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斯多葛:366次对智慧、毅力和生活艺术的沉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辑 感知的原则

1月 清晰的头脑

1月1日 控制与选择


生命中的首要任务不过是:明确并区分不同的事物,如此,我就可以清楚地告诉自己,哪些是我无法控制的外部事物,而哪些必然与选择有关,是我实际可控的。然后,我去哪儿寻找善与恶?不是为不可控的外部事物,是为内心里自己要做的选择……

——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Discourses),2.5.4–5


践行斯多葛哲学,最重要的是区分我们可改变的和无法改变的:对什么有影响,对什么没影响。因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不论冲着地勤人员怎样大喊大叫,暴风雨都停不了。不论许多少愿,也改变不了你的身高,或让自己出生在另一个国家。不论费多少力气,你都无法让别人喜欢你。另外,你在这些无法改变的事物上耗掉的时间,恰是在那些可以改变的事物上没花的时间。社区康复中心,在进行某种叫作“宁静祈祷”的活动:“上帝啊,赐我些安宁吧,好让我接受那些我改变不了的;赐我些勇气吧,好让我改变那些我能改变的;赐我些智慧吧,好让我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吸毒成瘾,并不能改变儿时遭受的虐待。曾经做出的选择或者造成的伤害,不能一键撤回,但是人们可以借助当下拥有的力量改变未来。正如爱比克泰德所言,人们能控制此时此刻做出的选择。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同样如此。如果我们集中精力,弄清楚哪些在掌控之内,哪些在掌控之外,不仅可以更快乐,比起那些不清楚自己正在打一场赢不了的战争的人来说,我们还拥有明显的优势。


1月2日 教育即自由


这些教育有什么成果?只有真正受教育的人收获了最美、最像样的成果:平静、无畏和自由。很多人说,只有自由人才可受教育,说这种话的人,我们不该去信,应该去信热爱智慧的人,他们说:只有受教育的人,才是自由人。

——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2.1.21–23a


你为什么拿起了这本书?或者说,为什么会拿起这本书呢?不是为了看似聪明些,不是为了在飞机上打发时间,不是为了看自己想看的内容,毕竟,还有很多比读书更容易的选择。

都不是!你拿起这本书,是因为你正在学习如何生活。是因为你想多些自由,想无所畏惧,还想获得平和的心态。教育阅读、深思伟大思想家的智慧,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教育有其目标。

当你感觉到心神分散,当你觉得比起读书和研究哲学,看看电视、吃点小吃才是不负时光,想想这件当务之急最该做的事情!知识,尤其是自我认知,即自由。


1月3日 不要紧的事,冷漠待之


在你尚未意识到自己正在失去什么的时候,你已荒废了多少生命,在毫无意义的悲伤(无病呻吟)、可笑的欢乐(无聊之乐)、贪婪之欲和社交娱乐上又浪费了多少——留给自己的,所剩无几,你会感觉自己阳寿未尽却已垂垂老矣!

——塞涅卡《论生命之短暂》(On the Brevity of Life),3.3b


生活中,说“不”,是很难的一件事。对邀请、请求、职责,还有那些别人都在做的事儿,说“不”。再难一些的,就是对浪费时间的情绪说“不”:生气、兴奋、心烦、困扰、欲望,这些冲动,本身来说,似乎都不是什么大事儿,但任其发展,就变成了非做不可的事儿。

倘若你不提防,这些恰恰就成了支配和荒废你生命的麻烦事儿。你可曾想过如何把时间追回来一些,如何让自己少些忙碌?从学习说“不”开始吧,比如“不了,谢谢你”“不,我还是别牵扯其中了”“不,现在就是不行”。这么做,或许会伤感情,或许会拒人千里之外,或许得费些劲儿。但,你越是对不要紧的事儿说“不”,你就越有机会对要紧的事儿说“是”。这样会让你焕发生机,享受生活,享受你想要的生活。


1月4日 三大原则


你只需要这些:

当下明确地判断;

当下为公共利益而行动;

对当下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一切都心怀感激。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Meditations),9.6


感知,行动,意志,这三点有重合之处,却是斯多葛主义以及本书的编写和你刚刚开启的一年旅途的核心原则。当然,对哲学来说,不只这些,每个斯多葛哲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点可以讨论一整天:“赫拉克利特这样认为……”“芝诺来自塞浦路斯的基提翁,他认为……”但这些,对你的日常生活真有帮助吗?这些细枝末节,能让你头脑清晰吗?

