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营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下的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经济增长基础力量转向依靠消费、创新、改革、结构调整升级和支撑服务实体经济。
目前,我国仍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的经营行为已经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细微领域,并形成了银行业同社会经济运行的高度正向关联性。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各种因素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冲击,金融机构面临不良资产增加等隐患,但是当前中国银行体系风险应对能力已有大幅提升,拥有较稳定的客户群体。
一、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近年来,国家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并渐进式放开存款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工作的深化和全面铺开,传统融资方式的成本将持续增加,大型客户议价能力不断提高,造成银行利润空间显著下降,意味着银行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这对银行的风险预见、应对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此外,金融脱媒对银行的影响将长期存在,银行信贷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日益趋严的监管环境下,理财业务也面临增量资金放缓、收益率下行等趋势,其他类金融机构触角不断延伸,这些都意味着传统银行必须适应变化,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二、互联网金融技术对银行业影响深远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领域。金融科技具有共享性、便捷性、低成本、低准入门槛等特点,与普惠金融相互契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奠定了技术基础,从而惠及更多的“长尾客户”。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将成为其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服务、金融产品销售渠道服务、众筹模式和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信用服务。与传统金融业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传统金融业存在的许多成本;同时,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规模效应也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二是扩大了客服范围,解决了“长尾客户”问题。三是利用大数据增强了金融业风险管控能力。利用互联网金融强大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行为跟踪能力,帮助银行解决技术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信用调查方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银行核心业务的渗透,改变了传统银行的商业模式,给传统银行业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上业务成为银行下一步战略发展的重点。
三、银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持续深化改革
为了应对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保障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行稳致远,国家不断加强行业监管力度,推出一系列金融“强监管”举措,注重资本管控,体现“重服务、防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的监管目的。例如,陆续制定并出台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经营效率及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逐步开放金融市场;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引入独立董事,建立审计、风险管理及其他专门委员会,加强公司治理;要求商业银行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根据国际惯例建立和完善明晰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有序推进和深化,我国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为银行监管体系的完善和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随着银行改革的深化、法律法规的完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信用环境的改善,银行自身也需要改善经营环境。
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将成为银行重要的业务领域
我国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加速发展,大型企业融资逐步转向资本市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将成为银行服务的重要市场。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力量,更是稳生产、保就业的根基所在。近年来,国家在扶持中小企业、支持“三农”方面频频发力,陆续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2015年3月3日,《中国银监会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5〕8号)指出,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016年6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6〕194号),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步伐,优化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2019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银保监办发〔2019〕5号),制定了经营定位、金融供给、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机制四大类15项考核指标,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2020年6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将小微金融监管评价体系分为信贷投放情况、体制机制建设情况、重点监管政策落实情况、产品及服务创新情况、监督检查情况五大部分;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国家增加防疫专项再贷款3000亿元,使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降至2.5%,增加贴息资金的规模,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措施。
五、零售银行业务日益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对银行零售业务的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5年、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为7.04%和8.44%。国民收入水平和金融意识的提高将增加对个人理财产品,包括对零售贷款产品、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商业银行开始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包括资产结构配置和理财服务。
国内银行业零售业务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零售银行占比和业务盈利贡献度已经非常显著,不少领先银行已经达到美欧日韩等利率市场化成熟水平,但是不同银行之间零售业务的占比和发展的差距较大;二是各家银行均在发力大零售业务,大多数银行将大零售业务作为中长期战略;三是互联网金融给中小银行发展带来了“东风”,尤其是中小银行可以规避或弱化自己在发展空间上的劣势,以更低的成本进行扩张,向非传统优势地区进行渗透,对大型银行零售业务进行“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