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二天一早,老陶一家就起床了。小陶也不例外。被子里的热气已荡然无存,大人们已纷纷起身,再没有人挤挨着他了。
小陶虽然睡得不够踏实,起床后还是很兴奋。他从来没有这么早地起来过,而且还是在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天气很寒冷,苏群让小陶穿了四件毛衣,一件套着一件,就这么鼓鼓囊囊地流着清水鼻涕出了门。
他看见老陶在牛屋前的空地上做扩胸运动,嘴巴里呼出阵阵白气。在老陶的身边,有一堆不知谁家堆放的山芋藤,上面覆盖着一层白霜,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盐粒般地闪烁着。山芋藤约有半人来高,堆得像座小山。小陶呼喊着冲上去,山芋藤立刻垮塌下来。小陶再次冲上去,小山比刚才又矮了许多。直到被夷为平地,山芋藤在空地上摊了一大片,他这才罢手。
不久,村上的人就来了。来得最早的是那个大头,小陶这时才知道他叫九月子。他领着九月子在牛屋前后转了一圈,参观那些拆了一半的家具。后来,九月子把小陶带出了桥口,到村上去了。
他们来到一块刚收完山芋的地里,那儿有十几个放猪的孩子。因为放猪,脱不开人,所以他们没有去老陶家门前围观。见小陶自己送上门来,放猪的孩子自然大喜过望。他们伸出黑黑的小手,摸小陶的衣服,一面摸,一面嘴巴里啧啧有声,表示稀奇。那些伸过来的小手又黑又脏,有的上面还生了冻疮、裂了口子,混合着脓血。小陶生怕衣服被他们弄脏了,竭力地避让着。这时九月子走过来,挡在小陶和放猪的孩子之间,他们要摸小陶的衣服须经过他的同意。他在他们中间块头最大,长相也最凶,所以没有人敢于违抗,况且小陶是九月子领来的。
小陶从口袋里掏出一片桃酥,咕吱咕吱地嚼起来。九月子向他伸出一只手,说:“把给我吃吃!”
与此同时,其他的孩子也都向小陶伸出一只手,说:“把给我吃吃!”
十几只小手同时伸向小陶。他停止了咀嚼,不知道该把桃酥放在哪只手上。
这时,身后传来一片呼哧呼哧的声音,那是孩子们放的猪。因为小陶的出现,它们被忽略了很久。这时呼哧呼哧地叫着,孩子们听而不闻,只有从未听过猪叫的小陶才有所察觉。
他看见那些大大小小的猪,在地里到处乱跑。有垂着一排乳头身躯庞大的母猪(那些乳头几乎要擦着地面了),也有围绕着母猪跟在后面奔跑的小猪。无论母猪还是小猪或是半大的公猪,都是黑色的。它们用嘴拱着土块,寻找着地里残留的没有被挖出的山芋。这块地已经不知道被它们拱过多少遍了,起伏不平,到处都是土疙瘩,看不见一棵青草,甚至草根。整块地里灰褐一片,由于猪群的跑动,腾起了阵阵烟尘。
若在平时,猪要是拱到一块山芋,放猪的孩子立刻就能发现。如果来得及,他们就把猪赶跑,从土里捡起山芋在衣服上擦擦便大嚼起来。为和人争食,那些猪没少挨打。可今天,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在猪身上。他们围着小陶,伸出一只只小黑手,眼巴巴地看着他。甚至猪们也停止了奔跑,在孩子们的身后围成一圈,尽量抬起它们的脖子,肥厚的鼻子一嗅一嗅的。难道它们也想吃桃酥吗?也许是桃酥的奇香让它们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猪了。
小陶尽数掏出口袋里的桃酥,递给放猪的孩子。他身上其他的零食,也都被掏了出来,分给他们。
这以后每次小陶出门,都要在衣服口袋里装满零食,这样才有资格站在放猪的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玩。
十几天下来,老陶家从南京带来的点心、糖果、饼干之类已所剩无几。小陶寻觅了半天,才从一只搪瓷罐里找出了一袋做八宝饭的红绿丝。他将沾有白糖的红绿丝带上,在放猪的孩子中又引起了一阵惊奇。“把给我吃吃!把给我吃吃!”他们说,嘴角上还粘着红绿丝。
到后来,那“把给我吃吃”的呼喊已很机械,只要一见到小陶他们就这么说,这与小陶是否已经把给他们吃吃了无关。只是在把食物(红绿丝之类)递进口中的一瞬间,他们会停止说这句话,甚至还没等完全咽下肚他们又开始说了。
小陶最先学会的一句三余话就是:把给我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