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主要创新点
本书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数据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三个方面:
首先,研究视角创新。本书从农业投入产出生产函数的角度来讨论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进行了系统且全面的研究。本书首先基于农业投入产出生产函数的投入视角,发现高铁开通显著减少了农业劳动力和耕地存量,但机械和化肥投入并未因此改变;其次,基于农业投入产出生产函数的生产率视角,发现高铁开通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提升;最后,基于农业投入产出生产函数的产出视角,发现高铁对整个农业生产链条呈现出正负两方面影响,但上述影响相互对冲,从而使得农业产出及粮食安全并未受到实质性威胁。
其次,研究数据创新。与高铁和农业相关的研究大多采用城市层面数据,甚至省级层面数据,基于县级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却屈指可数。一方面,作者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县级数据搜集、整理和匹配工作,其中包括:县级层面农业数据、高铁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及地理特征数据等,基于县级数据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宏观数据带来的“加总谬误”问题。另一方面,县级政府在高铁修建过程中直接参与站点选址、线路决策和财政支持等事务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利用县级数据开展高铁的相关研究具有更强的外生性。
最后,研究方法创新。一是,全书统一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设定,能够精确地识别高铁开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能够保证各部分实证结果间的连贯性和可比性。二是,为保障识别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本书进行了下述扩展分析:①相比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单位数据,本书采用县级层面数据来研究本话题,这有助于减轻内生性问题带来的困扰。②本书在实证分析中还控制了省份与年份交互固定效应,这有助于进一步克服因遗漏一些无法观测的省份层面时变因素而产生的估计偏误问题。③高铁的规划与修建通常会优先考虑省会城市、直辖市(县)等重要节点地区的布局和发展,而连接这些重要节点地区的高铁经过的县级行政单位普遍被认为是随机的、偶然的,本书采用剔除铁路规划中关键城市或行政级别为“区”的样本的方式来提高估计准确性。⑤本书进行了丰富的稳健性检验,基准结果是否稳健关系到机制检验、异质性分析和拓展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本书采用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保证了基准结果的可信度。三是,本书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测算了多种不同设定条件下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对现有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实证研究的有益补充。一方面,已有研究大多数采用人均或地均产出来衡量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测算相对粗糙;另一方面,部分文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但由于农业数据不确定性因素与测量误差的存在,SFA方法计算得到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从理论上优于DEA方法,而且在实际经验中也比DEA方法所得结果更为准确和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