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庭院堆满的钱财和粮食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客栈的地面上,朱桓刚刚醒来,便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他起身开门,发现门外站着一位身着宫服的内侍,正是朱元璋身边最为贴身的侍从,云奇。
云奇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朱大人,奉圣上口谕,特来宣读圣旨。”朱桓赶忙整衣肃立,心中略有些紧张,不知这突然的宣旨意味着什么。
云奇展开圣旨,声音洪亮且庄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赐朱府一座,封朱桓为定远侯,赐定远县为其封地。钦此!”
朱桓一时间愣住,心中百感交集。这份封赏来得如此突然,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他本以为,自己在昨日的宴会上已被遗忘,没想到却得到了如此厚赐。内心的惊喜与感激难以言表,他赶忙向云奇道谢,然后回到房内,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
朱桓的父亲朱六九听闻此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朱桓的肩膀,道:“桓儿,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封侯之后,责任更重,切勿懈怠。”
朱桓郑重地点头,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所学和努力,不负这份殊荣。
不久之后,朱桓一家便搬进了位于京城的新府邸。这座朱府虽不算宏伟,但也颇为气派,大门高悬着“朱府”二字,显得威严而庄重。
朱桓站在门前,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当初被派去定远县为官时,全家人不得不变卖家产,离开京城,如今,命运的风向似乎又重新眷顾了他们。
搬入新府不久,便有一波又一波的人前来道贺,携带的礼物络绎不绝。
朱桓对此心知肚明,知道这些人或许是来借此机会攀附关系。
但他并不拒绝这些来访者,而是选择微笑着接待,并将收到的礼物一一详细登记。
他心中早有打算,将这些礼物登记在册后,呈报给朱元璋,请求将其变卖,用于救济贫困的百姓。
他深知,这些人情世故之礼,若不加以妥善处置,可能会成为他日后的隐患,于是,他想到了这样一个既能保全自己,又能造福他人的方法。
朱元璋看了朱桓的奏报,很快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并且,皇宫中和那日宴会上的群臣也纷纷履行承诺,将捐赠的财物和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到朱府。
朱府的庭院内堆满了这些物资,仿佛一座小小的仓库,每日,府里的小红和见才都忙着吩咐其他下人清点这些物资,并做好登记。
看着这些堆积如山的财物,朱桓心中感慨万千。
几日后,朱六九从皇宫回来,面容平和中带着些许疲惫。
朱桓见状,心中略感不安,父亲在朝中与皇帝相谈甚欢,却不得不匆匆返回定远县,这其中必定有他未曾得知的缘由。
翌日清晨,朱六九便准备启程回乡。
朱桓体贴地安排小红随行,叮嘱她一路照顾好父亲。小红点头应下,心中也十分清楚,这一路上,除了照顾老爷的饮食起居,还需确保钱财的安全送达。
朱桓仔细安排了一切,特意请求朱元璋派遣一支军队护送,以确保路途安全。
这笔钱财虽是变卖所得,为百姓所用,但在运送途中,仍需万分小心,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送别父亲和小红后,朱桓站在朱府门前,目送车队渐行渐远,他心中涌动着些许不舍和担忧,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
如今已封侯,责任和使命都更加重大,他需要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施展抱负。
回到府内,朱桓心中思忖良久,决定暂时留在京城,暂缓回县。
自幼长于乡间,如今有机会在繁华的京城一探究竟,这样的机会岂能轻易错过?更何况京城中达官显贵云集,正是结交名流、拓展人脉的好时机。
朱桓有时会自嘲,想着回到家乡时,该如何与乡亲们分享在京城的见闻。
他想象着自己在乡间茶馆中,侃侃而谈京城的繁华与朝中趣事,心中不禁一阵窃喜。
但他内心深处还有另一番打算。
朱桓从未忘记,那些在宴会上对他态度陡转的官员们,他意识到,自己或许能借此机会,稍稍“戏耍”一下这些达官贵人。
想到这里,他不禁笑出声来,心中已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突然从靠椅上起身,唤来忠诚的见才,悄声吩咐道:“去准备一身道袍,再置办一面旗子,上书‘神机妙算,一日三卦’。我自有用处。”
见才虽然不解,但对主人的决策一向信任,立刻照办。
朱桓心中暗自得意,想象着自己化身为算命先生,游走于京城的街头巷尾,利用这些达官贵人对命运的好奇和不安,稍稍从中捞取一些“利息”。
他知道,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很多人都渴望通过卜卦占星寻求内心的安慰和指引,而他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既能满足自己的小小恶作剧之心,又能在不经意间收获一些意外之财。
当见才将准备好的道袍和旗子呈上时,朱桓换上新装,对着镜子打量自己。
他满意地微微一笑,心中已然勾勒出接下来的计划。他想象着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权贵们,因一场精心设计的“预测”而紧张不已的样子,不禁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这天,朱桓依旧身着道袍,手握“神机妙算”的旗帜,从朱府的后门悄然溜出,径直来到闹市街道,坐在自己的摊位上,准备开始一天的“算命”生意。
虽然他心里明白,早上的时候无人光顾并不出乎意料,但他仍然怀着耐心,静待机会的降临,摆摊算命对他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策略,他并不急于求成。
街道上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朱桓则悠然地靠在椅子上,品着茶水,享受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就在此时,一位男子走了过来,打量着他的摊位,开口问道:“先生,这上面写的神机妙算,可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