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7章 |岁月(一)

岁月光阴在那苦难时期是难熬的,而在这轰轰烈烈的创业期间觉得是飞快的。王光勤不知不觉流逝了二十多年的建筑生涯,在他的生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位跨世纪的老人头发白了,胡须白了,但是他额头上的皱纹并不是太多太深。面部依然是那么饱满、红润,真叫鹤发童颜。身板子也很硬朗、强健,精力充配,神采飞扬,说起话来还是那么流利、响亮,喜笑颜开,海棠依旧,呈现出别样的夕阳红。

他的生命和他的笑容一样的顽强,一样的精彩。

1998年深秋,白鹤塘的山水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在一个繁花似锦的日子里,王光勤告老还乡了。同年,在那风和日丽,满山红遍的时刻他又迎来了82岁的生日。儿媳们积极准备着要为他办一次丰富多彩的生日庆祝,而他自己并不想这样做,不愿为自身乱花一分钱。一个从苦难中度过来的他,一心牵挂着别人的苦难,想为村上同代人、困难户,再帮上一次力所能及的忙。人生短暂,不留遗憾,总想在有生之年再为社会作点儿贡献,绝不能坐着等死呀?

20多年的建筑生涯确实使他操碎了心,整天被那些做不完的繁琐事、猝不及防的为难事缠绕着,忙碌着,累得够呛。时时盼望着能早日衣锦还乡。可是现在真的退休了,居宅不出,却又觉得无所事事,百般无聊。一天,他坐在按摩椅子上,按下电钮,椅子便轻轻地为他按摩。他闭目沉思,回忆流年往事,想起那些相知相识的同龄者、同代人,有些人已与世长辞了:旧社会的一班帮工受苦的伙伴们;抗日战争时大刀会的战友们;解放时迎接解放军秧歌队的队友们;扫盲时那帮莘莘学子们;东夏街那些和睦相处的街坊邻里们;生产队在一起共同劳动的社员们......如今那些人呢?多数一个个无声无息地走了,所剩无几,无情岁月不可抗拒。王光勤在默默地怀念他们,表现出一种真诚的友情和哀思。

天地人寰,人海茫茫,过客匆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去的去了,来的该来,吐故纳新,世界精彩。至今,特别使他欣慰的是自己,虽然度过了这磕磕绊绊的几十年流荡生涯,苦度了一生,幸运依然健在。而且晚年逢盛世,生活在前所未有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流金时代里。这是寿长等到的,他由衷的高兴。但是毕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年岁渐长,体魄日衰,盛年不再,桑榆暮景。想着,想着,难免有些失落感。他寻思着,革命年代里林觉民有诗曰:

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现在时代不同了,不需要我们去抛头颅,洒热血。应该改为:

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他人故,

两者皆可抛。

他想着,若能在有生之年再为乡亲们做些有益的事,则死而无憾!也不至于枉费人生。他的灵魂在岁月中改造,他的思想在生活里进步,使他深刻认识到: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人生必须有益于人民。因此他克勤克俭,努力奋斗去帮助别人。他的一生吃尽了犹如黄连一样的苦涩,一直到老来刚刚获得一点儿甜蜜,又想到要与别人分享。可怜他半世坎坷半世穷,一直怀着“我身捂灰堆头顶瓢,不知穷人怎么熬?”的情怀,情系穷人,他要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代穷困的白鹤塘村,现在也已是十分富饶的地方了。家家过上了小康生活,住上了楼房、别墅,很多人家门前停放着私家车;沥青路四通八达,大墩头草坪、白杨大道已是美丽乡村的景点或活动场地,一派繁荣幸福的气象。但是大醇小疵,还存在着一些短板,有很多不够理想的事。那些孤独老人或有儿不养亲的老人,他们仍然在无依无靠的困难之中,令人担忧。

在一次家庭晚会上,他高兴地向家人透露了一个神秘的底,说道:“儿媳们,我告老还乡带回来一笔养老金。眼下我和你妈年事已高,用钱也有限了。你们都是教师和企业家,收入也好,没有特殊情况不需要动用这笔资金。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余的。大家看看,这笔资金怎样开销好?”

黄竹林果断地说:“钱吗,当然留给子孙们读书成家用呗,这是家底,怎么能胡乱花掉呢?”

王光勤说:“你妈说的也对,当年我俩私自下江南,两手空空,白手起家,为钱犯难,确实吃尽了苦头。若有点儿家底给孩子们固然重要。但我必须嘱咐你们,光满伯伯一家以前对我们恩重如山。如今几个上人相继去世,他们的下一代我们应该照顾好。但是,我觉得生活的好与坏,不一定全靠家底厚薄,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社会环境好,个个有事做,人人有饭吃;社会环境不好,人们生活就困难了,那必须三分靠命运,七分靠打拼。现在我们国家继续实行改革开放,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经济不断地发展,年轻人前途无量,做长辈的不必担心下人。我现在担心的倒是白鹤塘村上那些老年人,他们吃了一辈子苦,至今有的还不太幸福。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他们还达不到。我本是外乡人,当年离乡背井讨饭来到白鹤塘定居时,村上人给了我很大的照顾和帮助;特别是王涛三岁那年被歹人绑架的事,他们帮了大忙。饮水思源,我们如今混好了不能忘记他们的大恩大德。”

“是是是,饮水思源,有恩必报。”大家十分赞扬老人的为人,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家庭教育。

“我想用一笔扶贫资金来报答大家。首先在我生日那天请全村老年人吃一顿饭,算起来也不过一百多人,每人发五千元的见面礼,诚笃寸心。另外再帮助一点特困户,算我做一次慈善事,扶危济困,让老年人获得幸福美满的晚年,愉快地度过余生。这是我的心愿,你们看如何?”

