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前锋将军
城里虽和其他地方一样,没钱照样挨饿,但城市机会更多,没有银子住店,当晚,季风只得在城墙根下蹲了一夜,又冷又饿,日子难过,天刚蒙蒙亮,季风就牵着马在城里溜达上了,走着没那么冷。走了快一个时辰,看城门口有人敲锣叫喊着什么,季风就凑了过去,原来是一位军官在招兵买马。
季风想,反正无处可去,不如从军去,要是能立个军功,说不定还能混他个一官半职,到那时就不愁没吃的了。想着就真上前报名去了。要是在其他朝代,报名从军肯定还得要个名贴啥的,但在这战争年代,只要是个人就行了。季风化名“李远行”报了个名,当即就领到了两个馒头,少是少了点,但总比没有好。
狼吞虎咽的把两个馒头吃掉,季风就被拉上了战场。有魂灵丹的功力加持,再加上神剑在手,战场上的季风无人可挡,只见她一个骑着马,挥着剑就冲进了敌军之中,一阵乱杀,敌人倒下一大片。连别人的战争也给她轻易的夺了回来。
将军打了十几年仗了,还未遇到过如此神勇的兵,从季风手里接过对方的战旗,立即让人扶季风下马,让随军郎中给诊治看季风是否受伤。可郎中说未见有伤。这不竟让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乱军之中取敌首首级还未受一点伤,这简直太神奇了。
这一仗之后,后汉皇帝直接封季风为前锋将军。被调节度史郭威帐下,随郭威去平定河中,镇守邺城。郭威可是未来的周太祖啊,季风不竟感叹自己运气实在太好,一来就跟了个大王。真是未来可期啊!
舞台是有了,可如何表演就得看个人了。河东之战,一直久攻不下,己方是攻城方,战事拖的太久,很快粮草就出现了问题。想起历史有名的长平之战,若不是粮草缺少,赵括何至战死,四十万赵军又怎会惨死呢?季风可是为吃饭来丛军的,能不能收复河东,那是这些古代人的事,因此她也是出工不出力,每到攻城时,她就骑上马出去跑上两圈就算完事了。还美其名曰:“我是来自未来的人,人若以一个未来人的头脑助其夺城,那就是改写历史,那是不对的。”她甚至想:要是丛军也吃不上饭,那她就只能逃了。
可季风从小就有一种英雄怀结,真要让她逃,她还真不会。这天一早,元帅郭威调集军队,说是要一鼓作气,全体冲上去,今天一定要把城攻下来,不然晚饭就无米下锅了。季风是前锋将军,必须第一个领着大家冲出去。季风也不虚,一手握马缰,一手持长剑,打马就朝城下冲了去。快到城墙下时,只见季风是从马背上站起,一跃跳上了攻城战车,再借助战车又飞身上了城墙。守城的人一见对方人已上得城墙,都一齐调转身子朝季风攻了过来,一时间,数万支箭一起朝季风飞来,这要都射在身上,那就只能成刺猬了。城下的人都为季风捏了一把汗,可季风呢?只见她将剑横在胸前一阵挥舞,剑光四射,那些朝她飞来的箭矢都纷纷应声落了地。再一阵左右前后有劈斩,城墙上的守军就身首异处了。经季风这一翻操作,攻城的军队很轻易的就撞开了城门。就这样,原本久攻不下的城不到两个时辰就攻下了,当然这攻城首功就是季风的了。郭威也是身经百战的人了,当时皇上把季风安排到他帐下时,他还是有些不满的,如今看来此人真是个天生的前锋将军啊,捷报传回,皇上一通赏赐,光季风个人就得黄金百两。
想想大家都是穷苦出身,季风将黄金悉数分给了前锋营的将士们,就给自己留了五两。河东大捷后,军队又转战邺城。在郭威的利诱之下,季风不再出功不出力,邺城不也几日便拿下了。
恰在此时,后汉高祖刘知远驾崩了,太子刘承祐继位。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要铲除旧势力,培养自己的势力,于是于手下密谋要诛杀郭威,得到密报,无奈的郭威在手下的怂恿下竖起了反旗。郭威手握重兵,打的朝廷军队是节节败退。此时的刘承祐无计可施,竟下令诛杀了郭威一家,就连小孩都没放过。只在乡下的妻子逃过一死。
得闻家人惨死,郭威带在七里坡大败汉军,隐帝刘承祐被杀。郭威入主汴梁,觐见李太后,让李太后主政,并假意推荐刘氏宗亲刘赟为帝。随后,突报契丹南下,郭威率军北上抵御。途经澶州时,士兵发动兵变,历史第一次黄袍加身发生了。回到开封的郭威凑请太后授其监国,1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史称后周太祖,周太祖的皇位似乎来的并不那么明正言顺,但后周的建立结束了中原大地连年的战争,老百姓总算又过上发平静的生活。这才是天下人想要的。能够好好的活着,谁愿意去造反呢?
这边季风跟随郭威攻城掠地,而在遥远的南唐,欧阳和季节正在冯家享受着豪门待遇。
这天,季节听两位护院家丁在说,在中原来了位天神,还出了一位战无不胜的前锋将军。要是汉和南男打上了,那南唐可就惨了。季节是读书人,他可不信神,于是凑上前仔细问了一下这位天神的样貌,最后得出,这位传说中的天神很有可能是他姑姑季风。只是他们要怎么去找她呢?汉和南唐可是时有不愉快的军事摩擦,贸然去找,说不定直接被当细作给抓了。
以前冯敬明每天都会到宫里陪太子王爷们读书玩耍,每天都是晚饭时间才会回家,更多时候是在宫里用完膳才回,可自从欧阳他们来到冯家,这位三少爷就经常不进宫,就算宫里来人传了他去,也是快去快回。每日就领着欧阳季节不是逛街就是骑马打猎,一段时间后,宫里的王爷公主不乐意了,就连冯家当家的冯延巳也说他不务正业,眼看皇帝已是风焟残年,太子就要上位了,此时应该多到宫走动,与太子保持好关系才是,可冯敬明却偏在此时疏远了后宫,说几次了,可这一向听话的小儿子就是不改,这让他这做宰相的爹也是无计可施。
当然,也决不是一点办法没有,要维持住冯家在南唐的地位,大儿子虽是娶了皇太后的娘家人,可这不孝子成天在外花天酒地的,皇太后已是相当不满,已几次要求冯延巳严家管教好自己的儿子。大儿子是没救了,眼下只能寄希望小儿子能跟太子把关系搞好,能娶得公主最好。
太子李璟本身跟冯家关系不错,要想把关系更进一步,那就是让皇一赐婚,把丰城公主赐婚给小儿子冯敬明,那冯家在当朝的地位就稳固了。
光想是没用的,冯延巳第二天借上朝之机去见了皇太后,向皇太后提到了儿子冯敬明与丰城公主的婚事。皇太后当即表示,待皇上下朝就去让皇上给他二人赐婚。
家里的三少爷还对赐婚一事一无所知,还在幻想着跟欧阳的二人世界,他的计划时是没有丰城公主的,只有他和欧阳。他还想着,如果皇上硬是要赐婚,那他就带上欧阳去中原好了,男子汉大丈夫何愁没有容身之所。
只是,冯三少计划是有了,可还没想过真正的去实践它。可生活就是这样,总是推着你不断选择,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