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打造原创短视频:剪辑、拍摄、运营实用技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基础剪辑技巧

本章概述

流畅剪辑就是不突兀地浓缩,其基本原则是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忽略剪辑的存在。剪掉观众不想看的,同时让其感到事件是连续的,这是影视行业的前辈们总结出来的规则,也是初学剪辑的人需要学习的。需掌握轴线原则、匹配剪辑、三镜头法等。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先掌握规律,然后才能谈突破。

知识索引

银幕方向

轴线原则

匹配剪辑

三角机位

反拍剪辑

镜头视点

三镜头法

2.1 银幕方向

在学习剪辑之前,认识银幕方向是有必要的。根据银幕方向进行剪辑,可以使被摄对象在不同镜头的切换中保持运动的连贯性,以符合观众的观看习惯。银幕方向是指画面中被摄对象的朝向或移动的方向,前后镜头组接时被摄对象的银幕方向须保持一致。

2.1.1 银幕边框

银幕通常指放映电影时显示投影的白色屏幕,本书中主要指手机或计算机的屏幕,计算机屏幕如图2-1所示。屏幕的左侧就是画面的左侧,右侧就是画面的右侧。4条边框以内就是视频中人物存在和移动的二维世界。

0

图2-1

2.1.2 方向一致

切换镜头时,银幕方向须保持一致,这样视频看起来才会流畅。例如,画面中的人物从右侧走出画面,剪接下一个镜头时,人物必须从画面左侧进入,继续向右运动,如图2-2所示。银幕方向不一致容易使观众感到困惑。

0

图2-2

2.1.3 观看习惯

剪辑时要求银幕方向保持一致,以符合人们的观看习惯。例如,当一只小鸟从左往右在我们眼前飞过时,如果我们不及时扭头,小鸟就会从右侧淡出我们的视野;当我们迅速扭头将视线落在小鸟飞行方向的前方时,小鸟就能从左侧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如图2-3所示。剪辑时必须遵循相关规律,才能让镜头在组接后更加流畅。

0

图2-3

2.2 轴线原则

轴线是指沿着人物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或在两个人物之间形成的一条假想线。遵循轴线原则可保持银幕方向一致,防止出现空间上的混乱。

2.2.1 方向轴线

当人物观察周围物体时,人物的眼睛与观察对象之间形成的假想线被称为方向轴线,如图2-4所示。

0

图2-4

2.2.2 运动轴线

当人物或其他主体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与目标之间形成的运动轨迹被称为运动轴线,如图2-5所示。运动轴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0

图2-5

2.2.3 关系轴线

当两个人(或3个人)进行交流时,穿过人物头部的假想线被称为关系轴线,如图2-6所示。

0

图2-6

2.2.4 180°原则

180°原则是指在拍摄有轴线存在的场景时,摄像机需放置在这条轴线的同一侧,如图2-7所示。人物A和人物B之间形成一条关系轴线,镜头1、镜头2、镜头3都在这条关系轴线的同一侧。

0

图2-7

2.2.5 越轴/跳轴

从轴线另一侧拍摄的镜头被称为越轴或跳轴镜头。这类镜头是不能直接组接的,否则剪辑时会造成其中一位演员一会儿面朝银幕左侧,一会儿面朝银幕右侧的情况,从而造成方向不一致,如图2-8所示。这就好比在火车轨道一侧拍摄火车时,不管从哪个角度拍摄,火车都是往同一个方向开的;如果换到另外一侧拍摄,镜头里的火车就会往相反的方向开。

0

图2-8

小提示

违反轴线原则会造成观众视觉方向和认知上的混乱,所以越轴镜头常用于表现打斗、威胁、混乱、迷惑、焦虑等情境。

2.2.6 30°规则

30°规则是指在遵守轴线原则的基础上,摄像机的拍摄角度要比上一个镜头的拍摄角度大30°以上。简单来说,就是当使用多个机位拍摄同一物体或人物时,前后两个机位的夹角要大于30°,如图2-9所示。否则,不同相机拍出的两个镜头剪辑到一起时看起来整体过于相似,会导致物体或人物的动作等产生跳跃感,从而导致视频不连贯,如图2-10所示。

0

图2-9

0

图2-10

2.3 匹配剪辑

匹配就是搭配、配对。匹配剪辑就是通过前后两个镜头的完美搭配进行转场的方法。我们在抖音的技术流短视频中经常见到匹配剪辑。例如,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匹配的画面看起来非常炫酷。通常为了保持视频的连贯、流畅,匹配剪辑时需要协调处理多种要素,如银幕方向的匹配、摄像机角度的匹配、位置的匹配、视线的匹配、动作的匹配、景别的匹配、声音的匹配、运动速度的匹配等。

2.3.1 相似性匹配

相似性匹配可以克服镜头变化所产生的不连续性,使观众沉浸在视频所要表达的内容中,如图2-11所示。

0

图2-11

2.3.2 位置匹配

位置匹配是指,上一个镜头结束时人物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与下一个镜头开始时大致相同,其作用是转场时观众可以快速捕捉到有效信息。

