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塞壬的歌声

塞壬的歌声——结核病背后的隐喻(一)

塞壬,传说中的海妖。传言她的歌声有魔力,听到塞壬歌声的人会迷失。在我看来,结核病身上携带的隐喻,就像是塞壬的歌声,它迷惑了我们,让我们看不清疾病本来的面目。这便是这个题目的由来。

下面来看今天的主角——结核病,“俗称'痨病’。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多由呼吸道感染,偶见消化道感染。病理特征为结核形成和干酪样病变。肺结核最为常见,其他组织或器官,如淋巴结、胸膜、腹膜、脑膜、心包漠肠骨关节、泌尿生殖器官、皮肤等都可能患本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时,除全身症状如疲乏、食欲不振、清瘦、潮热等外,还有病变器官的局部症状。极少数经淋巴、血行播散而发生粟粒性结核病,有高热及毒血症等症状。采用抗结核该药(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水杨酸、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和必要的手术治疗有效。预防采取卡介苗接种、早期发现(包括家畜检疫)早期治疗和隔离消毒等措施。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结核病身上披着六层外衣。

结核病被视为症状对比极为突出的病:苍白与潮红,一会儿亢奋,一会儿疲乏。该病的阵发性过程可从咳嗽这个被认为是结核病的典型症状中看出来。患者痛苦地咳完后,又疲乏地回复到原来的状态,缓过气来,正常呼吸;然后,又咳开了。很早以来,结核病就一直被认为有大量的可见症状(逐渐消瘦、咳嗽、疲乏、发烧),也可能会戏剧性地突然示现出来(手帕上的血)。

结核病曾经——至今也仍然——被认为能带来情绪高涨、胃口大增、**旺盛。在《魔山》中,对结核病患者进行食物疗法的一部分,是安排第二顿早餐,而患者们吃得津津有味。结核病被想象成能够催发**,比如患结核病的交际花这一形象的反复出现,暗示着结核病也被认为是一种能使患者变得性感起来的病。龚古尔是这么描述肺结核病人的——“由于在患病期间,欲望增加,睾丸中的**的象征性的反复损耗带来的犯罪感越来越强烈……”

结核病还有这样的特点,即它的许多症状都是假象——例如表现出来的活力不过来自虚弱,脸上的潮红看起来像是健康的标志,其实来自发烧,而活力的突然高涨可能只是死亡的前兆(能量的这种喷涌总的说来是自毁的,而且也是毁人的)结核病的发烧是身体内部燃烧的标志:结核病人是一个被热情消耗”的人,热情销蚀了他的身体。远在浪漫派运动出现前,由结核病生发出来的那些描绘爱情的隐喻——“病态”之爱的意象,“耗人”的热情的意象——就已经被使用。从浪漫派开始,该意象被倒转过来了,结核病被想象成爱情病的一种变体。与布劳恩彻底分手后,济慈(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在一八二〇年十一月一日寄自那不勒斯的一封伤心欲绝的信中写道:“即使万一我有望[从结核病]康复,这种激情也会致我于死地。”我们可以注意到,结核病已经从病理领域逐步渗透进文学领域。

结核病被认为相对来说不那么痛苦。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乐于用结核病来赋予死亡以意义——它被认为是一种有启迪作用的、优雅的病。十九世纪文学中充满了对结核病患者的那种几乎不显示任何症状、不使人觉得恐怖的,极乐世界般的死的描写,尤其是那些死于结核病的年轻人。浪漫派以一种新的方式通过结核病导致的死亡来赋予死亡以道德色彩,认为这样的死消解了粗俗的肉身,使人格变得空灵,使人大彻大悟。通过有关结核病的幻象,同样也可以美化死亡。患结核病的梭罗于一八五二年写道:“死亡与疾病常常是美丽的,如……痨病产生的热晕。”这是一种裹着一层光辉的、通常带有抒情色彩的死亡。结核病被颂扬成那些天生的不幸者的疾病,是那些敏感、消极、对生活缺乏热望以致不能生存下去的人们的疾病(拉菲尔前派艺术中那些心怀憧憬但神慵气倦的美女形象所暗示的东西,在爱德华·蒙克所描绘的那些消瘦、两眼无神、患结核病的女孩子形象中变得清晰起来)。对结核病导致的死亡的通常描绘,侧重于情感的完美升华。

但是,我们知道,许多结核病人死得非常痛苦,而许多癌症患者直到生命终结也很少感到或几乎没有感到痛苦;患结核病和癌症的人中既有穷人,也有富人,而且也不见得每一个患结核病的人都咳嗽。然而,这种神话却仍然流行。这并不只是因为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结核病,人们因此就把结核病想象为某一器官的病,与癌症不同。而是因为有关结核病的神话并不适合脑喉肾脊椎以及其他一些部位,尽管结核杆菌同样能分布在这些部位,但它却特别适合那种与肺部有关的关于结核病的传统想象(呼吸、活力)。肺部是位于身体上半部的、精神化的部位,在结核病获得被赋予这个部位的那些品质时,肺病的隐喻是“灵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