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节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本书采取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文献研究法
为了探寻绿色农产品电商平台中绿色农产品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绿色农产品电商平台消费行为理论模型,笔者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论文,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与本书相关内容的相关文章来梳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内容与成果,找到研究的切入点。
文献调查方法包括文献搜索、文献整理、文献综述三个部分。在文献搜索的过程中,笔者主要依靠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及馆藏相关资料,同时借助百度、GOOLGE等相关搜索引擎。在搜索过程中,中文搜索方面,主要使用了“绿色农产品”“顾客信息搜寻行为”“购买行为”“电商平台”“技术接受模型”“消费行为”等关键词进行检索。由于国外没有绿色农产品这种概念,只有有机农产品的认证,而中国的绿色农产品分为两类,分别为A级和AA级,AA级绿色农产品即有机农产品,因此我们在英文检索中用有机农产品代替绿色农产品。在英文检索方面主要采用了“Organic foods”“Consumer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Purchase intention”“Electronic business platform”“TAM”“bounded rationality”“Consumer behavior”进行国外相关文献检索。
在外文文献搜索数据中,以“Consumer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1995—2018年共查询到57764篇相关研究文献。以“Organic foods”“Consumer behavior”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1995—2018年共查询到703篇相关研究文献。以“online Purchase intention”“green food”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2007—2017年10年间共查询到1625篇相关研究文献。以“online Purchase intention”“organic food”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2007—2017年10年间共查询到1087篇相关研究文献。
在搜索相关文献并下载后,按照相关关键词进行整理、分析,并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的关键点,根据收集到的文献研究成果进一步梳理并作出评述。
(二)专家访谈法
为了系统、科学、完整地构建相关理论体系及模型,笔者先后访问了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部分专家,并对北京慧博和合公司运营总监、360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吉林省光美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等企业高管进行了深入访谈,通过向专家请教,对研究对象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为研究方案的确定及方向打下良好基础。
(三)问卷调查法
为了使理论有更加直接的对象支撑,文章在影响消费者电商平台购买因素研究及电商平台中绿色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实证研究中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
(四)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模型,该模型的建模思想是用以验证变量间潜在结构的过程,而其变量类型主要有观测变量与潜在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熟,目前已经被众多学者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结构方程模型是由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两部分所组成,其中测量模型是用于描述观测变量与潜变量间的关系,而结构模型则是用于描述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可以描述如下:
1.测量模型
其中,X为ξ的观察变量;Y为η的观察变量;ΛX、ΛY分别为指标变量(X、Y)的因子载荷矩阵;ξ为外生潜变量;η为内生潜变量;δ为外生变量X的误差项;ε为内生变量Y的误差项;ε与η、ξ和δ不相关,而δ也与η、ξ和不相关。
2.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描述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如下:
其中,ξ为外生潜变量;η为内生潜变量;B为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Γ为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ζ为结构方程的残差项。
结构方程的检验一般包括整体模型评价、测量模型检验、结构模型检验三个部分。
整体模型评价一般采用拟合指标作为评价标准,本书选取卡方自由度比、GFI、PGFI、NFI、IFI、CFI、RMSEA、SRMR 8个指标作为整体模型评价指标。测量模型检验由各潜变量因子载荷的显著性、组合信度以及AVE值来分析,本书在调查样本信度、效度分析中已经完成。结构模型检验由潜变量之间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来分析。
二 数据来源
本书的数据源于问卷调研,调研对象选择有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经验的人群尤其是有购买过绿色农产品经验的消费者,主要选择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杭州、长春等地的消费者进行调研。
三 技术路线
图1-2 技术路线
[1] 徐文成:《有机食品消费行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5月。
[2] 侯立安:《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及其防控对策》,《中国食品安全报》2016年11月20日。
[3] 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农业部乡镇企业局,2016年11月17日;阿里研究院:《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5)》,搜狐网,2016年5月6日。
[4] 范武波、曾峰、朱立廷:《食品安全事件背景下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供求分析及发展对策》,《生态经济》2009年第10期;普书贞、吴文良、张新民:《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失灵原因分析》,《农业经济》2010年第12期;陈丁春:《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农村新技术》2011年第12期;沈善奎、丁继峰:《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现状及开发策略》,《现代农业》2006年第2期;王运浩:《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成效与对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年第2期;周绪宝、欧阳喜辉、郝建强:《北京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年第12期;郑百龙:《台湾有机农产品产销模式及启示》,《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第12期;蒋李健:《关于我国有机农产品生产发展的SWOT分析》,《上海农业科技》2012年第1期。
[5] 郑毅敏:《有机食品消费行为的研究述评》,《江苏商论》2009年第3期;叶燕:《基于食品安全的消费行为及支付意愿研究——以有机茶和普通茶的对比消费为例》,《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19期;王霞、肖兴基、张爱国:《我国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态度研究——以南京市调研结果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37期;周洁红:《消费者对蔬菜安全的态度、认知和购买行为分析——基于浙江省城市和城镇消费者的调查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0期。
[6] Soyoung Kim,Mary A.Littrell,“Souvenir Buying Intentions for Self Versus Other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8,3,2001.
[7] Pittawat Ueasangkomsate,Salinee Santiteerakul,“A Study of Consumers’Attitudes and Intention to buy Organic Foods for Sustainability”,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34,2016.
[8] Mohamed Bilal Basha,Cordelia Mason,Mohd Farid Shamsudin,Hafezali Iqbal Hussainc,“Milad Abdelnabi Salem Consumers Attitude Towards Organic Food”,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31,2015.