不能!但下列提示,总结了斯多葛哲学最重要的三点,值得你每天都用,每次做决定时都用:

控制你的感知。

适当引导你的行动。

自愿接受控制之外的事情。

你需要的,就这么多。


1月5日 明晰你的目标


让你的所有努力都指向某个东西,始终关注那个目标。不是热闹的世事干扰人,而是错误的观念让人发疯。

——塞涅卡《论心灵的宁静》(On Tranquility of Mind),12.5


“权力48法则”中,第29条是:“全盘考虑,计划做到最后。”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说:“计划做到最后,你不会因意外情况而慌乱,也知道何时该停止。深谋远虑,可以温和地引导命运,帮你决定未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

心怀终点,并不能保证你能到达斯多葛哲学家都不接受这类保证的假设,但若不心怀终点,就一定到达不了。对斯多葛哲学家来说,错误的观念(oiêsis)不仅会扰乱内心的安宁,还会给生活和活动造成混乱、失衡。如果你的努力不指向一个原因或目标,日复一日,你又如何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呢?你如何知道该对什么说“不”,该对什么说“是”呢?对于所拥有的,何时知足?何时达成目标,何时脱离正轨?假若你从未确定那些东西是什么,又怎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答案是,你做不到的。由此,就走入失败的境地,甚至更糟,因没有方向而迷失,走入愚蠢的境地。


1月6日 哪里?谁?什么?为什么?


不知道宇宙为何物的人,就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清楚生活目标的人,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宇宙为何物。以上皆不知的人,就不知道自己为何身在此处。那么,连自己身在何处或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的人,却有人求其赞扬,也有人避其赞扬,又该如何评价呢?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8.52


美国已故喜剧演员米奇·赫德伯格(Mitch Hedberg,1968—2005)在其作品《机智》Tact中讲了个有趣的故事。当时他在做现场直播的访谈,电台主持人问他:“那么,你是谁?”那一刻,他必须得想想,这个家伙是真的有内涵,还是我走错了地方?

人们被问及“你是谁”或“你在做什么”又或“你来自哪儿”等类似简单的问题,频率有多高呢?即便真的考虑过,但若把它看作是肤浅的问题,就不麻烦,不过给出一个肤浅的答案罢了。

不过,若有枪指着脑门,大多数人都无法给出很多实质性的回答。你能吗?你有没有花时间弄清楚“你是谁”“你意味着什么”等问题?或者,你是否忙于追逐不重要的事,效仿错误的影响,追随令人沮丧,或不称心,又或根本不存在的道路呢?


1月7日 头脑的七个功能


头脑自身的任务是练习选择、拒绝、向往、排斥、准备、目标和赞成。那么,什么会污染并蒙蔽头脑自身的功能呢?什么都不会,除了头脑自身做出的错误决定。

——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4.11.6–7


我们先把每个任务解析一下:

选择——正确地做事和思考;

拒绝——诱惑;

向往——更好;

排斥——负能量、坏影响、不真实的东西;

准备——前方有什么,或无论会发生什么;

目标——指导原则,重中之重;

赞成——不被那些我们控制得了和控制不了的东西所欺骗并准备好接受那些控制不了的事

我们必须明确,这就是头脑的功能,并把其他东西视作污染或蒙蔽。


1月8日 认清令你上瘾的东西


我们必须放弃很多令我们上瘾的东西,不再视它们为好东西。否则,勇气就会消逝,而这点本身就会不断验证。伟大的心灵也会迷失,除非它把乌合之众最渴求的东西全不放在眼里。

——塞涅卡《道德书简》(Moral Letters),74.12b–13


我们视为无害的放纵,轻易就会沦为堕落的瘾。清晨来杯咖啡,很快,早上不喝咖啡,就无法开始一天的生活。因为工作,我们查看邮箱、信息,很快,就产生一种幻觉:口袋里的手机每隔几秒就响一次。很快,这些无害的习惯,主宰了我们的生活。

那些小小的冲动和欲望,不仅一点点地剥蚀我们的自由和主权,还蒙蔽了清晰的头脑。自以为可以自控——但真的可以吗?一个瘾君子曾说,上瘾就是人们已“失去了克制的自由”。让我们重拾那份自由。

