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花姑娘’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陈春年都快要忙疯了。
红宁县二十八个公社,县剧团在每一个公社演出三天三夜,直播带货的同时,还要组织‘抓奖’、收购山货。
每一天的现金流动,起码都在2万块钱以上。
在这个干部职工每个月几十块钱工资的年代,这个数字说出去,绝对能惊掉一些人的下巴。
面对这样一场‘泼天富贵’,陈春年第一个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担忧。
自古财帛动人心。
1983年,若是让人知道你一个多月赚了几十万,谁特么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所以,他必须要想办法‘隐匿财富’,让这样一大笔明晃晃的钱财,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
这便是他积极收购农副产品和山货零碎的根本原因。
至于说帮梁县长“盘活经济”,自然也是真心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非就是价值交换。
这是生存法则,与人品无关。
表面上,陈春年左手进,右手出,好像一分钱没赚;甚至,从账面上看,他还在不断往里头亏钱。
毕竟,他的卤味小吃、铁板羊肉和羊肉串,每天几千斤猪肉、下水、羊肉的消耗,那可都是实打实的现金。
还有‘抓奖’送出去的手扶拖拉机、彩电、自行车、缝纫机,差不多每天就要扔出去三四千。
就连目睹‘直播卖货’全过程的李政委,都在为他这个臭小子担心,生怕他把生意给做亏了。
只有陈春年自己知道。
这一次,他赚了一大笔钱。
几乎每一天,都有两三车的‘山货’,被老木匠超低价收购上来,源源不断的送到县城。
短短十几天工夫,县剧团的几排空房子就堆满了货物,以至于在房子前头,又搭了十几个帐篷,用来存放那些不太怕风吹雨淋的‘垃圾’。
陈春年每天骑着挎斗子摩托车,既要协调食材的调运,还要操心大量山货的运输,同时,还要指挥乔老五等人拉砖、拉水泥、拉沙子。
赚钱很重要,筹建艺校也很重要。
为了配合梁县长的工作,为了他下一步生意的稳步扩张,陈春年恨不得把自己剁成好几段、分头去忙。
当然,相比之下。
最近一段日子里,花姑娘唐晚儿也快要忙疯了,整日整夜的忙碌,让这狗币的高马尾都蔫吧下来了。
每天两三车‘山货’的入库、分拣、归类、存放和归档,就算两三个人干,估计都会很忙。
结果,陈春年每天好酒好肉好烟伺候着,愣是把所有的工作都堆给了花姑娘唐晚儿。
哎,还别说,到底是红宁县最有文化的大混子,本身又喜欢捣鼓这些小玩意儿,唐晚儿的这一份‘工作’,干得那是相当的凑合。
羊毛羊绒归一类,剪纸归一类,刺绣归一类,兽皮归一类,老物件归一类,旧书旧报归一类。
甚至,就连一些百年老树根、造型石头,他都专门归了一类,说可以琢磨上漆后,制作成工艺品,拉到长安城绝对能卖一个好价钱。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实在太忙了。
为了节省时间,唐晚儿连他最得意的高马尾都不扎了,也不洗了,就那么脏兮兮的直接披着。
这一日,花姑娘终于忍受不了了。
“陈春年,你特么的把我当成什么了?”
唐晚儿的脸色惨白,双目充血,浑身脏成了狗;看见陈春年进来,他坐在一大堆‘民间手工艺品’前破口大骂:“你狗日的不是人啊。”
“老子不是包身工,一天天的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你这活儿什么时候才能干完?”
对于花姑娘的控诉,陈春年浑不理会。
他笑嘻嘻的走到一张老榆木桌子边,打开一包卤味小吃,又拿出一坛农户偷偷自酿的老黄酒:“唐哥,过来吃宵夜。”
唐晚儿嘴上骂着,脚底下却很老实,几大步过去便开始吃吃喝喝。
一口气干了几个小时的苦力,半夜三更的,吃一顿美味绝伦的宵夜,喝两碗老黄酒,这特么才是生活啊。
“唐哥,跟你商量一件事。”
陈春年一边吃喝,一边不经意的说道:“过段时间,县上可能要筹办一次交流会,到时候,你帮我精选一批手工艺品,想办法包装了咱赚点钱。”
唐晚儿一口回绝:“不干。”
陈春年谆谆善诱:“一个月60块钱。”
唐晚儿:“滚蛋。”
陈春年:“65?”
唐晚儿:“想都别想,老子再不上你的当了。”
陈春年:“75,比县长还高3块钱?”
唐晚儿沉思良久:“陈春年,你特么就是个陈扒皮,狗日的真不是东西。”
陈春年双手一摊:“好吧,既然唐哥不想干,那我也就不勉强了;本来,我还想着有你唐哥帮忙,我能捯饬一个民俗馆,专门搜集各种好玩儿的小东西,自己玩的同时,顺带着赚点小钱。”
唐晚儿瞥一眼陈扒皮,呵呵冷笑几声:“忽悠,接着忽悠。”
陈春年不再说这事。
马丹的,这家伙不但有文化,而且,还特么是个老江湖、老油条,不太好忽悠……
“好了唐哥,吃完就去眯一会儿吧。”
他洗了手,回到自己的房间,泡了一壶茉莉花茶,坐在临窗的书桌前翻看一厚叠‘规划图纸’。
夜色浓郁,台灯暖黄。
窗外的西北风‘呜呜呜’的刮着,新砌的壁炉里火光摇曳,暖意融融。
靠墙的几个二手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刊杂志和报纸,使得房间充盈了一股书籍的油墨味儿。
他的好多书刊都是从乡下淘来的‘二手货’,品类繁杂,其中,竟然有不少‘漏网之鱼’的线装书,所以,免不了混杂着一股淡淡的、故纸堆所特有的霉味。
书香,茶香,混合着烟草的气息,很容易让人心境平和,恍惚间,还以为自己真特么是一个有文化的婊子。
‘15亩的地皮不小了。’
‘艺校和县剧团之间得隔一道砖墙,中间开一道小门就行了。’
‘这几排房子当宿舍不够用,还得再盖几排。’
‘艺校的修建暂时可以凑合,反正公办学校,跟咱关系不大,架子撑起来,后续主要靠政府投资。’
‘最重要的是这文化美食街,这特么才是真正的聚宝盆……’
如此想着,规划着,计算着,陈春年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不知不觉间就熬了一个透夜。
当当当,当当。
早上7点半,唐晚儿敲门进来,使劲打着哈欠:“陈春年,求你一件事。”
陈春年放下铅笔,轻轻揉着眉心笑道:“啥事?”
唐晚儿略微有点不好意思:“我七姐来了,说我奶哮喘病又犯了,得住院…所以,我想借点钱。”
陈春年拉开抽屉,数了260块钱递过去:“60块钱是你这一个月的工资,200块钱借你给奶奶看病的,不够了过来拿。”
唐晚儿迟疑一下,拿钱走人了。
陈春年起身出门,站在台阶上活动几下筋骨,看着唐晚儿骑着二八大杠,带着他七姐离去。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只要你需要钱,借了我的账,这一辈子,就休想逃出我的手掌心。
他咧嘴而笑,回屋换上棉衣棉裤,将一厚叠‘规划图’塞帆布书包里提着,骑了挎斗子摩托车直奔县府大院。
规划出来了。
有些具体的细节,终究得让县上领导敲定、拍板,后续的事情才能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