[9] 周应恒、霍丽、彭晓佳:《食品安全:〈消费者态度、购买意愿及信息的影响——对南京市超市消费者的调查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0期。
[10] 王霞、肖兴基、张爱国、尤文鹏:《我国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态度研究——以南京市调研结果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14期。
[11] Ebru Tümer Kabaday,Inci Dursunb,Alev Koçak Alan,Ahmet Turul Tuer,“Green Purchase Intention of Young Turkish Consumers:Effects of Consumer's Guilt,Self-monitoring and Perceived Consumer Effectiveness”,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7,2015.
[12] Yatsh Joshi,Zillur Rahman,“Factors Affecting Green Purchase Behaviour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International Strategic Management Review,3,2015.
[13] 古川、安玉发:《多元农产品购买渠道下城市居民的选择和感知效用因素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年第7期。
[14] 王崇、刘健、吴价宝:《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感知效用模型的构建与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第6期。
[15] Barbara Tiozzoa,Silvia Marib,Mirko Ruzzaa,Stefania Crovatoa,Licia Ravarottoa,“Consumers’ Perceptions of Food Risks:A Snapshot of the Italian Triveneto Area”,Appetite Volume,1,2017.
[16] Pawe Brya,“Organic Food Consumption in Polands:Motives and Barriers”,Appetite Volume,2016.
[17] 周应恒、马仁磊、王二朋:《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恢复购买行为差异研究——以南京市乳制品消费为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4期。
[18] 张应语、张梦佳、王强、任莹、马阳光、马爽、邵伟、尹世久、石忠国:《基于感知收益——感知风险框架的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购买意愿研究》,《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6期。
[19] 叶燕:《基于食品安全的消费行为及支付意愿研究——以有机茶和普通茶的对比消费为例》,《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19期;王霞、肖兴基、张爱国:《我国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态度研究——以南京市调研结果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14期;周洁红:《消费者对蔬菜安全的态度、认知和购买行为分析——基于浙江省城市和城镇消费者的调查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0期;周应恒、霍丽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孟菲:《食品安全的消费特征分析》,《消费经济》2007年第2期;靳明、赵艇:《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的经济学分析》,《财经论丛》2007年第6期;张海英、王厚俊:《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意愿溢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广州市消费者为例》,《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6期;王锋、张小栓、穆维松:《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和支付意愿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3期;徐文燕:《我国绿色有机食品主要出口国市场定位分析》,《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方平、周保吉:《超市业态下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实证分析》,《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第10期;马骥、秦富:《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城镇消费者有机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5期;刘晓霞:《基于品牌关系的绿色食品消费者行为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第3期;靳明、赵昶:《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第5期;青平、严奉宪、王慕丹:《消费者绿色蔬菜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6期;郭斌、甄静、谭敏:《城市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谢云天、刘立波、王馨玮、陈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生态经济》2018年第3期;张志华、余汉新、李显军、刘斌斌、田岩:《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年第3期。
[20] Hojjat Mobrezi,Behnaz Khoshtinat,“Investigat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Female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ward Green Purchase Based on the Model of Planned Behavior”,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ce,36,2016,441-447.
[21] Andrea Scalco,Stefano Noventa,Riccardo Sartori,Andrea Ceschi,“Predicting Organic food Consumption:A Meta-analyt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Appetite,1,2017.
[22] Justin Paul,Ashwin Modi,Jayesh Patel,“Predicting Green Product Consumption using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Reasoned Action”,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9,2016.
[23] 赵建欣、张忠根:《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户安全农产品供给机理探析》,《财贸研究》2007年第6期。
[24] 罗丞:《对安全食品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中国农村观察》2010年第6期。
[25] Justin Paul,Ashwin Modi,Jayesh Patel,“Predicting Green Product Consumption using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Reasoned Action”,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9,2016.
[26] Yi Jin Lim,Abdullah Osman,Shahrul Nizam Salahuddin,Abdul Rahim Romle,Safizal Abdullah,“Factors Influencing Online Shopping Behavior:The Mediating Role of Purchase Intention”,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35,2016.
[27] 李爱雄、江文:《农产品电子商务环境下信任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感知风险的中介效应》,《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5期。
[28] Stephanie Watts Sussman,Wendy Schneier Siegal,“Information Influence in Organizations: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Knowledge Adoption”,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3,14(1):47-56.
[29] An Nguyen,Mark Western,“Socio-structured Correlates of Online News and Information Adoption/Use”,Journal of Sociology,2007,43(2):167-185.
[30] Christy M.,K.Cheung,Matthew K.O.Lee,Neil Rabjohn,“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Word-of-mouth:The Adoption of Online Opinions in Online Customer Communities”,Internet Research,2008,18(3):229-247.
[31] 宋雪雁、王萍:《信息采纳行为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情报科学》2010年第5期。
[32] 王伟:《虚拟社区自发团购信息采纳行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3] 耿荣娜:《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信息采纳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7年。
[34] Glock C.Y.,Nicosia F.M.,“Sociology and the Study of Consumers”,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1963,3.
[35] Demby E.,“Psychographics and form where it comes”,Lifestyle and Psychographics,William D.Wells Edition,Chicago:AMA,1973,22.
[36] Williams T.G.,Consumer Behavior:Fundamentals and Strategies,St.Paul Minnesota:West Publishing Co.,1982.
[37] Kotler P.,Armstrong G.,Principals of marketing,Harlow:Prentice Hall,2001.
[38] 张灵莹:《面向交易全过程的网络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