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位著名学者纵论恩格斯列宁思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辛向阳

【作者简介】辛向阳,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被评为中宣部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6年被评为中组部、人社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家出版基金评委。社会兼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等。主要研究成果:个人专著20部,主编和参与编写著作3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400余篇,主持和参与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0余项,先后获得过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恩格斯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恩格斯不仅在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则等方面也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 恩格斯在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过程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从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历经332年。马克思、恩格斯从1843年到1848年,在五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恩格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出工人阶级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有阶级基础

我们知道,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空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实现社会理想的阶级力量。恩格斯从他投身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开始,就关注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提出系统科学的工人阶级理论。早在1845年,恩格斯就出版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这本书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正如恩格斯这本书的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所说的那样:“1844年还没有现代的国际社会主义,从那时起,首先是并且几乎完全是由于马克思的功绩,社会主义才发展成为科学。我这本书只是体现了它的胚胎发展的一个阶段。”[1]这里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恩格斯特别的谦虚,把自己的作用说的很小,其实客观上看,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恩格斯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他奠定了最初的基石即工人阶级理论。其次,恩格斯已经提到这本书是这个发展阶段的一个体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历史进程,离不开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在这本书中,恩格斯有七个贡献:阐述了英国工人阶级产生的大工业基础,他研究了最近60年的英国工业史,强调这是人类编年史中的一部无与伦比的历史,“这种工业变革的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2];把工人阶级的状况看作是所有社会运动的基础,“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因为它是我们目前存在的社会灾难最尖锐、最露骨的表现”[3];了解无产阶级的状况,可以给社会主义提供科学基础,“为了一方面给社会主义理论,另一方面给那些认为社会主义理论有权存在的见解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了肃清赞成和反对这种理论的一切空想和幻想,了解无产阶级的状况是十分必要的”[4];揭露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现实悲惨命运,这几百万无产者,他们昨天挣得的今天就吃光,“谁要是生为工人,那他除了一辈子当无产者,就再也没有别的前途了”[5];对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觉醒程度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意识到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他们用自己的发明和自己的劳动创造了英国的伟业,他们日益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日益迫切地要求分享社会设施的利益……”[6]指出了无产阶级必定起来革命,而且这个革命是人类最为宏伟的革命,“这次革命是过去任何一次革命都不能相比的”,来势之猛就连1789年和1794年也不能与之相比,从格拉斯哥到伦敦整个工人阶级对富有者产生了极大的愤怒,“这种愤怒要不了多久(这个时刻人们几乎可以算出来)就必然会爆发为革命,同这一革命比较起来,法国第一次革命和1794年简直就是儿戏”[7];工人阶级的解放是与全人类的解放相一致的,而这种解放的道路在于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比这种愤怒更进了一步,因为它不仅仅是工人的事业,而且是全人类的事业”[8]

(二)为第一个世界性无产阶级政党起草纲领和宣言,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政治基础

1847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恩格斯受委托为同盟起草了第一个纲领稿,即《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同年10月底至11月,受同盟巴黎区部的委托,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写出了新的纲领草案即《共产主义原理》,准备提交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讨论。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一共讨论了25个问题,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第一,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这就触及到了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和理论的本质,就是为这一理论的阶级主体即无产阶级寻找实现解放的条件、路径。第二,系统阐明了无产阶级这一先进阶级的内涵、性质以及产生的历史过程,阐明了这一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大工业的产物。从第二到第十个问题,恩格斯都是在阐述这一问题,他强调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为生的阶级,是把自己的劳动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而获取工资的阶级,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这一阶级是与奴隶、农奴、手工业者以及工场手工业工人是不同的。第三,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恩格斯指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社会划分为资产者和有产者,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同样的速度发展起来,同时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大工业使生产在短时间内用不多的费用便能无限地增加起来,很快就超过消费,于是就发生了商业危机,这种危机每5年到7年发生一次;商业危机的结果就是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弊端丛生,“通过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来彻底铲除这些弊病的手段已经具备”[9]。第四,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共产主义者主要的要求。恩格斯强调: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当然,私有制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不可能被废除的,只有到大工业时代,私有制真正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时废除私有制不仅可能,而且完全必要。当然废除私有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废除私有制需要用革命的方式,这一方式不排除用和平的方式。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采取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国家手里的12条社会革命措施。这一革命应当同时在一切文明国家内发生,单独一个国家是不能实现这一革命的。第五,废除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后的社会制度的性质与内涵。对此,恩格斯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绘:“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10]迄今为止,我们都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

在《共产主义原理》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这一划时代的纲领,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23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所言:《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11]可以说,恩格斯为这块丰碑的矗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 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生命力的理论是丰富多彩的

恩格斯为了共产主义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恩格斯从很多角度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阐明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资本主义因为内在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而灭亡

