思活泛起来。在内心深处,他希望孔先生算的命不准。如果不准,他就有可能早日升为贡生,有机会活得比53岁更长,中举人、中进士,更有机会当比县长更大的官,做更多的事。

在袁学海的憧憬中,科举是一扇门,推开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我得以彰显,生活精彩纷呈。但孔先生算的终生命数却像一条锁链,锁住了他的人生,限制了他的活力以及想象力,让他的生活了无生趣,干枯且苍白。人性的本质之一,是讨厌不确定性。不确定让人忧心忡忡,无比焦虑。但像这样每一步都严丝合缝被设置好的人生,则又成了一种桎梏,与囚徒无异。

袁学海在心中怀疑:孔先生算命算出来的那个人,真的是自己吗?自己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是否可以自己说了算,过想要的生活,而非成为命数的傀儡?

袁学海是一个倔强的人,他没有屈服于母亲,当然也不想屈服于命运,他要凭借自己的力量逆天改命。为此,他起早贪黑,勤奋读书,每一次考试都很拼。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次考试中,他的文章得到了学台屠宗师的赏识,当即决定提拔他。那段时间,袁学海分明听见了枷锁咔嚓断裂的声音,他马上就要挣脱束缚,活出精彩自在的人生。

但世事难料,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屠学台离任,新来的代理学台不同意提拔他,令他备感沮丧。但即使遭遇这样的打击,袁学海依然不放弃,照样用功学习。但一年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彻底将其击溃。

那一天,通过不懈努力,袁学海终于拿到了升为贡生的通知书,但不知怎么回事,却始终高兴不起来,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他翻阅领粮记录,查看米缸,惊愕不已,自己升为贡生的这一天,与孔先生所算的日子丝毫不差。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即使他用尽全身力气奔跑,也无法逃离命数的掌心。

自此开始,袁学海便陷入了心理学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来自一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把小狗关在笼子里,给狗施加电击。最初电击时,小狗忍受不了疼痛,会在笼子里狂奔、冲撞,试图逃离。但笼子无比坚固,任凭小狗折腾,皆无济于事。多次尝试之后,小狗从失败的经历中“习得”了无助和绝望的认知: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这样的认知一旦形成,即便后来实验人员打开笼子,小狗也不再想办法逃跑,而是趴在地上乖乖等待电击,痛苦地呻吟、颤抖。

不仅小狗,人也一样。当一个人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时,就会意志消沉,精神瓦解,放弃所有努力,陷入深深的无助和绝望。

袁学海就是这样,他多么像实验中的那只小狗,而命数就是囚笼。无数次突围,无数次挣扎,无数次失败之后,他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别跟命争,争也白争;与其徒劳无益地抗争,不如老老实实听天由命。

在现实生活中,习得性无助随处可见,比如那些“躺平”的人、认的人、唯唯诺诺的人、被认为没出息的人……他们都曾有过梦想和追求,并为之努力过、奋斗过,但最后却选择向环境低头,向现实屈服,向深渊沦落。

对于陷入习得性无助中的人,鲁迅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他们的人生就像苍蝇一样,向外飞了一圈,又飞了回来,停在原处,只得在颓丧中消磨时光。

电影《驴得水》中的周铁男,原本是位仗义执言、勇敢正义、不畏强暴的知识分子,但在特派员的爪牙朝他开了一枪之后,他屈服了、认了,像一条狗一样,跪在了特派员的面前,摇尾乞怜。

那一枪,子弹没有打中周铁男的肉身,却打断了他的精神脊梁。他英雄般的人设轰然坍塌,曾经饱满的人格瞬间萎缩。他对孙佳说:“你知道子弹从脸上擦过去是什么感觉吗?我原来不比你横吗?佳佳,但这有什么用。”其潜台词是,当你被人拿枪指着头的时候,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人了。在周铁男眼中,抗争的孙佳很幼稚,就像一个小孩儿,而挨了一枪后的认和蜷缩,才是成熟。

人其实很脆弱,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强,我们很多人就像周铁男,也像袁学海,在“习得性无助”的笼子里被折断精神脊梁骨之后,如同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折腾、不努力、不反抗,耷拉着头,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彻彻底底认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