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交互设计的养老建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国外相关养老保障政策与建筑类型

(一)欧美国家

美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两大部分。在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下衍生出对应的养老服务机构,包括:提供外来照护服务的老年人分享住宅与支持住宅;专门为半高龄老人建造的,附带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的集合式住宅;为高龄且收入高的老人提供非24小时医疗服务的辅助生活住宅;专门为介护老人建造的,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的护理之家。瑞典重视养老法制建设,并设立专门法院来监督、管理和执行[1]。瑞典多次出台或修订养老金法案,分别为1913年《国民养老金法案》、1948年《养老金法》、1962年《国民保险法》,以及1980年议会通过的调整社会保障支出保值方法的法案、1994年改革政府养老保险体制的决议和1998年实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法案[2]。丹麦的养老金制度包括基本保障和收入维持,由基本养老金制度、劳动力市场补充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计划和私人年金计划组成。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差异,丹麦老年人居住建筑分为几种基本类型,包括为自理老年人提供的老年人住宅、为非自理老年人和失智老年人提供的照护型住宅、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为老年人提供日间和全天照护的机构型养老设施[3]

(二)日本

据统计,2013年日本总人口数为1.273亿人,较2011年总人口数连续3年减少。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3190万人(男性1370万人、女性1820万人,性比75.3%),占总人口的25.1%;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达到1560万人(男性598万人、女性962万人,性比62.2%),占总人口的12.3%。据统计,2013年日本老龄化率最高的地区为秋田县31.6%,老龄化率最低的地区为冲绳县18.4%[4](表1、图1、图2)。

图1 日本老年人口年增长数统计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官方统计信息部.2013年日本老龄化状况与老龄化社会应对策略[R].日本:日本厚生劳动省,2013.

图2 日本各都道府县老龄化率统计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门户网站[EB/OL].http://www.mhlw.go.jp/.

伴随日本总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预计在2060年日本总人口将减少至8674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在2042年达到3878万人。之后老年人口数量将逐年减少。然而,由于总人口数的减少,老龄化率将持续增加,预计在2060年老龄化率将达到39.9%,这意味着届时日本国民每2.5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图3)。

图3 日本人口老龄化率及不同年龄阶段人口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官方统计信息部.2013年日本老龄化状况与老龄化社会应对策略[R].日本:日本厚生劳动省,2013.

日本人口老龄化逐年加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①死亡率的下降伴随国民平均寿命的增加。

二战后,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饮食营养结构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幼儿和青少年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伴随养老保障制度、介护服务设施的发展和完善,日本国民平均寿命自1950年(男性58.0岁、女性61.5岁)开始逐年增长。2013年男性平均寿命达到79.6岁、女性平均寿命达到86.4岁,预计2060年日本人口平均寿命将增加至男性84.19岁、女性90.93岁(图4)。

图4 日本男女人口平均寿命历年统计和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官方统计信息部.2013年日本老龄化状况与老龄化社会应对策略[R].日本:日本厚生劳动省,2013.

②少子化导致年轻人口逐年减少,相应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

日本人口经历两次婴儿潮后(第一次婴儿潮:1947—1949年,出生数量805.71万人。第二次婴儿潮:1971—1974年,出生数量816.16万人),人口开始出现减少倾向。2012年的婴儿出生数量为103.72万人,出生率为8.2%,较2006年下降0.4%,预计人口出生率在2060年减少至5.6%。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死亡率逐年下降,致使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图5、图6)。

图5 日本人口出生率及死亡率现状和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门户网站[EB/OL].http://www.mhlw.go.jp/.

图6 日本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死亡率统计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门户网站[EB/OL].http://www.mhlw.go.jp/.

日本年金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在二战后逐步建立及完善,一般来说可分为“公共年金”和“企业、个人年金”两大类[5]。其中公共年金又可以细分为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等。国民年金是指在日本居住的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全部国民需要加入的基础年金制度;厚生年金是指日本全国性的各企业、公司、事务所、政府机关等的在职人员所加入的年金制度,其同时加入国民年金;共济年金是指国家和地方的公务员、私立学校的教职工等加入共济公会后需要加入的年金制度,其同时加入国民年金。企业、个人年金是对公共年金制度的补充,如个人购买的保险及储蓄等。在年金支付者达到规定退休年龄之后,按照一定比例发放年金,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各种需求[6]。另外,日本国民健康保险制度负担了居民就医70%的医疗费用。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构成体系(图7)中,通过介护认定的老年人只需负担10%的介护费用来接受相应的各项医疗护理服务,90%的护理费用由国家及地方政府结合养老保险金负担。介护保险的总费用逐年递增,2012—2014年老年人每月需支付的养老保险金较2000—2002年增加了20%。

图7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构成体系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门户网站[EB/OL].http://www.mhlw.go.jp/.