恩格斯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这一理论的集中阐发与批判杜林有一定关系。柏林大学讲师杜林在1871年、1873年和1875年连续出版了《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讲义》《哲学讲义》等著作,宣传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从1877年1月,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前进报》连续刊载了恩格斯一系列批判性文章,1878年集印成书,名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所实行的变革》(即《反杜林论》)。恩格斯在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部分中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世纪商品生产刚刚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它本身就包含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萌芽;资本主义革命推动生产资料不断社会化,但社会的产品却被个别资本家所占有;这两者的矛盾“就是产生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现代社会就在这一切矛盾中运动,而大工业把它们明显地暴露出来了”[12]。“赋予新的生产方式以资本主义性质的这一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新的生产方式越是在一切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和一切在经济上起决定作用的国家里占统治地位……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13]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使集中在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与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生产者彻底分离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程度在加深,“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14]。不仅如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商品生产规律越来越公开、越来越有力地发挥着作用。这一规律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占了统治地位,并且越来越走向极端。同时,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来加剧生产无政府状态的主要工具不是别的,就是其对立面:单个企业生产的日益增强的组织性。所以,恩格斯指出:“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15]这些观点是极其具有说服力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与生俱来的,是基因性的矛盾,是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存在一天,这一矛盾就会表现一天。这一基本矛盾可以改变存在的形式,但改变不了其本质。

(二)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它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真正继承者、革命的实践者

恩格斯始终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有一个重要的源泉,那就是德国古典哲学。1870年7月1日,他在为《德国农民战争》第二版序言写的补充中提出,德国工人阶级有一种理论感,这一理论感来自于德国古典哲学,这一理论感是科学社会主义生命力之源。恩格斯指出:德国工人,“他们属于欧洲最有理论修养的民族,他们保持了德国那些所谓‘有教养的人’几乎完全丧失了的理论感。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唯一科学的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创立。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16]。这里告诉我们两点:第一,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科学理论是有深厚学术基础的,它是德国古典哲学丰富的营养中生长出来的参天大树;第二,德国工人中有很多的人有很高的理论素养,这使他们能够很好地接受科学社会主义,从而使这一理论之树茁壮成长的同时开花结果。例如,诞生于1828年的狄慈根是德国工人哲学家,中学二年级后便辍学在家劳动和自学,著有《人脑活动的本质》《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论领域中的漫游》《哲学的成就》等。他独立地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若干原理,反对当时庸俗唯物主义,捍卫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赞扬。

恩格斯的这一思想不是心血来潮,是十分连贯的。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中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本质上就是德国的产物,而且也只能产生在古典哲学还生机勃勃地保存着自觉地辩证法的国家,即在德国。他自豪地指出:“我们德国社会主义者却以我们不仅继承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而且继承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而感到骄傲。”[17]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对自然、宇宙天体和宇宙发展、人类社会、历史、时代具有的辩证思想,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讲到了康德和黑格尔,说康德把牛顿关于太阳系在第一推动后的永恒存在变成了历史过程,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包括人类本身的发展过程。费希特有很多重要著作,其中之一就是1806年出版的《现时代的根本特点》。在这部著作中,费希特把人类发展的进程划分为五个相互衔接的时代:“理性作为盲目本能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这种本能变成外在专断权威的时期;这种权威地统治与理性本身的统治一起被毁灭的时期;理性及其规律被清晰的意识把握的时期;最后,通过完善的技艺,按照理性的那些规律,类族的一切关系得到调整和安排的时期。”[18]人类是在更高阶段向自身原始状态的复归,这就是他在历史哲学中体现的“正题—反题—合题”的逻辑。《现时代的根本特点》在译者序言中说:“恩格斯在其《反杜林论》里评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时,认为卢梭关于‘原始平等——不平等——高级平等’的过程的详细描述是辩证的,这个过程的核心是否定之否定;现在,关于费希特的人类历史的逻辑,我们也可以作同样的评价。”译者更明确地指出:“我们应该看到,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全部社会发展都视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所促成的发展”,它的逻辑是‘原始公有制——私有制——高级公有制’这样的否定之否定,这显然也是对费希特历史哲学的批判式的继承。”[19]这一评价有其合理的一面。

恩格斯在写于1886年年初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再一次强调了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他指出,费尔巴哈在好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但对他的关注不够。费尔巴哈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强调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和哲学而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炸开了黑格尔体系的外壳,费尔巴哈的新观点深深影响了马克思、恩格斯。但是,费尔巴哈在社会领域没有前进,在历史领域仍然是唯心主义者。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对其历史唯心主义的超越,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德国古典哲学包含的革命思想是符合工人阶级利益的,所以,当德国资产阶级醉心于交易所,对德国古典哲学失去兴趣的时候,工人阶级的理论感在增强。恩格斯指出:“德国人的理论兴趣,只是在工人阶级中还没有衰退,继续存在着。在这里,它是根除不了的。在这里,对职位、牟利,对上司的恩典,没有任何考虑。”他的结论很明确:“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20]