对你来说,那种可以改变的上瘾是什么:碳酸饮料?毒品?抱怨?八卦?网络?咬指甲?虽如此,但你必须重拾克制的能力,因为克制之内,是你清晰的头脑和自制力。


1月9日 控制什么,不控制什么


有些事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有些不在。我们掌控自己的观点、选择、欲望、厌恶,总之,均是自己的行为。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财富、名声、地位,总之,不是自己的行为。甚至,在我们掌控之中的事情,本质上就是自由、无障碍、畅通无阻的,而那些不在我们掌控之中的,则很脆弱、言听计从,可以阻挡,不属于我们自身。

——爱比克泰德《指南》(Enchiridion),1.1–2


今天,我们控制不了发生的外部事件。可怕吗?但只要你认清自己可以控制有关这些事件的观点,你就平衡了。你来决定它们是好是坏,公平还是不公平。虽然你控制不了局面,但你能控制如何看待它。

怎么做呢?每一件在你控制之外的事,如外面的世界、别人、运气、因果报应,无论什么,依然存在某个相应的区域,是你能控制得了的。单这一点,就给我们很多事可做,给我们很多能力。

最佳情况是:坦率理解什么在掌控之内,可以让我们真正清晰地认识世界——你完全拥有的,是你的头脑。记住,今天你曾试着向外扩展你的掌控范围——但若方向向内,情况会好得多,也更适宜。


1月10日 你若想沉稳


好的本质是某种理性的选择,恰如坏的本质是非理性的选择。那么,外在的事物又会怎样呢?它们只是我们做出理性选择的原材料,在与它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它究竟是好是坏。如何发现好呢?不要惊异于表象!因为,倘若对表象的判断是正直的,能让我们做出好的选择;但倘若判断是扭曲的,那选择就是坏的。

——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1.29.1–3


斯多葛哲学家寻求沉着、稳定和安宁——这些是大多数人都渴求的,但似乎只是转瞬即逝的经历。这种难以实现的目标,他们是如何达成的呢?一个人如何体现“沉稳”希腊语为“eustatheia”,阿里安(Arrian,86—160)曾用该词表述爱比克泰德的这一教义

不是运气!不是通过消除外界的影响或者逃离,来获得宁静和独处。相反,通过纠正自己的判断,对外部世界进行过滤。这是理智可以做到的——理智能获取外在事件扭曲的、迷惑的和绝对的本质,让它们条理清晰。

但,倘若因为不用理智而扭曲了判断,那么之后的一切都会随之扭曲,而我们会在生活的混乱和匆忙中,失去使自己沉稳的能力。若想沉稳、头脑清楚,正确的判断是最佳的途径。


1月11日 你若不想沉稳


若一个人把谨慎转移到自己的理性选择及那些选择的行动上,那他同时也会获得决心,以远离自己控制之外的事;但若把谨慎从自己的理性选择转移到自己控制之外的事上,以试图远离他人控制之内的事,那他就会焦虑、害怕、反复无常。

——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2.1.12


禅宗大师给人的印象是,远在寂静青山或是坐落在某处悬崖峭壁的清幽寺庙里的和尚。在这方面,斯多葛哲学家恰恰与之相反。他们或身处闹市,或是罗马广场的参议员,或是等待丈夫从沙场归来的勇敢妻子,又或是在室内忙碌的雕刻家。但斯多葛哲学家的内心同样平静。

爱比克泰德曾言,安宁和稳定都源自你的选择和判断,而非你所处的环境。如果为了宁静而逃离一切纷扰,如他人、外部事件、压力,那你永远不会成功。无论跑到哪儿躲起来,你都摆脱不了那些问题。那些问题,源自没有好处且扰乱人心的判断,若你试图逃离这些,那么无论身处何地,你都不会安定沉稳。


1月12日 通往安宁的那条路


破晓时分,保持住这个想法,然后保持一整天、一整夜——通往幸福的路径只有一条,在于把你选择范围之外的一切都放弃,把其他一切都视作身外之物,交给神灵和命运处置。

——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4.4.39


今天早上,提醒自己,什么在自己掌控之中,什么在掌控之外。提醒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前者,而非后者。

午餐前,提醒自己,你真正拥有的,只有做选择以及选择时运用理性和判断的能力。永远无法从你身上完全取走的,仅此一件。

午后,提醒自己,除了所做的选择,命运不完全由你自己说了算。世界在转,我们也随之而转——无论朝向哪个方向,无论是好是坏。

傍晚时分,再次提醒自己,在你掌控之外的有多少,你的选择在何处开始,又在何处结束。

睡前,躺在床上,记住睡眠是放弃和信任的一种形式,轻易可得,准备好明天将这个日程再来一遍。


1月13日 控制圈


我们掌控自己的理性选择,所有行动都由此道德意志决定。不在我们掌控之内的:身体和身体的各个器官、财富、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和国家——一切可能与我们有关的东西。

