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资本论》(全新增补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再听马克思谈经济危机

由于棉荒把许多资本从通常的投资领域赶到了货币市场的大中心,这次危机在真正的工厂区域已经打了折扣,因而主要带有金融的性质。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下,第733页。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直接谈经济危机的章节不多,但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不妨细读一下的。因为这章中的部分文字,直接谈到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谈到了经济危机对工人生活的影响,文字又通俗易懂。研究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学说,这是一些十分重要的文字。

1857年、1866年和1875年的经济危机,是马克思亲历的三次经济危机。他在谈到1866年的那场经济危机时写道:“由于棉荒把许多资本从通常的投资领域赶到了货币市场的大中心,这次危机(指1866年的那场经济危机)在真正的工厂区域已经打了折扣,因而主要带有金融的性质。”这场带有“金融的性质”的危机过后,就全面爆发了经济危机。

在1857年的经济危机的9年后,又发生了一场经济危机。这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各国经济普遍高涨,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并受到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在危机期间,各个国家除了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衰退之外,金融信贷领域也出现了严重的混乱。马克思指出:“这次危机在1866年5月爆发,这是以伦敦一家大银行的破产为信号的,继这家银行之后,无数在金融上进行欺诈的公司也接着倒闭了。遭殃的伦敦大生产部门之一是铁船制造业。这一行业的巨头们在繁荣时期不仅无限度地使生产过剩了,而且由于他们误认为信用来源会照样源源不绝,所以还接受了大宗的供货合同。今天,一种可怕的反作用发生了,而且直到现在,1867年3月底,这种反作用还在伦敦其他工业部门继续发生。”(《资本论》第一卷下,第733页)

从1866年5月到1867年3月底,这场经济危机的“可怕的反作用”一直延续不断。“反作用”如何可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引用了英国《星星报》记者关于工人生活现状的报道:

在伦敦东头,在波普拉尔、米尔瓦尔、格林威治、德普弗德、莱姆豪斯、坎宁镇等区,至少有15000名工人及其家属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其中有3000多人是熟练的机械工人。他们已经一连失业6个月至8个月了,积蓄已全部用光……我费了好大劲才挤到贫民习艺所(在波普拉尔)的大门口,因为它已被饿坏了的人群团团围住。他们在等着发面包票,但是发票的时间还没有到。……我去采访那天,栏子里面全是雪,没法坐人。男人们就在棚子底下砸铺路的石块。每个人都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挥动着大锤砸碎结着冰的花岗石,直到砸满5蒲式耳为止。这样他们一天的活才算干完,每人获得3便士和一张面包票。院子的一边有一座歪歪斜斜的小木房。我们把门推开,看见里面塞满了人,肩并肩地挤在一起互相取暖。他们一边撕麻絮一边争论,看谁能吃得最少而干的时间最长,因为有耐力已经成了受称赞的事情。单是这个贫民习艺所就收容着7000个接受救济的人。……接着我们访问了一个曾在造船厂工作的爱尔兰人的妻子。我们发现她已经饿病了,穿着衣服躺在一张垫子上,勉强算盖着一条毯子,因为所有的被褥都已进了当铺。两个可怜的孩子照料着她……

这就是在143年前遭受经济危机袭击的英国工人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真实的报道的生命力决不止一天。我们应当感谢这位《星星报》记者的报道。马克思引用了一千多字,使这篇揭露时弊的报道和《资本论》一同名垂后世。

由马克思执笔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指出:“在这种‘令人陶醉的’经济进步时代,在不列颠帝国的首都,饿死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规。这个时代在世界编年史上留下的标志,就是被称为工商业危机的社会瘟疫日益频繁地重复发生,规模日益扩大,后果日益带有致命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31页)