例如,一名演员在全景中位于画面右侧,切换到近景时,该演员需位于画面的同一侧。如果不遵守位置匹配规则,画面就会出现视觉跳动,迫使观众把注意力从一侧转到另一侧,这样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不适。位置匹配的正误对比如图2-12所示。

0

图2-12

小提示

视线方向保持不变,观众才能专注地观察画面,从而不知不觉地被画面内容所吸引。所以剪辑时一般会把屏幕划分为两个或 3 个垂直区域来安置主要演员,在切换下一个镜头时,可将前后两个镜头中的演员放置在同一区域。

2.3.3 方向匹配

方向匹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运动方向匹配,另一种是视线方向匹配。

1 运动方向匹配

运动方向匹配是指当用两个镜头体现一个连续运动的主体时,两个镜头中运动主体的方向要一致。如果前后两个镜头中运动主体相同,其运动方向却相反,这样容易使观众对运动主体的去向感到困惑。运动方向匹配的正误对比如图2-13所示。

0

图2-13

小提示

视频制作没有绝对的规则,有时候会通过方向感的缺失外化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2 视线方向匹配

视线方向匹配包括3个方面:一是当两个人面对面时,他们的视线方向是相对的,如图2-14所示;二是如果两个人分别在单独的镜头中出现,为了保持视觉连贯性,他们的视线方向也必须保持相对,如图2-15所示;三是当同一方向的两个人朝同一个东西或同一个人看时,他们的视线方向必须一致,如图2-16所示。

0

图2-14

0

图2-15

0

图2-16

如果视线方向不匹配,观众会从画面中得到不一样的信息。人的视线方向构建了人与人或人与物的关系。如果对话的两人没有对视,就会产生另一种情境。例如,人物A望着人物B,人物B望向另一处,如图2-17所示。这会让观众感觉人物B没有专心听人物A说话或二人意见不合。

0

图2-17

小提示

影视语言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话时有时并不会看着对方的眼睛,如两个彼此非常熟悉的人聊天时,或者父母与孩子交谈时。

2.3.4 动作匹配

动作匹配分为连续动作匹配和相似动作匹配。

1 连续动作匹配

连续动作匹配就是在人物运动时切换镜头,以与下一个镜头组成一个连续的动作。也就是说,一组连续画面中的第一个镜头显示一个人正在做某个动作,在第二个镜头中这个人继续完成这个动作,但两个镜头的拍摄角度不同,如女孩做扶眼镜的动作镜头剪辑,如图2-18所示。因为人眼容易被动作吸引,所以观众几乎感觉不到剪辑的存在。

0

图2-18

小提示

连续动作剪辑的使用非常普遍,其既可用于表现人物追逐、打斗的场景,也可用于表现人物日常走路、坐下、开门、关门、喝水等动作。

2 相似动作匹配

相似动作匹配分为主体运动的相似性匹配和摄像机运动的相似性匹配。

主体运动的相似性匹配是指同一个人或不同的人在两个场景中完成同一个动作,如图2-19所示。也就是说,当运动动作相似且运动方向一致时,观众的视线将跟随演员的动作移动,这样观众就会忽略场景的变化。

0

图2-19

摄像机运动的相似性匹配是指当剪辑师将一个运动镜头剪接到另一个运动镜头时,摄像机的推、拉、摇、移等运动在下一个镜头中重复出现。例如,摄像机往前推,跟拍人物上楼梯的镜头,接人物走到门口、开门并进入房间的镜头,如图2-20所示,这样画面播放会很流畅。

0

图2-20

2.4 三角机位

三角机位原理是以轴线原则为基础,用来确定摄像机位置的基本方法。在拍摄时,运用三角机位原理可以保证剪辑时银幕方向统一。

2.4.1 三角机位的定义

什么是三角机位?拍摄一组双人对话场景时,需要在关系轴线的同一侧找到至少3个机位点。这样在剪辑时镜头的转换就不会太过单一,观众还能清楚地知道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3个机位点将构成一个底边与关系轴线平行的三角形,所以被称为三角机位,如图2-21所示。

0

图2-21

2.4.2 三角机位的变化

根据拍摄需要,三角机位有5种基本变化:顶角机位、侧拍机位、外反拍机位、内反拍机位和骑轴机位。

1 顶角机位

顶角机位通常用于拍摄中景的双人主镜头,演员各处于画面的一侧,这样可以让观众清楚地知道演员表演的空间,明确演员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2-22所示。图中镜头1即顶角机位。

0

图2-22

2 侧拍机位

在侧拍机位下,两台摄像机与轴线成直角,且相互平行地各拍摄一位演员的侧面,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没有空间透视感且构图比较乏味,常用来营造冷漠、对峙的气氛,如图2-23所示。图中镜头2和镜头3即侧拍机位。

0

图2-23

3 外反拍机位

过肩镜头、过臀镜头和主镜头通常合称外反拍机位,如图2-24所示。图中镜头4和镜头5即外反拍机位。在外反拍机位下,摄像机分别处于两人的背后,向里把两人都拍入画面。只不过一正一背,一远一近,形成了一定的主次关系。这种拍摄方式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空间透视感。

