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常用员工培训全书情景演示、操作指导、文书写作、方案策划、培训实录、名企案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培训的发展历史

一、西方国家的培训发展历史

培训活动最早在16世纪开始付诸实践。近400年来,西方国家的培训活动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一是早期的学徒培训活动,二是早期职业技能的培训活动,三是出现了工厂和学校的培训活动,四是培训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发展。

1.早期的学徒培训活动

16世纪,一部分主要经营家庭用品(家具、衣服和鞋子等)的商户为了满足客户对商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额外雇用其他工人。因为那一时期的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非常缺乏,商业主很难立刻找到非常满意的工人,只能自己传授相关产品技术,并雇用这些被训练过的新员工。

这一时期的培训活动,通常情况下都是一对一的师徒式培训。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培训方式开始不断地向正规化演变,因此培训活动得到了迅速推广,特别是在那些需要特殊技能的行业,培训活动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1562年,英国颁布了学徒制法规,并很快在全国实行了7年制的学徒制。1601年,英国又颁布了《济贫法案》,法案明确提出了贫民弟子必须接受技艺培训。学徒制法规和《济贫法案》是英国推广职业技术培训非常有效的手段,促进了一大批技术人才的培养。

2.早期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1809年,美国人戴维德·克林顿在纽约创办了第一所私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这是一家手工技能培训学校。克林顿创办这所学校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给那些失业的年轻人提供专业的培训。之后,与手工技能培训学校相似的机构在美国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西部各州。手工技能培训学校的出现可以看成职业技术培训的萌芽。

1917年,美国的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这部法案从法律角度认可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并创办了职业培训基金组织,主要促进农业贸易、经济发展、工业和教育等领域培训项目的发展。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职业技术培训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公共培训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

3.出现了工厂培训

工业革命之后,因为新机器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西方国家的很多工厂都要求工人能够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和工作程序,尽量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这些工厂需要很多工程师、机械师和机修师设计机器,参加制造和维修活动。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各个工厂开始自行创办机修和机械培训组织,这些组织被称为“工厂学校”。

1872年,美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有文件记载的工厂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满足军事设备的巨大需求,很多生产非军工产品的工厂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开始重新装配机器,同时培训相应的技术工人。例如:美国海运委员会负责对造船工人的培训,为了优化培训效果,主管查尔斯·艾伦针对当时的情况提出了四步培训指导方案,也就是后来的演示、讲解、操作、检验的方案。这一方法后来被称为工作指导培训(JIT),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企业以此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

4.培训活动的职业化、专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军对军用物品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需求。生产军用物品的企业已经在超负荷运作,原本不生产军需用品的企业也开始参加生产。就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样,美国在一些大型的组织和工会中开始实行新的培训方案。美国政府也因为这个原因创办了行业内部的培训服务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新型培训方案的执行。行业内部的培训服务机构还负责指导各个企业如何开展培训活动。

随后,美国有很多国防领域的企业聘请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创办了自己的培训组织。这些培训组织负责制定、组织、协调企业内部的培训活动。1942年成立的美国培训指导协会成为培训行业创办组织的标志。

5.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培训情况

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经济开始出现本质性的变革,新技术成果不断涌现,知识在社会发展中开始起主导性的作用。人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保存者和使用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到了70年代,西方国家的培训活动很多都是技能培训,企业开始对一线生产工人开展岗位工作技能培训,而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在提高工人生产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后,科技开始有了飞跃式发展的趋势,企业生产开始进入自动或半自动化时代,很多的重复性工作逐渐被机器取代,单纯地提高生产率根本无法给企业带来预计的盈利,这时候非生产因素开始得到关注。很快,劳动力市场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开始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企业也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因此企业开始直接从劳动力市场招聘更为合适的员工。到现在,西方国家的培训重心开始从工作技能转移到管理能力上来。

二、西方国家的培训经验

1.坚持以人为本。技能培训转变成管理培训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员工的意志。企业开始不断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并出现员工终身制,投资员工,同时为员工在企业内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重视员工潜力的开发。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不仅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因此,企业开始培养员工的各方面能力,主要包括沟通、学习、组织、承受压力、独立处理事务等能力。

3.探索成年人的学习规律。西方国家具有专门研究成年人学习规律的组织和学者,这些组织或学者研究如何提高成年人的培训效果。随着研究的不断展开,企业的培训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4.重视员工的全面发展。随着西方人文气息的日渐浓厚,企业的培训也开始不只局限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领域,而开始重视对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的灌输和对员工工作态度、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逐渐成为企业员工培训最为重要的目的。

5.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崛起。职业教育与培训最初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质,逐渐形成企业的内部文化理念,使企业本身有合理的员工职业培训体系。因此,专业的职业教育或培训也成为必不可少的活动。

6.法律或制度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保障。很多发达国家在专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起来时创建了全国统一的、与各职位相配合的职业资格教育与培训制度,想借此来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因此也出现了很多政府承认的职业资格考试认证机构。

7.企业保障培训的专项资金。很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用来规定企业必须将一定的资金用于员工的培训,以保障企业不会因为资金不足而不对员工进行培训。

三、中国的培训历史

中国的员工培训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大型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加入,以及国外众多先进理念的引进,使国内开始注重培训工作。

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国企业对员工培训越来越重视,国企、民企不断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将员工培训也纳入其中。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的企业培训活动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五个发展时期:

1.第一个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国有企业开始创办教育与培训机构。

2.第二个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事件是国家的参与。国家开始支持国有企业的岗位培训,根据相关统计,大约有1.5万名国企主要领导参加了岗位培训活动。在这一段时间内,培训的职能也开始具体化。

3.第三个时期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企业制度的逐渐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国外管理理念开始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中国的工商管理培训也开始萌芽。

4.第四个时期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6年后,企业自主培训全面展开,工商管理培训依然不断深入,并成为企业培训的重点。

5.第五个时期为21世纪初至今,各种培训体系不断发展深入,培训的职能也产生了质的改变,市场上的培训组织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培训市场竞争开始日趋激烈。因此,出现了一些企业自己成立的商学院、企业组织培训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