三 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阐述

恩格斯在推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实践进程中,特别强调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当作科学来看待、来研究。恩格斯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恩格斯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撰写了被马克思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入门”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而且阐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原则以及未来社会的特征等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

(一)未来社会生产资料要实行社会所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使用

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这是恩格斯一贯的思想,这是他强调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半个世纪中,一直是坚定不移的。早在1847年的《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就提出,最终废除私有制后,社会将按照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管理对一切生产力和交换手段的支配权以及对产品的交换和分配权,整个社会共同地和有计划地来经营工业。40年后的1887年,恩格斯在《美国工人运动》一文中,把实现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作为所有无产阶级公认的纲领。他说:“因此,美国无产阶级的纲领在最终目的上,归根到底一定会完全符合那个经过了六十年的分歧和争论才成为战斗的欧洲无产阶级广大群众公认的纲领。这个纲领将宣布,最终目标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使整个社会直接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土地、铁路、矿山、机器等等,让它们供全体成员共同使用,并为了全体成员的利益而共同使用。”[21]在恩格斯看来,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这是未来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具有根本性的区别之一。

恩格斯强调的公有制是全社会的公有制,是全体人民的所有制,不是一部分人的公共占有,更不是名为国有、实则私有的所有制。这种公有制是大生产的产物,是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出路。这种设想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在抽象意义上谈论的公有制,这是现实的公有制,是从历史事实中得出来的经济制度。1886年1月,英国费边社领导人爱德华·皮斯请求恩格斯为该社准备出版的小册子《什么是社会主义?》写一篇文章,简要地叙述一下社会主义者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基本设想。恩格斯回答说;“无论如何应当声明,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22]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大生产的要求,不是哪个人意志的产物。在这一基础上,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这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制度,是从来没有过的一种制度。恩格斯在为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中就阐发了这一点:“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是可能实现的,在这个制度之下,当代的阶级差别将消失;而且在这个制度之下——也许在经过一个短暂的,有些艰苦的,但无论如何在道义上很有益的过渡时期以后——,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一切社会成员的现有的巨大生产力,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23]这是多么美好的制度。

(二)未来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同时这一制度还会不断发展和改变

分配制度是恩格斯很重视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涉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问题,而且事关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发展问题。1890年夏天,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柏林人民论坛报》专门组织过一次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分配方式是什么的辩论。6月14日、28日和7月5日、12日以《每个人的全部劳动产品归自己》为总标题分别刊登了纽文胡斯、恩斯特、费舍和署名“一个工人”的文章,阐述了各自的未来社会分配观。他们都试图把分配方式设计的详细具体和美妙,甚至想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提出按照劳动量分配,按照每一个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统计出一个数字出来;有的提出按照个人的需要量分配。

恩格斯关注到了这次辩论,他在1890年8月5日致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肯定了这次辩论的积极意义及特点,就是一反某些关于公平正义抽象原则性的唯心主义,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他又说:“但奇怪的是谁也没有想到,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而这当然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从而分配方式也应当改变。但是,在所有参加辩论的人看来,‘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东西,而是稳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它应当也有个一成不变的分配方式。而合理的想法只能是:(1)设法发现将来由以开始的分配方式,(2)尽力找出进一步的发展将循以进行的总趋向。可是,在整个辩论中,我没有发现一句话是关于这方面内容的。”[24]恩格斯在这里阐述了十分重要的思想: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进步、不断改变的东西,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变化自身形态的。第二,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主义的变化而变化,还要取决于所有制的发展而变化,更要取决于可供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而变化,第三,社会主义由以开始的分配制度就是按劳分配,这是与公有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第四,按劳分配制度自身是要发展完善的,同时还能够包容其他分配制度并加以改造。我们现在实行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完全符合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分配方式的构想,也证明了恩格斯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的。

