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银行业大变革时代的战略绩效管理
截至2021年6月25日,天维信息服务的银行总数达567家,对绩效考核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客户的期望也了然于心——客户希望绩效考核体系能取得“效果”。简单来说,这个“效果”就是打造高效、精准的战略“指挥棒”,指哪儿打哪儿,要什么就有什么,表现在业务发展、业绩提升等方面。
天维信息提出业绩增长的“三力模型”:业绩=能力×动力×合力。在合力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战略管理。而一些银行的战略管理模式乏善可陈,其中包括一些上市银行和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它们的战略管理往往停留在规划层面上,在落地实施方面则显得捉襟见肘,被大家戏称为“挂在墙上的战略”。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什么一些银行的战略管理仅仅停留在规划层面而落不了地呢?以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很迷茫,在做了20年绩效考核工作后,我们才知道,离开绩效考核这个总抓手,战略只能是个摆设。
我们对绩效考核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最初,我们认为绩效考核仅仅是一个工具,是一个系统;后来,我们认为绩效考核是一套科学的方案;再后来,我们认为绩效考核是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由此把绩效考核改称为“绩效管理”;现在,我们认为绩效考核是一个机构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因为绩效考核是机构精细化管理的“发动机”系统,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它也仅仅是精细化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只有绩效管理体系还是不够的。
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们提出银行绩效考核四阶段的发展理论:粗放式绩效考核阶段、精细化绩效考核阶段、全面绩效管理阶段和战略绩效管理阶段。本书所分析的,就是战略绩效管理阶段的相关内容。
我们认为,目前多数银行仍然处于第一个发展阶段,这是由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所决定的。在此之前,中国的银行业因其特殊属性受到了严格监管,实行严格准入,银行业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金融业开放大趋势和金融科技突飞猛进,使银行业呈现数字化、精细化和差异化三大趋势。
1.数字化转型是手段
数字化已经深入银行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从产品管理、渠道管理到内部管理,数字化无处不在,说数字化颠覆传统银行也不为过。但数字化仅仅是手段,是工具的升级,不是目的。
2.精细化管理是核心
银行能活下来,靠的是严监管、难准入带来的监管和准入红利,靠的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红利。但是,这些红利不可能永远存在,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金融业开放和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竞争激烈、利差收窄、客户流失、员工流失、风险上升等成为常态,大家纷纷感叹“银行不好干了”,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办法。这个“变”,就是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改变。
3.差异化经营是目标
银行就是企业,是企业就必须遵循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银行业一定会从现在的“千人一面”发展成未来的“千人千面”。
市场是多元化的,客户也是多元化的。未来的银行,需要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客户群,围绕客户群打造产品,搭建服务渠道,制定营销策略。将来,既有经营“燕鲍翅”的高端银行,也有经营“炒粉、白粥”的地摊银行,盈利能力将是银行的核心诉求。
差异化经营局面形成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支农、支小”(支持“三农”、支持小微企业)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只要有利可图,所有的客户都有人来服务;对于无利可图的客户和业务,符合国家政策的,将由政策性银行来满足其需要。
把握“三化”大趋势,靠的就是战略管理能力。经过长期实践,天维信息摸索出一套将绩效管理融入战略管理的方法,也就是本书所展现的内容。
按照“三力模型”理论,我们整理出一套战略绩效管理的方法论,可以帮助银行实现战略落地和高质量发展,从而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活得下去、活得精彩。
最后,引用两段重要讲话以佐证银行业当前面临的宏观环境。
2017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
202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刊文指出:“按照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方针,在确保金融主权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金融开放。加快构建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监管政策环境,鼓励中外金融机构平等竞争、深化合作、互相借鉴、促进创新。”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浙江青田农商行原董事长周章法有句话说得特别好:“绩效考核的作用就是将战略动员到银行的神经末梢!”
在大变革时代,做好战略管理是必要的,战略管理决定着银行的发展方向,绩效管理体系是“指挥棒”体系,打造好战略“指挥棒”体系,战略管理就成功了一大半。
广州天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丁家奎
202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