——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1.22.10


这一点相当重要,经得住不断重复:一个智者知道什么存在于自己的控制圈之内,什么在其外。

好处是,记住控制圈内是什么相当容易,根据斯多葛哲学家的说法,控制圈内只包含一样东西:你的思想。没错,即便是自己的身体,也不完全在此圈内。毕竟,你随时都会生病或受伤。在国外旅游,有可能被投进监狱。

但,这都是好处,因为大大减少了你需要思考的量。清晰存于简单之中,同样是一公里的路程,别人背着一箩筐的职责实际并不归他们管,而你只有一件。你只有一件需要管——你的选择、意志、思想。

所以,记住这一点。


1月14日 剪断牵绊你内心的绳索


最后你要明白,你的体内,除了唤起肉欲和令你似牵线木偶的东西,还蕴含着更强大、更神圣的力量。此刻,什么想法占据着我的心灵?难道不是恐惧、怀疑、欲望或类似的东西吗?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12.19


想在你的钱包分一杯羹或者抢走你一秒钟注意力的兴趣,都有哪些,在脑海中过一遍。食品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你味蕾的产品。硅谷的工程师,正在设计像赌博一样能让你上瘾的应用软件。媒体,正在炮制引起你愤恨和怒气的文章。

作用在我们身上的诱惑和外力,让人分心,注意力不再集中于真正要紧的事儿,而以上这些,只是九牛一毛。庆幸的是,马可没有生活在现代,未接触现代文化中的这些极端面。但,他也知道很多分散人注意力的陷阱:八卦、无止境的工作,还有恐惧、怀疑、欲望。每个人都被这些内力和外力牵绊着,它们逐渐强大,越来越令人无法抗拒。

简单地说,哲学要求人们努力集中精力,努力超越贩夫走卒的身份。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1905—1997,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学家。——译者注在《追求意义的意志》The Will to Meaning中说:“人受动机的推动,却受价值观的牵引。”这些价值观和内在意识,会防止我们成为牵线木偶。的确,集中注意力需要努力和意识,然而,这可比被一根绳子牵着强,不是吗?


1月15日 平静在于坚持到底


只有掌握坚定的、不动摇的判断力的人,才能获得安宁,剩下的人,则不停地在自己做决定时,犹豫不决,在不断拒绝和接受的状态中,摇摆不定。这种反复是什么导致的?是因为什么事儿都不清楚,这些人依赖最不确定的指引:大众的观点。

——塞涅卡《道德书简》,95.57b–58a


在《论心灵的宁静》的文章中,塞涅卡用到了希腊单词“euthymia”意为“欣快”,他把这个词解释为“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不因追随无数条小路,即那些踟蹰在每个方向的人所走的路,而踌躇不决”。他说正是这种心态,造就安宁。

清晰的视野,让我们有此信仰。但这并不是说,做什么事都能百分之百地确定,或者应该百分之百地确定。相反,这指的是,我们确信自己正大体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此,就不必常与他人比较,或只因看到了新消息,每隔三四秒就改变主意。

明确自己的道路并坚持下去,就能找到安宁和平静:坚持到底——自然,得不断做判断——但要忽视那些扰乱人心的、使我们触礁的“花言巧语”sirens,“塞壬”,古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鸟或半人半鱼的女海妖,以美妙歌声诱使航海者驶向礁石或进入危险水域,此处代指“花言巧语”——译者注


1月16日 做事切不可盲从习惯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解决状况,不是根据正确的设想,多数是循着讨人厌的习惯。由于我之前说的都是这类情况,正在训练的人一定要寻求突破,如此,才能获得快乐,远离痛苦;不再执着于活着而痛恨死亡;在财富和金钱方面,不再把接受看得比给予重要。

——墨索尼亚斯·鲁弗斯(Musonius Rufus)

《讲课》(Lectures),6.25.5–11


一位工人被问及:“你为什么这么做?”他答道:“因为我们一直这么做啊。”这个回答,令每个优秀的老板灰心丧气,也令所有企业家目瞪口呆。这位工人已不再思考,而是循着习惯机械地操作着。一旦有竞争者,这个企业就会垮台,但凡有点儿思想的老板,都有可能把这样的工人炒掉。

对自身的习惯,我们也应如此不留情面地对待。实际上,我们研习哲学,恰恰是为了打破自己的机械行为。找出你靠机械记忆或固定程式做的事,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最好的办法吗?要清楚为什么这么做,要为了正当的理由去做。


