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唐盛产逆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7章 都在不择手段(求追读)

自己没有,李象只能从太子李承乾身边抢。

李安俨,李象手握把柄,虽然只能算是半收服,但也勉强可以一用。

先前李象从其那里拿过朝堂消息。

侯君集,未收服,且就算他现在投诚,李象也不敢用。此人桀骜不驯,李世民都不服,何况于他。

必须要像熬鹰一样狠狠熬,熬去他一身桀骜,一身狠厉,熬去他所有心气,李象方才敢用。

另外,就是一个杜正伦了。

此人贞观四年就进拜中书侍郎,贞观十年再任中书侍郎,并兼任太子左庶子,其就是那时投靠的李承乾。

在朝堂上比李泰身边的岑文本刘洎两人资历还高。可惜,被李世民剪除太子羽翼,贬出了朝堂,现任谷州刺史。

另外,李承乾身边,除了此三人,还有就是被李世民罢官又起复的东宫属臣了。

孔颖达、令狐德棻、于志宁、张玄素、赵弘智、王仁表、崔知机......

但从历史上这些人在李承乾废太子后,重新被李世民任命为继任太子李治的属官,且李治上位后并没打压就能看出,这些人只是忠于太子这个职位,而非李承乾本人。

除非自己作出成绩,让这些人看到希望,看到极大赢面,生出“从龙之心”。才有可能让这些人投资自己,或者说真正的投身东宫。

毕竟自己出自东宫,这些人又是东宫属臣,如此做是名正言顺,或者说名实相副。

东宫的大旗是一定要扛起来的,因为有政治号召力。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无奈之处,无论你做的再如何出色,身份是一个无可跨越的鸿沟。李承乾啥也不做,但只要是太子,天生具有道德合法性。

但李承乾已经被囚禁了,这张东宫大旗注定只能由自己扛起。

另外,东宫这边其实还有一条大腿,一条粗的不能再粗的大腿。

魏征。

但他现在病重,距离历史上寿命不足三月......

有点让人头疼。

李象沉吟片刻,暗暗咬牙下定了决心,自己虽然没有大禽大兽,但也可以不让李泰有啊。

在他看来,李泰身边那些大禽兽,不是没有破绽。

就是李泰自身,也有破绽。

魏王泰是聪明绝伦,是甚有才学,但显然他不明白“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这句话的含义。

简尔来说,就是太顺,一切都是书本上得来,没有实际历练,未经历人世拷打,心性不过关。

这样的人,一旦经历挫折,多半就此一蹶不振。

但要做到这些,对自己手段是个考验。

可能需要......不择手段。

但......我上次敢告发老爹,这次敢设谋让人告发自己,自己还有何怕?自己早已不择手段了。

李象心中吐出一句:“李泰,我这次赢了,这没什么,我还会继续赢下去。我会像你逼迫李承乾一样,一步步将你迫向悬崖。”

可是真的是自己赢了吗?

李象一叹。

或许他赢了李泰,但最大的赢家......却是李世民。

一道复东宫属官制书,李象才看出李世民手段。

自李世民口谕“太子入崇文馆读书”后,朝堂就一直反对声不断。太子闭馆读书,形同圈禁,距离废太子不远矣。

朝堂面临动荡,群臣不会坐视。

只是李世民一直在压制这种声音罢了。

可笑的是,弹劾李象的人跟反对李世民口谕的人有很大一批是重叠的。

但在大臣们看来,这并不违和。

他们反对“让太子闭馆读书”是出于公心,只是不想朝堂动荡,弹劾李象也是出于公心,因为李象确实违反法令。

且他们并不觉得弹劾李象就是攻击太子。

一切都只是因为,李象太没有存在感,对局势无足轻重。

在口谕之后,朝堂上的局势便是,李世民想将口谕做实,朝臣想让他收回,君臣一直在拉扯中。

其实哪有什么拉扯,也许一开始寻由罢免全部东宫属官,本就是李世民故意为之,一切早已计划好的。

是李世民故意放出的烟雾弹,“太子闭馆读书”是“实”,“尽罢东宫属官”是“虚”。

放出“虚”,转移吸引群臣火力,好保住“太子闭馆读书”这个真正意图。

群臣未必就看不出来,但面临一难一易的问题。让陛下收回“太子闭馆读书”难,收回“尽罢东宫属官”易,群臣只能先从易的来。

与李世民这样的君王博弈,群臣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步步为营。

如今李世民借安抚万民伏阙之机,顺便下发“复东宫官”制书,看似是退,但一句“两制书同发门下”却昭示了意图。

直接将“安抚伏阙百姓”与“复东宫官”两者绑定在了一起。

这是一种无形中的交换,也是一种逼迫。

朝臣根本没有选择,要想平息伏阙事件,就必须同意“复东宫官”制书。

朝臣唯有同意。

按说,“复东宫官”是利好,是李世民退了一步,但李世民却没提“太子入弘文馆读书”之事。

但既然是交换,代价就是“太子入弘文馆读书”由口谕无限变“实旨”,虽然不会书于纸面。

但在朝堂上会变成一种约定成俗,群臣今后不得再提。

这是一种默契。

反对废太子的官员或许反对,但伏阙事当前,陛下已经对着万民承诺,你要让陛下食言?

所以说,这又是一种逼迫。

且,朝堂上还有李泰一系,支持废太子的声音呢。

这场伏阙事件,等于李世民拉着李泰一系,借“万民伏阙”逼迫支持保太子的人,放弃再提“废除太子入弘文馆读书口谕,将太子放出来”。又拉着支持太子的官员逼迫李泰一系的势力,通过对李象的封赏任命。

李世民左右逢源,无论是支持李泰还是支持太子的大臣,都成了李世民手中的人偶。

李世民将以退为进玩得炉火纯青,且把握时机之功力太深了。

这场大戏,等于李象搭好了戏台,拉开了幕布,李泰的人上台卖力唱戏,但戏唱着唱着,李象与李泰都出了局。

只剩李世民自己在场上。

戏也最终变成了李世民选的曲目。

纵观全局,李世民才更像一个高端的猎人,潜伏暗处,不动声色,却将所有人握于掌中。

不,他更像一个宰割之人。

操刀于手,给所有人分配利益。

让所有台上的人都有所得。

李象得偿所愿,有了官场或者朝堂的进场券;李泰距离太子又近了一步;李世民自己易太子意图大大达成。

唯一的输家,或许唯有台下之人——李承乾了。

好在李世民也知道过犹不及,没有提及真的让太子闭馆读书三年之事。

要真是那样做,等于明目张胆的提出废太子,不给朝臣缓冲之机。

朝堂会真的炸掉。

李象意识到,留给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李世民始终没有放弃废太子的想法,李泰也不会停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