在日本,根据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相应医疗介护评价标准,可以将老龄人口分为“自理老人”“要支援型老人(2个等级)”和“要介护型老人(5个等级)”(表2)。

其中,“要支援2”和“要介护1”两种状况以及介于其间的过渡状态下的老年人,伴随其认知等机能的降低,介护预防相对困难。短时间内可以根据审查判定来预测老年人身心状态的恶化,约6个月以内需要对要介护状态等进行再度评价(图8~图10)。

“介护认定的基准时间”是指结合介护老年人的生活自理程度、介护方式、身体残障程度等基础数据来测定和推算一天内介护对象在各种护理项目(例如入浴、排泄、进食、清洗扫除等家务事,步行训练、机能训练以及医疗等关联行为)中所需要的时间。根据介护等级的不同,要支援的老年人每月的护理费用为5万~11万日元(人民币2500~5500元),要介护的老年人每月的护理费用为17万~37万日元(人民币1万~2万元)。

图8 日本历年老年人介护分级评定人数统计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门户网站[EB/OL].http://www.mhlw.go.jp/.

图9 日本各地区的老年人介护分级评定人数统计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门户网站.年度数据[EB/OL].

图10 日本老年人介护评定流程

区别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这三大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模式,按照日本城市和农村人口流动的特征将日本养老模式分为5种类型(表3)。

将同一养老设施内的健康老人生活区和护理老人生活区分开设计,并从护理程度和收费等级的角度进行设施分类,又可以将养老设施分为介护保险养老设施、收费老年人之家、老年人住宅、痴呆症老年人对应型共同生活介护养老院和面向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养老设施5种建筑类型。

1.介护保险养老设施

(1)介护疗养医疗设施

该设施的特征是为需要长期疗养和介护的老年人而建立的诊疗所或医院,其中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数量配置比一般医院要少。

(2)介护老年人保健设施

该类型养老设施的使用对象是病情安定期需要康复或者看护介护的医疗照顾的老年人,是介于医院疗养和在家疗养之间的设施。

(3)特别养护老年人之家

以在自家介护困难者、痴呆症老年人或者长期卧床等需要特殊介护的老年人为对象的养老设施,提供日常生活介护,如饮食、洗澡、排便等,也为老年人提供基础生活的场所。

2.收费老年人之家

(1)介护型收费老年人之家

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必需的服务。此类型养老设施需要老年人自己负担相关费用,故护理及服务水平较高,以帮助使用者过上舒适的日常生活,建筑空间、室内家具等设施的设计和布置更为丰富。

(2)住宅型收费老年人之家

建筑设计采用集合住宅类型,房间和家具布置也根据入住老年人的需要进行相应设计,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熟悉的室内生活环境。建筑一般为3层,底层配备医疗康复、公共活动、餐饮等日常服务功能,二、三层为老年人居室。

(3)健康型介护性收费老年人之家

设施使用对象是长期疗养和需要介护的老年人。因为该养老设施收费较高且老年人自己负担设施使用费用,所以健康型介护性收费老年人之家较介护型收费老年人之家保健设施内的医务人员配比更多,且建筑内配备高端先进的老年人生理康复器械。

3.老年人住宅

允许老年人入住的出租住宅,包括地方公共团体向老年人提供的优质出租住宅。此类养老设施一般就近规划在城市集合住宅社区内,由于存在不同年龄的居住群体,老年人可以享有多世代交流、熟知的生活环境等。

4.痴呆症老年人对应型共同生活介护养老院

服务对象是轻度痴呆、需要介护的老年人,5~9个人为一个照顾单元。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饮食、洗浴、排泄等生活介护。通过护工引导和康复训练促使入住老年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创造共同协助生活的设施场所。

5.面向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养老设施

(1)低收费老年人之家

设施服务对象为60岁以上且属于低收入阶层的老年人,是为那些由于家庭环境、住宅条件等限制在家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而设立的养老设施,通过尽可能使用最基础的服务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

(2)生活支援住宅

为那些由于经济原因或者年龄问题,对独自生活抱有不安心理且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建造的小规模综合养老设施,提供日间服务和居住。

(3)养护老年人之家

为65岁以上且由于居住环境和经济原因在家生活困难且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建设的养护设施。

根据日本主要养老建筑类型的整备和建设状况(图11)和日本养老建筑的规模与服务内容示意图(图12)可以看出,日本养老设施通常把可以自理的老年人安置在建筑顶层,把需要介护照料的失能老年人安排在建筑底层,以方便护工协助老年人出入室内外进行锻炼和机能恢复。介护保险养老设施还为老年人提供短期入住的生活看护服务,老年人可以接受入浴、饮食等日常生活的看护和机能训练。

图11 日本主要养老建筑类型的整备和建设状况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官方统计信息部.2013年日本老龄化状况与老龄化社会应对策略[R].日本:日本厚生劳动省,2013.

图12 日本养老建筑的规模与服务内容示意图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官方统计信息部.2013年日本老龄化状况与老龄化社会应对策略[R].日本:日本厚生劳动省,2013.

[1]颜培.国内外养老地产比较分析[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3:16.

[2]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瑞典,全球最慷慨的养老保险制度.http://www.clssn.com.

[3]余涵.关于日本养老设施建设与发展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23.

[4]余涵.关于日本养老设施建设与发展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23.

[5]林文洁.城市高龄者居住空间规划研究[D].新潟:日本国立新潟大学,2006.

[6]余涵.关于日本养老设施建设与发展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