1月17日 重启实际工作


我是你的老师,你现在在我的学校里学习。我的目标是带着你走向完整、不受妨碍、不因被迫而去做什么、不受限制、没有耻辱、自由、绽放、开心、大大小小的事都询问神灵——你的目标是学习并勤奋练习所有这些内容。既然你有正确的目标,我也有正确的目标和合理的准备,那你为何不完成这个目标呢?漏掉了什么?……这个目标相当可行,而且是我们能力之内的唯一……放下过去,我们必须重新开始。相信我,你会明白的。

——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2.19.29–34


你记不记得,上学的时候,或者你年纪还小的时候,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某件事?大多数青少年选择游手好闲,而不选择努力。敷衍了事、懒散怠惰,给了他们现成的借口:“那不要紧。我都没试。”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失败,也不再那么无关紧要了。重要的不再是某次随便的成绩、校内体育比赛的奖杯,而是你的生活质量和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能力。

但是,别被它吓到。你拥有世界上最棒的老师:那些曾经鲜活的、最智慧的哲学家。你不但有这个能力,而且教授给出的要求也是很简单的事:开始你的任务。剩下的随之而来。


1月18日 像诗人和艺术家那样看待世界


与自然和谐相处,度过这段短暂的时光,然后优雅地去到最终的安息地,就如一颗熟了的橄榄落地,赞扬着滋养它的那片土地,对给予它成长的那棵树,也心怀感恩。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4.48.2


在马可的《沉思录》中,有一些令人赞叹的漂亮措辞——就目标读者他自己而言,文字处理是个惊喜。在一篇文章中,他赞扬自然过程的“迷人,很有吸引力”:“成熟的谷物弯着腰,狮子皱起眉头,野猪的嘴巴滴着泡沫。”对这些生动文字中的意象,我们应该感谢马可的修辞学老师——马库斯·科尼利厄斯·弗朗托(Marcus Cornelius Fronto,100—170)。弗朗托是人们公认的除西塞罗之外最优秀的雄辩家,马可的养父选他做马可的老师,教他思考、写作和谈吐。

除了华丽的辞藻,还教会了他,今天也教会了我们,以一个强有力的视角去看待普通的事件或看似丑陋的事件。艺术家从这个视角发现,生命的目标,不似果实熟了之后落地。诗人从这个视角发现,“烘焙的面包,现出了道道裂痕,虽不是面包师有意为之,却吸引眼球,吊足了胃口”,并在其中寻出比喻。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在别人忽视的地方发现美和和谐,有明晰和愉悦的感觉,难道这不比把世界视作某种黑暗的地方要好得多吗?


1月19日 你去哪儿,选择就在哪儿


讲台和监狱,各是一个所在,一高一低,但无论在哪里,如果你愿意,都能保持选择的自由。

——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2.6.25


众多的斯多葛哲学家,在生活中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地位。有些富裕,有些则生活在罗马严格等级制度的底层;有些生活轻松,有些则异常艰辛。我们也是这样,来自不同的背景,来寻求哲学,甚至在自己的生活中,也经历着一阵阵的好运和噩运。

但无论何种情况,逆境还是顺境,真正需要做的只有一件: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掌控之内的事情上,而不是相反。此时此刻,或许我们因为困境而保持低调,然而,就在几年前,我们可能正挥金如土,奢侈浪费;或者,就在几天后,兴许因为做得太好,成功竟成了负担。但有一点不会变:选择的自由,无论是大局,还是细枝末节。

从根本上说,这就是清楚的头脑。无论我们是谁、身处何地——重要的是我们的选择。这些选择是什么?如何评价?如何做大多数选择?这些都是生活给我们出的问题,无关乎我们的地位,你又如何作答呢?


1月20日 重新点燃你的思想


你的原则不会熄灭,除非你扼杀了滋养它的思想,因为重新点燃新的思想,一直由你掌握着……再次开始生活,没什么不可能!重新审视你曾做过的事情——如此,重新开始生活!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7.2


你是否曾有那么两三周过得很糟?你是否离你曾珍视的信条和信仰越来越远?这完全没有关系,所有人都会经历。

其实,也许马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就是他会随手写下这段文字的原因。或许,他曾与不好相处的元老院议员打交道,或者与他爱惹麻烦的儿子相处不睦。或许,在这些情况下,他的情绪会失控,绝望,或者不再反省,谁不会呢?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有多失望,信条本身并没有变,我们随时可以回身拥抱那些信条。昨天发生的,5分钟之前发生的,都已成过去。只要愿意,我们随时都可以重新点火、重新开始。

为何不马上开始呢?