0

图2-24

4 内反拍机位

在内反拍机位下,摄像机位于两个演员之间,从两人之间向外拍摄,各拍摄一个演员的斜侧面,且内反拍机位越靠近轴线,镜头的主观性越强,如图2-25所示。图中镜头6和镜头7即内反拍机位。

0

图2-25

5 骑轴机位

在骑轴机位下,所有摄像机都是放在轴线上的,如图2-26所示。图中镜头8和镜头9是背对背放在轴线上的,各拍摄一个演员的主观镜头,这种机位是视线交流感最强的一种。镜头10和镜头11不常用,但用时需放置得高一些,这样才能把两个演员都拍入画面。

0

图2-26

小提示

通常情况下,人物离摄像机越近,观众就会感觉自己与人物的关系越近。人物直视镜头的情况常出现于教学视频、Vlog中,在故事片中很少出现。在故事片中,人物视线一般都稍微偏向摄像机的左侧或右侧。

2.4.3 三角机位的总体布局

围绕两个被摄体和一条关系轴线,总共可以设置11个拍摄机位,多个小三角机位可组合成一个三角机位总体布局,如图2-27所示。这样拍摄双人对话场景时就有多种机位可选,且剪辑时在任何机位拍摄的镜头都可以相互连接。

0

图2-27

2.5 反拍剪辑

反拍剪辑也称正反打剪辑,是指用正打镜头和反打镜头进行剪辑切换,一般用于拍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场景。假如对象A和对象B正在聊天,正打镜头是拍摄对象A正在说话,反打镜头是拍摄对象B给出的反应。反打镜头又分为内反打镜头和外反打镜头。

2.5.1 正打镜头与内反打镜头搭配

正打镜头拍摄对象A,内反打镜头只拍摄对象B,如图2-28所示。

0

图2-28

2.5.2 正打镜头与外反打镜头搭配

正打镜头拍摄对象A,外反打镜头在拍摄对象B的时候,也能拍到一点对象A,如图2-29所示。这种镜头通常是过肩镜头。

0

图2-29

两个外反打镜头连接在一起,能让两个拍摄对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反拍剪辑能清晰地表现人物的反应和互动,在电影、电视剧中经常见到。这种剪辑方式的优点有两个:一个是能看见一个人在与他人交流时的单独反应;另一个是人物的视线是匹配的,有助于空间的统一。

2.6 镜头视点

镜头视点是指通过摄像机模拟人物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视角的画面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画面故事和内容。镜头视点一般分为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和半主观镜头(第三者视角)。

2.6.1 客观镜头

客观镜头通常是指一个景别较大,从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角度展现事物的镜头,如图2-30所示。

0

图2-30

2.6.2 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是从视频中人物的角度展现事物的镜头。其模拟的是视频中某个人物看到的东西,可以诱导观众进入视频中人物的主观世界,如开车时的镜头,如图2-31所示。

0

图2-31

小提示

在短视频中,主观镜头的使用是非常多的。例如,拿起手机,开启后置摄像头,边说话边拍摄。这样拍出的画面就是典型的主观镜头。

2.6.3 半主观镜头

有些镜头不属于主观镜头,也不属于客观镜头,那就是“半主观镜头”,也称第三者视角,如图2-32所示。在两个人对话时,给出第三个人反应的镜头属于半主观镜头。例如,两人正在争吵,这时镜头切换到第三者,第三者的表情比较忧虑时,观众也会感到忧虑;如果第三者在看热闹,那么观众一般会出现旁观的心态。这种半主观镜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观众的视角。

0

图2-32

2.7 三镜头法

三镜头法是用一个主镜头、一个正打镜头和一个反打镜头进行组合叙事的剪辑方法。这3个镜头在剪辑时不管怎么更换位置,都可以合理地连接在一起。

2.7.1 主镜头

主镜头一般是客观镜头。在拍摄一个视频时,主镜头需要从头拍到尾,把对话双方都拍摄进去,如图2-33所示。主镜头通常是一个景别较大的交代镜头,会交代时间、地点及人物关系,也称定场镜头。

0

图2-33

2.7.2 主镜头与正反打镜头切换

当两人在对话时,如果只用一个主镜头,观众就会感到单调、乏味。但如果将主镜头和正反打镜头进行切换,观众的视线就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并且观众还能融入视频中人物的表演和对白的情境中去,如图2-34所示。采用三镜头法,单个人物的画面位置、视线方向都是统一的,且主镜头、外反打镜头中的人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会形成一个封闭的银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镜头的位置发生变化不会影响观众对画面的理解。

0

图2-34

拓展训练

(1)通过匹配剪辑将同一位演员的不同影视片段流畅地混剪到一起。

(2)用三镜头法拍摄、剪辑一段人物对话。

(3)违背一般的剪辑规则势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不适,思考如何利用这种不适表达一种情绪或者创造某种特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