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相当大的名气,不仅因为他留下了许多旷世名著,更因为他在人类心灵方面的认识和人类对文学创作的认识方面有着前无来者的突破。他的作品不仅有文学意义,还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4月,父亲是一个商人。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他离开家乡,做过剧场杂差、演员和编剧。莎士比亚在二十六岁就开始独立编写剧本了,《亨利六世》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后来,他到了伦敦,凭借自己的剧本获得了成功,不仅收获了名声,还取得了丰厚的收入。莎士比亚在1614年离开繁华与嘈杂的伦敦,回到了家乡,但短短两年以后,他便与世长辞了。
莎士比亚画像
在短短五十二年的人生里,莎士比亚取得的成就是后来人难以企及的。他的作品在西方国家堪称尽人皆知,每年销售出的莎士比亚作品集数量仅次于《圣经》。其作品当中的深刻内涵拥有让人不断回味的价值,更有不少大学设立了一门专业以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莎士比亚的作品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销售,每年仅在美国销售的莎士比亚作品就超过100万册。那么,究竟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着怎样的魅力才能让它在几百年后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呢?
莎士比亚为后世留下的作品,其数量、质量都非常高,虽然长篇叙事诗只有两首,但十四行诗却有154首之多。莎士比亚被称为“戏剧之王”,一生创作了37部震撼人心的经典戏剧。仅仅是这些,就已经奠定了莎士比亚在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莎士比亚的戏剧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不仅有精巧细腻的情节,更是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内涵。他的戏剧不是空洞地讲述故事,更多的是将自己的想法、情感、观念以及道德准则融入了戏剧。这些内容在戏剧当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改变了当时不少人的思想。特别是传统守旧的封建思想,禁锢人们思想的传统宗教,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毫无保留地向其宣战,并且在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莎士比亚戏剧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人物的刻画,37部戏剧当中对剧情有着重要作用的角色多达700余人,其中罗密欧、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等,几乎被人们当成真实存在的角色,屡屡在后世的作品中被致敬和引用。莎士比亚描写人物的手法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大量的人物行为和内心独白相结合,几乎无死角地将整个角色展现在人们面前。他的剧本也一反传统的剧本模式,通过复杂的线索、多层次的描述、剧情的反转来让整部戏剧更加富有趣味性。虽然莎士比亚的剧本不落俗套,但是他对剧本的结构要求却很严格,几乎每个剧本都离不开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和结局这五个部分。
人物塑造和剧本创作是人们喜欢莎士比亚的重要原因,人们孜孜不倦地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更主要还是因为莎士比亚剧本中语言的使用艺术。简单形容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那就是雅俗共赏。在保持语言优美、比喻精巧的情况下,又能让其口语化,接地气。即便是剧中人物在痛斥他人的时候,这种优雅、优美也始终存在。甚至有人整合了莎士比亚作品中人物骂人的桥段,表示莎士比亚连骂人居然都如此有品位。莎士比亚的词汇量十分惊人,在他的作品当中使用了29066个词,这个数量是《圣经》的四倍多。
莎士比亚的作品部部经典,但要说最广为人知的,要数《罗密欧与朱丽叶》《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这七部作品了。其中后四部更是被后人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而在“四大悲剧”中,最有名的就是“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了,不仅被翻译成了各种语言以各种形式不断翻拍,还根据不少国家地区自身的文化情况被多次改编。
《哈姆雷特》是根据真实的丹麦历史改编的,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父亲被叔父害死,母亲被叔父霸占,经过痛苦的挣扎,他最终杀死叔父,进行了悲哀的复仇。而王子本人也因叔父的暗算,最终中毒身亡。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宫廷中,但却不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宫廷悲剧。在哈姆雷特的故事当中,我们能看到家庭悲剧的缩影,也能从中看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多种多样,以至于人们在形容对一件事物不同的观点时,常常会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有些大人眼中,哈姆雷特是十分懦弱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都让他心生不满但又不知所措。而在他下定决心要为父亲复仇的时候,又明白这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事情,更牵涉到整个国家。事情的结果不仅关系到他能否为父亲复仇,还意味着正义是否得到了伸张,邪恶是否被惩戒。强烈的矛盾在他身上得到了极好的展现,人之所以是人,正是因为人会思考,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情绪波动。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成功的作品,他将自己的才华和思想,全部融入其中。故事主线之外不同层次、线索的衬托,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其中对于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描写,更是让整个故事在正确的时间有正确的氛围。保证观众的情绪始终跟随戏剧本身,不管是哭是笑,都被故事情节牢牢地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