1月21日 清晨仪式


清晨第一件事,问自己如下问题:

从激情中获取自由,我缺少什么呢?

安宁是为了什么?

我是什么?仅仅是个躯体、财产持有人或者名声?这些都不是。

那么,是什么呢?理性的存在者。

那样对我有什么要求呢?反思你的行为。

我是怎样偏离安宁的?

我做过哪些不友善、不合群或冷漠的事?

以上诸事,我哪些没有做到?

——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4.6.34–35


许多成功人士都有清晨仪式。有些是冥想,有些是锻炼,很多人是写日志—就写几页,写下自己的想法、恐惧和希望。这些例子中,重点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充满仪式感的反思。其理念是花些时间反思自我,检视自我。

花时间做这样的事,是斯多葛哲学家最倡导的。我们不知道马可·奥勒留写《沉思录》是在早上还是晚上,但我们知道,他是独自一人雕刻出那些时光——而且他写并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如果你为开启自己的仪式,而正在寻一个地方,可能会不如马可和爱比克泰德做得好。

从今天开始,每天问自己这些同样的难题。每天清晨,让哲学和努力指引你寻找更好的答案,贯穿你的一生。


1月22日 自省的一天


我会不断检视自己,而最有用的是,每天我都会自省。因为我们没有人回想自己的生命,而正是这点,让我们不幸。我们考虑的不过是正打算做的事。然而为未来做的计划,来自过去。

——塞涅卡《道德书简》,83.2


在给哥哥诺瓦图斯(Novatus)写的一封信中,塞涅卡讲述了一个有益的练习,是从另一位著名哲学家那里借鉴而来的。每天晚上,他都会变着法儿地问自己如下问题:我今天克制了什么坏习惯?我如何做更好的自己?我的行为合理吗?我如何改进呢?

每天清晨或夜晚,这位斯多葛哲学家坐下写日志,回想:他做了什么,他想了什么,什么可以改进。正因如此,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有点难以捉摸——毕竟它是为让自己清醒而写的个人作品,而非面向公众。写下这些斯多葛派的练习,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种践行的方式,就像反复祷告或唱圣歌一样。

所以,要坚持写日记,无论是保存在电脑上,还是写在小笔记本上。自觉地花时间回顾前一天发生的事情,评价时不要畏缩。观察什么对你的幸福有益,什么有害。写下你想做的事,或是摘抄喜欢的句子。努力记录这样的想法,也就是你自己不想忘记的想法。额外奖励:你也会拥有一份记录自己进步的日记簿。


1月23日 金钱的真相


我们把话题转到真正的有钱人——有多少场合他们看起来就如穷人一般!出国旅游时,他们必须得限制行李的重量,时间紧迫时,会撇掉自己的随从。而那些军队中的富人,留在身边的财物更是少得可怜……

——塞涅卡《致赫尔维亚的告慰书》

On Consolation to Helvia),12.1.b–2


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经常在书中美化富人名流的生活方式,如《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短篇小说的开头,如今已成了经典:“我来给你讲讲真正的有钱人,他们与你、与我都不同。”这篇小说发表几年后,他的朋友海明威嘲笑地写道:“没错,他们钱多。”

塞涅卡要提醒我们的就是这个。塞涅卡曾是罗马最富有的人之一,亲身经历告诉他,金钱对生活只有略微的改变,没钱的人认为似乎钱能解决的问题并不能解决。其实,任何物质财富都解决不了,外部的东西无法修复内部的问题。

我们不停地忘记这一点,而这给我们造成了那么多困惑和痛苦。正如海明威后来评价菲茨杰拉德时写道:“他认为有钱人是个特殊的、充满魅力的群体,而当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时,这事儿就像其他打垮他的事一样打垮了他。”若不改变,我们也会如此。


1月24日 努力争取深刻理解


从拉斯蒂克斯(Rusticus)那儿……我学到了精读,不满足于大略地理解整体;就某件事有很多说法的人,也不急着去赞同。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1.7.3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第一卷的开头是一连串感谢,挨个儿感谢他生命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人。其中就有昆图斯·朱尼厄斯·拉斯蒂克斯Quintus Junius Rusticus,100—170,罗马教育家、政治家,斯多葛哲学家,被奥勒留两度委派为执政官——译者注,他教给学生要热爱深刻的清醒和理解,那是一种学习时不只停留在表面的渴望。