如今,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迅速袭击全球。2008年的寒冬似乎特别寒冷。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风暴,使自然界“全球气候变暖”的冬季出现了经济的严寒。具有158年历史、资产超过6000亿美元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国两大房贷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跌幅超过80%,成了金融业的泰坦尼克号撞上了次贷冰山;以底特律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为首的美国汽车制造商濒临破产倒闭。“多米诺骨牌效应”像瘟疫一样正在全球蔓延。美国政府为救银行,将政府持有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这样一来,政府事实上控股了大银行。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说:“在救市初期,美国政府通过优先股注资,主要是解决金融机构资金流严重短缺的燃眉之急。”以花旗银行集团为例,转股后,美国政府的持股比例将从7.8%蹿升为40%。虽然私有股份仍占60%,名义上占控股地位,完全国有化并没有实现,但应该看到,花旗银行集团的私有股份股东小而分散,很难对政府起到反作用,可以说,政府已实际上控制了花旗银行集团。但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强调政府不会将银行国有化。这一对矛盾反映了美国政府所处的两难之境。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副教授赵耀华于2009年3月13日在香港《明报》撰文写道:“从全球化批评者Joseph Stiglitz(斯蒂格利茨)到自由主义良心Paul Krugman(克鲁格曼)到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鲁比尼),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出,美国的银行业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实际上已经破产,因而是时候对其采取国有化了。”

(许政泓 作)

目前,西方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许多援救经济的措施都会大打折扣。诚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说:“我们可以把河挖到牛鼻子前面,但我们无法强按着牛头让它喝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告诫说:“经济复苏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实现。即使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形势在好转前还可能恶化。我希望大家对此持现实的态度。”这不失为一种清醒的务实之论。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一些经济学家日前警告称,英国的经济比人们想象的更为悲观,明年英国经济可能衰退2.5%,比20世纪70年代的大危机还要严重,这个冬天,将是英国经济自1947年以来最坏的冬天。冬天已经来到了,西方世界经济复苏和高涨的春天将是遥远的。

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在这场西方金融危机面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依然强劲。在200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了中国经济的四个“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央及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果断出台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我国经济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仍然处在前列;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打下了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坚实物质基础;三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四是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潮流。这就是说,全球经济面临的调整和重组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任何事物都有好事与坏事的两重性。这场危机对我国来说,既是坏事,又是好事。处理得好,它可能推动我们的改革,让我们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注意眼光向内。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技术与力量,正确认识自己人力与财力,正确认识民生与国内市场,正确认识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同是经济危机,我们与西方各国的状况大不一样,我们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受到的影响极小,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大的波动,加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我们的金融业正在积极创新与进一步开放,保增长、促内销已初见成效,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全国经济形势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美国微软有线广播电视(MSNBC)网站2009年3月14日刊文说:“在这个时候,中国政府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救市计划,将能打破上述的困局。数以十亿元计的在以往会变作美国国库券的人民币资金,现在将重新投放于中国本土,帮助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转型为内需带动。因此,尽管中国经济目前仍未能摆脱环球经济的牵引,此一救市计划却有助她走向这条大道。而且中国多年来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现在也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前路肯定会崎岖不平,但走过这条路后的中国,肯定会变得更强大、更独立、更能自主自足。”这不失为一种有识之见。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的金融部门、经济部门及大中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专家失去了工作,或因种种原因要换岗了。这是到国外招聘人才的好时机。2008年12月,上海成立了“赴英美高层次金融人才工作团”到伦敦、芝加哥和纽约招聘银行、基金、证券、投资等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吸引了2000多人应聘,带回数千份资料,800多人签订了意向书。南京、杭州、北京、深圳等地也纷纷组团去华尔街“抢人”。我国高校也应趁机去美欧“抢人”、“敛才”。这些做法,都是变危机为机遇的高招。

国际金融危机来了,对中国民营经济来说,发展的机会也来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提速的机会,恰恰多发生在国外经济衰退之时。据悉,目前,国内摩托车市场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为什么?摩托车卖给农民,农民兄弟的购买力跟雷曼兄弟公司的倒掉完全没有关系。现在,每个农民每年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给的“实惠”,人均能达1000元左右,他们有了钱,第一件事是修房子,第二件事是买彩电,第三件事是买摩托车。需要就是市场,市场需要反过来就能促进生产。国外摩托车不来了,我们正好独吃这个“大蛋糕”。审时度势,我们应当在这种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乘势而为,变危机为机遇,争取中国经济的尽快好转。

最后,还要顺便说一点,西方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于国内有些盲目崇拜欧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人,也是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在中国的第三次改革大论战中,有不少理论家沉迷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顶礼膜拜之中。如今,在这场欧美资本主义模式大危机中,许多西方政治家和理论家把拯救资本主义的目光转向中国,这不仅在中国打了那些对欧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顶礼膜拜者一记耳光,更重要的是它将把更多的国人从对西方发展模式的迷信和模仿中唤醒过来,从而更加坚定自己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