(三)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就是彻底的社会革命,这个革命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恩格斯十分强调生产的社会化,他说:“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种可能性现在第一次出现了,但它确实是出现了。”[25]“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26]这是一种更高形态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不会自动到来,必须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27]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是要研究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条件、规律以及方式。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革命。它是一个代表大工业发展方向的阶级反对阻碍大工业发展的阶级之间的革命。早在1844—1845年撰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恩格斯就指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会引起山崩地裂的革命。他说:“我坚定地认为,现在已经个别地、间接地进行的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将在英国成为普遍的、全面的和直接的战争。要想和平解决已经太晚了。……不久的将来,一个小小的推动力就足以引起山崩地裂。”[28]这是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革命。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这个运动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所有制问题。这是彻底重构社会制度基础的经济结构的革命。恩格斯在1888年说,资本主义由于其内在矛盾开始走进死胡同,“一句话,社会走进了死胡同,除了彻底重新塑造构成这个社会的基础的经济结构以外,没有别的出路”[29]。这是难度最高的革命,是从来没有过的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规律,一般是从相对不发达国家开始的。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坚持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才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落后国家是不具备这样的历史条件的。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都不会束缚自己,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对不发达的国家有可能先于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而相对不发达国家是变化的,19世纪40年代是法国、德国。1847年,恩格斯指出:“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他认为,革命可以从法国开始,英国人完成。到了19世纪60、70年代,法国已经成为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还是相对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恩格斯认为革命可以由“德国人开火,法国人完成”。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恩格斯认为德国也已经开始进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不发达的资本主义是俄国等国家。所以,1879年3月,恩格斯指出:“德国工人将进行由他们很好地准备了的革命。在俄国发出信号的时候,他们会知道怎么办。”

无产阶级革命最根本目的就是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恩格斯特别强调,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恩格斯说:请看巴黎公社,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第一,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不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它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第二,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方法是: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出的人担任;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工人同样的工资。第三,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无产阶级只能采取单一而不可分的共和国的形式。[30]

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是暴力革命与和平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般需要通过暴力革命来完成。到了19世纪80年代末,恩格斯还曾提到:“无产阶级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政治统治,即通往新社会的唯一大门。”[31]但恩格斯从来不排除非暴力发展的可能性,他在《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指出:“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32]有的学者据此得出结论说,恩格斯晚年的思想发生了非常重大的转变,甚至说是放弃了暴力革命。这是违背恩格斯思想的。恩格斯始终把暴力革命与和平方式作为两种方式,而不是用和平方式取代暴力革命方式。1891年,他指出:“在德国连一个公开要求共和国的党纲都不能提出的事实,证明了以为在这个国家可以用舒舒服服和平的方法建立共和国,不仅建立共和国,而且还可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多么大的幻想。”[33]他在去世前几个月写的《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还明确指出:“这是不是说,巷战在将来就不会再起什么作用了呢?决不是。”[34]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恩格斯指出:“各地的经验都证明,要使工人摆脱旧政党的这种支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每一个国家里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这个政党要有它自己的政策,这种政策显然与其他政党的政策不同,因为它必须表现出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35]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培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人民领袖。1890年9月,恩格斯在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时说,应该使党的领导人不仅有理论,而且应该有实践的历练,并且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兵,他说:“但愿他们能懂得:他们那种本来还需要彻底的、批判性的自我修正的‘学院式教育’,并没有授予他们有资格在党内担任相应职位的军官证书;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36]没有这样的领袖集团,无产阶级政党是不可能真正领导无产阶级前进的。

(四)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向无阶级、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过渡

人类要走向共产主义,这是恩格斯十分强调的。共产主义是什么样子?恩格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年代都进行过阐述。

共产主义是阶级消失、国家消亡的社会。恩格斯指出:“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37]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不需要镇压和强制,因此,作为镇压机关的国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共产主义能够造就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并为人们才智的发挥提供最好的条件。1893年12月,恩格斯为答谢邀请他参加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写了一封贺信,恩格斯在信中说:“过去的资产阶级革命向大学要求的仅仅是律师,作为培养政治家的最好的原料;而工人阶级的解放,除此之外还需要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他专门人才,因为问题在于不仅要掌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决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是扎实的知识。”[38]共产主义社会是最能够培养人才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两性关系真正平等的社会。恩格斯指出:“我们现在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行将消灭以后的两性关系的秩序所能推想的,主要是否定性质的,大都限于将要消失的东西。但是,取而代之的将是什么呢?这要在新的一代成长起来的时候才能确定:这一代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这一代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39]在这里,男女之间的感情完全摆脱了经济地位、社会关系以及其他任何非感情性的因素。

尽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我们经常称恩格斯为第二小提琴手,但实际上,恩格斯在很多方面都是巨匠,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大师。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0页。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2页。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5页。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5页。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3页。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3页。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4页。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7页。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9页。

[11] 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求是》2019年第22期。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5页。

[1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8页。

[1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0页。

[1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页。

[1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6页。

[18] [德]费希特:《现时代的根本特点》,沈真、梁志学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18页。

[19] [德]费希特:《现时代的根本特点》,沈真、梁志学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xv页。

[2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8—319页。

[2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8页。

[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0页。

[2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6—587页。

[2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3—564页。

[2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4页。

[2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6—567页。

[2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8页。

[2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9页。

[3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5页。

[3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8页。

[3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4页。

[3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5页。

[3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8页。

[3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页。

[3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7页。

[3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

[3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6页。

[3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6—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