这也源于拉斯蒂克斯把爱比克泰德引荐给了马可,其实,拉斯蒂克斯把他做的爱比克泰德的演讲笔记借给了马可。马可明显不满足于只读到这些演讲的大意,也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简单接受。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曾开玩笑说,爱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读书“就像作者在终身受审一样”。而马可也是这么读爱比克泰德的——当他认为学习效果合格后,也就吸收了,这些知识变成他的DNA的一部分。最终,在一生当中,他都在引用这些知识,在字里行间,甚至在他即将拥有的荣华富贵和无上权力之间,寻找真正的透彻和力量。

这也是我们需要培养的深度阅读和学习,也是我们一天只读一页,而非一目十行的原因。这样,我们就能花时间细读、深读。


1月25日 唯一的要事


还有什么可珍视的?我认为,在准备阶段,只针对符合需要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教育和教学的作用——这就是所要珍视的!假若你坚定这一点,就会心无旁骛……否则,你不会自由、不能自给自足、摆脱不了愤怒,必然会对做到的那些人满腔羡慕、嫉妒和怀疑,还会阴谋暗算那些拥有你珍视的东西的人……但是,你要尊重自己的思想,珍视它,就会悦己,与你的人类同伴相处越发和谐,与神灵的步调越发一致——赞颂有序的和分配给你的一切。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6.16.2b–4a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 )的净财产高达近650亿美元,但依然住在1965年自己花31,500美元买的房子里。约翰·尤索(John Urschel)是巴尔的摩乌鸦队(Baltimore Ravens)的前锋,每年收入几百万美元,每年的生活开销却努力控制在25,000美元。圣安东尼奥马刺队(San Antonio Spurs)的球星科怀·伦纳德(Kawhi Leonard)合约高达9,400万美元,出门开的却是十几岁就在开的1997年产的雪佛兰太浩(Tahoe)。其实不是因为这些人很小气,而是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东西很便宜。

这些人最终功成名就绝非偶然,其生活方式,是清楚孰轻孰重的结果。由于他们所培养的兴趣,不会超越经济能力,所以,收入才能让自己自由追寻最在意的东西。这种清醒,清醒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爱什么,意味着可以享受自己的人生,意味着即便市场转冷或者事业因伤病中断,依然幸福。我们渴求得越多,必然就做得越多,才能赚取或赢得那些成就,如此,就越无法享受生活,也就越不自由。


1月26日 曼怛罗(经文)的力量


若要把你头脑中不好的印记清理掉,不是通过不断地对自己说,我的灵魂里有一样东西,能够摈弃所有邪恶、欲望和任何形式的搅扰——而是,看清事物的真正本质,该怎样对待,我就怎样对待。要一直记着自然赋予你的这个力量。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8.29


但凡上过瑜伽课或者接触过印度教或佛教的人,或许都听说过“曼怛罗”mantra,祷告或冥想时反复念唱的咒语——译者注。在梵文中,它的意思是“神圣的话语”,基本上是一个单词、一个短语、一个想法,甚至是一个声音,意在让人清醒或给予精神上的指引。冥想的过程中,曼怛罗尤其对我们有益,因为它能让我们集中精力,摈弃一切外物。

那么,马可·奥勒留提出了一句斯多葛学派的“曼怛罗”:当我们感受到错误的认知、干扰或是日常生活对我们造成伤痛时,它就是一个提醒或是提示。本质上是说:“我体内有摈弃那一切的力量。我能看到真理。”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换别的措辞。这点由你决定。但要有一句“曼怛罗”,用它来寻找你渴望的清醒。


1月27日 训练的三个领域


一个人要想变得智慧、优秀,必须训练三点:第一,必须要处理欲望和憎恶,一个人或许永远不会错过欲望,或者说不知如何赶走它们。第二,必须要处理作为或不作为的冲动——宽泛地说,要有责任心——一个人要因正当理由,谨慎作为,不能粗心。第三,必须不受他人的蒙骗,要镇静,从整体上判断,对事物的感知,内心要赞同。其中,最主要、最紧迫的是第一点,也就是处理激情的问题,因为只有当无法满足欲望和憎恶时,才会产生激烈的情绪。

——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3.2.1–3a


今天,我们把目光集中在爱比克泰德提出的三点训练上。

首先,必须要考虑我们应渴望什么,应厌恶什么。为什么?如此,我们才会想要好的,避开不好的。光听从你的身体是不够的——因为对人有吸引力的事物,往往让人分心。

其次,我们必须要检视做事的冲动——也就是我们的动机。在做的这些事情,是出于正当理由吗?或者因为尚未停止思考才有所为?或者认为我们必须要做什么?

