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学科地图(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版序言

作为政治学中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国际政治学(或称国际关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国际政治学在西方早已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和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中国的国际政治学自改革开放以来也逐渐走上了学科发展的轨道。

学科手册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得以确立和完善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政治学而言,牛津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政治科学手册》(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1975)[1]、《政治科学新手册》(New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1996)[2]和《牛津政治科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2009)[3]。作为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领域,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状况在这些学科手册中都以一定的篇章加以介绍和讨论。不过由于国际政治学与政治学其他分支学科相比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国际政治学者也力图编写本学科的学科手册。托马斯·瑞斯(Thomas Risse)和贝思·西蒙斯(Beth Simmons)等主编的《国际关系手册》(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2)比较全面地讨论了国际关系学科中的方法论问题、主要概念和实质问题。[4]克里斯琴·勒斯密特(Christian Reus-Smit)和邓肯·斯奈德尔(Dun-can Snidal)主编的《牛津国际关系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8)则对本学科各个理论学派的经验层面和规范层面以及研究方法和议题领域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估。[5]但迄今为止,在中文世界尚未出版国际政治学的学科手册。随着国际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学者不仅对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学科体系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而且对国际政治学的发展也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原创性贡献。因此,在中文世界中编写国际政治学学科手册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毋庸讳言,教科书也可以成为阐明学科体系的重要载体。随着国际政治学专业建设在中国的展开,国内已经出版了多部以“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关系学导论”等为名的教科书。但基于其功能定位,教科书主要介绍的是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难以满足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青年学者深入了解和批判性反思本学科理论和分析工具的需要。作为教材的延伸和扩展,学科手册可以通过提纯学科的核心范畴、基本问题、致思方式、理论结构、研究方法和学术前沿等,将学科经纬梳理清楚,使读者能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学科的学术脉络,并使其最终超越狭隘的专业意识,开拓更为宽广的学术视野。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应北京大学出版社之邀,组织编写了这本《国际政治学学科地图》。作为学科手册,本书旨在为国际政治学、政治学、外交学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等提供一本实用性的学科指南。

本书共分为六编二十五章。第一编是国际政治学学科综述。这一部分旨在为读者了解国际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提供全景式的勾勒。作为“国际关系话语的话语”,国际政治学科史不仅提供了国际政治学发展的时空维度,而且为学科发展过程提供了动力阐释。鉴于既有的国际政治学科史主要叙述的是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过程,本书另辟一章专门介绍和讨论国际政治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从学科发展的历程看,正是在不同范式下对学科研究对象的探索产生了深刻的洞见,不同范式之间的争鸣则成为学科走向进步的动力。本书第二编介绍和讨论国际政治学的各种理论范式,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建构主义、英国学派、新马克思主义以及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等。鉴于国内学术界对这些国际关系理论的专题性研究已经层出不穷,本书旨在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来展现各种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内核、演化轨迹和内部分化。

作为学科手册,本书在第三编中介绍和讨论了本学科的主要研究范畴。任何学科的研究对象都是由概念加以界定的,正是这些概念划定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边界。与政治学中其他主要研究国内政治现象的分支学科相比,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是超越国家边界的政治现象,特别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基于这一理解,本书将民族国家、无政府状态、均势与霸权、国际制度、跨国行为体和全球治理作为国际政治学特有的核心概念范畴。比如国家、权力、制度、治理在政治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中都是基本范畴,民族国家、均势和霸权(国家间权力分配)、国际制度、全球治理则成为这些范畴在国际关系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概念形式。

第四编介绍和讨论了国际政治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本书主要是在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的层面来界定研究方法,而没有涉及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因此,理性选择路径、社会学路径、心理学路径等方法论问题不在本编讨论的范围中。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国际政治学研究主要采用了定性研究(主要是案例方法)、定量研究、形式模型(主要是博弈论)等研究方法。但作为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历史方法在国际政治学中也得到一些学者的青睐,特别是在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研究中还是一种广为使用的研究方法。因此,本编也将历史方法作为国际政治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来加以探讨。

第五编是国际政治学学科前沿。这一部分主要按照国际政治学中的次领域介绍和讨论国际政治学的前沿问题和研究进展。一般说来,国际政治学的次领域包括国际安全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对外政策分析、国际法等领域。由于外交学在中国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中另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交叉融合在中国刚刚起步,所以本编没有将对外政策分析和国际法的学科前沿问题纳入进来。另外,国际政治心理学近年来在中国有了较快的发展,因此本编也介绍和讨论了这一领域的前沿问题。

第六编是国际政治学的经典著作、代表学者、学术期刊与学术团体。本编的内容相对本书的前面部分是辅助性、参考性的,旨在通过对学科经典著作、代表学者、学术期刊和学术团体的介绍,为读者进一步回溯学科演进的历史或追踪观察学术动态提供便利。

作为学科手册,本书是一项学术共同体的集体事业。本书各章的作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和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学有专长,为本书的编写质量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

作为中国学者自己编写的第一本国际政治学学科手册,本书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特别是由于国际政治学的知识体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枝繁叶茂”,本书的结构安排力图展现学科发展的“主干”,但仍难免挂一漏万。衷心期待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以便我们在本书再版时对其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主编谨识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