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文版序

申克·阿伦斯

有机会以此中文版促成关于卡片笔记写作法及其原则的讨论,以飨中文读者,我很激动且心怀感激。

我一直很欣赏法国哲学家及汉学家弗兰索瓦·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的作品。他关于中国哲学经典著作的精深学识,不仅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而且以极确切的方式帮助我写成了本书。朱利安同时兼具胆识与谦逊。其谦逊在于强调了将概念和观点从一国传统思维方式翻译至另一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困难;其胆识则在于他采取了将最根本的差异进行比较的方式。他的重点不在于理解中式思维方式,而是通过对比(两种都行之有效)的方式理解传统西式思维的局限性。其中的一些困难涉及了本书所述的写作与笔记记录的核心原则。与柏拉图式的传统思维关注计划、目标、身份以及顿悟不同的是,卡片盒笔记依赖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即缓慢而稳定的改进,促进思维产生持续、微妙的变化,并且事物间相生相依。朱利安发现这些主题在中国哲学中被讨论得更为广泛。如若未借助朱利安的视角,即如果不受到中式思维传统的影响,我也不会注意到卢曼的方法如此独特。[1]

2017年本书英语版和德语版首次出版之后,又发生了许多事。最重要的是,它找到了自己的受众。我欣喜地发现,并非我一人有此体验:卡片盒笔记法——关联的、分散的、自下而上的方法不仅比一些教育者们所推崇的线性的、自上而下的方法更为自然,而且衍生出了诸多写作及笔记记录工具。

四年后的今天,使双向链接得以实现的新一代工具不断涌现,笔记爱好者群体不断壮大,卡片盒笔记的观点显然已“出圈”。我希望这有助于跨文化及跨语言的思想自由交流,这也正是卡片盒笔记的精华所在:以新的和意想不到的方式,将不同的想法汇集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随着可使用工具的快速变化,我决定让这本书尽可能地与工具无关。书籍有着不同的生命周期,因此应该更多地关注不受时间影响的方面。虽然每一种工具都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方式,新一代的笔记工具的特点是对不同的使用方式持开放态度。它鼓励自由,但也需要结构性约束。我意识到,这使得关注卡片盒笔记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元素变得更加重要,这样才可以将其应用于不同的工具,并适应个性化的需求。


注释

[1] 他的一些书被翻译成了中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Jullien与他的出版商Thierry Marchaise在Penser d'un dehors(la Chine)的对话开始。中文版已于2005年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名为《从外部反思欧洲》,译者张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