最后,是我们的判断。运用自然赋予我们的天赋时,透彻且恰当地看待事物的能力就会出现:理智。

以上就是训练的三点,但实践时,三者是紧密相连的。判断影响欲望,欲望影响行为,而判断决定行为。但我们无法预料这些会发生,人们必须把真实想法和能量注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此这般,才能达到真正的清醒和成功。


1月28日 观察智慧的人


认真、仔细观察人们的主要原则,尤其是智者,这些人避开什么,追逐什么。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4.38


塞涅卡曾说:“没有尺子比量,你无法把曲线改成直的。”这就是智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担当榜样,给予灵感。我们要抛开想法,检验假设。

对你而言,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自己。或许是成为你父母那样的人,或许是哲学家、作家、思想家就是你的那个榜样。

但我们还可以选择某个人,观察他做什么不做什么,并努力去做同样的事。


1月29日 保持简单


每时每刻,对手头的任务,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就如罗马人和人类,做事要有严格又简单的尊严、情感、自由和正义——其他原因就不要考虑了。如果你把每一个任务都当作最后一个来处理,绝不分心、抛开让你不理智的情绪,不看戏剧,放下虚荣心,不再抱怨分配是否公平,那你就能完成。你会发现,把几件事做到精通,会让你过上丰富又虔诚的生活——因为,如果你把目光集中在这些东西上,神灵就不再要求什么。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2.5


每天都会考虑很多东西。我该穿什么?他们喜欢我吗?我吃得够好吗?我的生命中下一个到来的是什么?老板对我的工作满意吗?

今天,我们就把目光集中在眼前的事上。新英格兰爱国者队的教练比尔·贝利奇克(Bill Belichick)送给队员一句格言:“做你该做的事。”做事时,就像一个罗马人、一个好士兵、一位工艺大师。我们不需要迷失在千百件分散注意力的事上,或是别人的事上。

马可说,把每个任务当成最后一个任务来做,因为很可能就是最后一个。即便不是,糊弄眼前的事,也毫无益处。在今日之事的简单中,找到清醒。


1月30日 不必凡事都做到最好


如果你想进步,要满足于在无关的事情上表现得一无所知或者愚蠢,也就是不想在这些事上,看似博学多识。如果你认为自己很重要,那就怀疑自己。

——爱比克泰德《指南》,13a


在超链接、全天候的媒体世界中,作为一个人类,你能做的其中一件最有力的事情是说一句“我不知道”。或说得再气人些:“我不在乎。”大多数社会人似乎都将其视为一条铁律,即一个人必须了解每件时事、观看每一集广受好评的电视剧、认真地追踪新闻,从而让自己在别人面前看起来见多识广、洞察世事。

但真的有必要这样吗?证据何在?警察迫使你做这种事儿了?还是说,你只是怕在聚会时看起来像个傻子?没错,你为了国家和家庭,对那些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事件要有大体的了解,但仅此而已。

一旦彻底切断了“媒体消费”,你会有多少多余的时间、精力和纯粹的脑力可用呢?如果你不再因每件丑闻、大事儿或潜在的危机话说回来,其中很多永远不会发生感到兴奋、气愤难当,那你会有多少多余的充沛精力活在当下呢?


1月31日 哲学是心灵的良药


不要像个监工一样回归哲学,要像治疗眼痛的病人求医问药,或是像烫伤了要包扎或寻找药膏一样回归哲学。如此看待哲学,你就会遵从理智,不把哲学当作展览品,而在它的照料下高枕无忧。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5.9


我们越忙,工作、学习和读书就越多,漂流得也就越远。做事有节奏:挣钱、搞创意,然后受到鼓励、忙碌。似乎一切都很顺利,但我们离哲学越来越远。

最终,忽视哲学会产生问题,如压力增大,内心迷茫,我们不再记得重要的是什么,即导致某种伤害。一旦如此,踩刹车就很重要,别管什么动量和力矩。回到我们内心里植根在清楚的头脑、好的判断、原则和健康的生活之道和活动之中。

斯多葛哲学的宗旨,就是做心灵的良药。它安慰着现代生活的脆弱,帮我们恢复好好生活所需的活力。今天就用它检查一下吧,开始治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