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枣课堂:5G通识讲义](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43/39065243/b_39065243.jpg)
序一
人民邮电出版社把小枣君即将出版的《鲜枣课堂:5G通识讲义》传给我,请我给这本书做个序。我打开样稿看着看着,不由想起了我和小枣君相识的过程。
2018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让我执笔编撰一本关于邮电部50年的史略。那天我们正在核稿,编委会的主任、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的老部长吴基传转来了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建议我和作者联系,在书中分享一下其中的一些图表。我打开一看,文稿文字简洁、图文并茂,虽然篇幅不长,却简练地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信的发展路径和风貌变迁,尤其是图片的选择和历史沿革的表格设计颇为精当。担任了人民邮电报社二十年总编辑的我,看后很受启发,感觉作者应该是一位和我一起走过这段历程的同行。但我在脑子里搜索了好几遍,还是猜不出作者是谁。通过微信公众号联系上作者小枣君,才知道他居然是一位年龄比我小一半的青年才俊,当时他从一家知名的通信设备企业离职不久,在南京开始创办“鲜枣课堂”。不久,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约我参加“科技改变中国”项目的图书策划研讨会,并告知“有一位未曾谋面但很想见您的朋友也来参会”。于是,我和小枣君有了第一次会面。
我很快被小枣君的科普文章所吸引,他的写作风格很有特点。通常的科普文章大多是从一个横切面来讲解技术,写得很专业,但是读起来让人感到吃力。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新科技,这些文章也会用一些行业里常用的“比喻”来做形象化的“科普”,但“隔行如隔山,越比越麻烦”,读来让人云山雾罩。而小枣君写通信科普文章,善于从纵向的、历史的角度解读新技术,通过一条历史“跑道”,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科技前沿,通过对技术脉络的梳理,帮助读者轻松地把握每一项技术创新的亮点和应用的价值。
哲学家有个说法,只有搞清了“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才能说清“我是谁”。我觉得在推进创新的时代,小枣君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解读技术的文风和学风是很值得提倡的。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之所以能够深刻地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冲破了形而上学的窠臼,系统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我觉得现在很有必要把科学史、科技发明史的知识穿插到科普教育之中,使读者对科学技术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就不是僵化的、碎片的、片面的,也容易由此激活应用创新的灵感。因为世界万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今天是昨天的继续,也是未来的开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更容易帮助人们预测和把握未来。
现在,小枣君的新作《鲜枣课堂:5G通识讲义》就要出版了,我希望他的这本书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更希望他从技术演进的角度学习和研究5G的方法能够得到推广。
人民邮电报社原总编辑 武锁宁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