“好好好。”大家一起赞同。

“好是好,知恩图报。光勤呀,像那些打压你的人及绑架王涛的歹徒们,那些死对头有的还在。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今天必须扬眉吐气,好好教训他们一下。现在你怎么处置?”竹林怨恨往事。

“咦,世事无常。再说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要责怪他们,恩人与仇人一视同仁。都是相知相识的人,难道老死不相往来?过去的事随它过去吧,不计较了,应该豁达大度,以德报怨。君子不念旧恶,人老不计前仇。我要善待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人生短暂,不留遗憾和骂名。大度一点,冤家宜解不宜结,为何不来个‘将相和’抹平此事?天大的恩怨今生今世一笔勾销,不带到棺材里去了。”

人的价值表现在心灵上。老人仁慈而博大的胸怀让全家人无比感动和敬佩,觉得平凡的人也伟大。

大儿子王涛说:“对对对,父亲说得对,应该崇德向善,乐于奉献。我们是教师之家,现在教师待遇提高了,比起农民们要好多了,帮助点别人也应该。”

而小儿子王俊、儿媳妇陈慧倩、张爱宁等几个人一致拍手赞同:“父亲德高望重,助人为乐。好好好,为大家做点儿实事,我们同意。”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答应了。

老奶奶黄竹林听着眉心间也绽开了一朵喜悦的花,笑着说:“你爸爸总有一颗像太阳一样的心,照亮了别人,温暖着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子女们也是善德之人,你们同意我也同意。难得一家人有感恩戴德的好思想,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成为我们家的家训,好事一桩。明天我去转告村长,要他来操办此事。”

第二天白鹤塘村的广播响了起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宏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王老板告老还乡,他慷慨解囊,助人为乐,向我们村困难户、老年人发放一批扶贫资金,帮助大家解决困难。有困难的人请交来申请书,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资助。另外,他为了报答乡亲们,明天重阳节中餐在老年堂办老年酒宴请大家。凡本村60岁以上男女老人准时出席。”

消息传出后,白鹤塘村的老人喜出望外。

王光勤特别关心老人,他念念不忘山橄叔和陈大伯那些老前辈。山橄叔本来是有一双儿女,可到老来一个也不在身边。他儿子和父亲顶了两句嘴,一气之下带着妻子迁居他乡,一直没有回家;而女儿呢?春心动荡,跟一个行商私奔了,至今杳无音信。现在两口子都九十多岁了,贫穷困苦,无人照顾,全靠政府的一点老年补贴过日子;山橄得了老年性腰佝偻,脸像树皮一样的皱,瘦骨嶙峋;老奶奶中了风,行走不便,整天坐在轮椅上居家不出。二老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他俩听到广播说有补贴,想打申请要求补助。但后来知道补助金是王光勤发放的,便犹豫不决,左思右想开不了这个口。回忆往事曾经以“外来户”刁难过人家;也为争夺“秧师”的事、为栽麻、种茶的事和他吵得面红耳赤,一直不信服人家。今天自己变穷了伸手向人家要钱,真不好意思。不管老妈子怎么催促,他总是无动于衷,就连吃老酒也不想去。

而当年种田能手陈大伯呢?现在也耄耋残烛,老态龙钟。他有个儿子不成器,不稂不莠,好逸恶劳,嗜好赌博,混成一个穷光蛋、窝囊废。当年王光勤曾动员这个扶不上起来的“阿斗”参加宏丽公司,可是,这烂泥扶不上墙,他反而藐视小小公司没有前途,不愿加入。他的老婆又很缺德、倔犟,不行孝道,对公公婆婆一点儿也不客气。小夫妻俩在外打工赌气不进门,不赡养老人。二老无依无靠。老陈有多种慢性病缠身,老来只能居家不出。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再也没有想到,当年卑微穷困的“外来户”王光勤如今却发了大财,而自己却变穷了。当年为开荒种茶的事没有少抢白人家,今天要打申请向他求助,于情于理他扛不起这个老脸面,开不了这个口。这张求助申请书他怎么打?打一张撕毁一张,打一张撕毁一张,踌躇再三,犹豫不决,最后还是统统扔入垃圾桶里没有交。他觉得羞愧难当面,连喝老酒也不好意思去。

王光勤听到了两位老人的处境,十分同情,叹道:“养儿防老一场空,不养老的儿子没有也罢,完全是个摆设。”

黑蛋呢?可怜他一辈子没有讨到老婆,母亲指望他娶妻生子传种接代,到头来成了空话,直到古稀之年还是孤身一人。独住老宅,成了捡香烟头的老头。破衣烂衫,苟延残喘,孤独终老。听到广播说打申请能领到补助,他兴致勃勃,请人一连打了好几张申请书交上了。他觉得王光勤是同队社员,发了财,哥儿们沾点光,分享一点儿还不是应该的吗?这钱不要白不要,这世上有什么脸面不脸面?脸面值几个钱?无暇顾及,只有钞票能买到东西才是实实在在的,管它什么,伸手去要!今日有酒今日醉,喝酒去!

重阳节酒宴由白鹤塘的村长办得妥妥当当,措置裕如。开席前,王光勤带着他的家人前来拜见请来的父老乡亲。到场时全体起立,鼓掌欢迎,王光勤一家也拍手还礼,宾主形成一股热烈的气氛。

这时的黑蛋,从人群里一跃而出,双手抢着抓住了王光勤的手不住地握着,嘴里念道:“老叔子,王老板,你好,你好。现在你是大老板了,了不起!可敬可佩!我早就料定王叔叔是有出息的大人物吗......”讲了很多的恭维的话,谄媚阿谀,卑躬屈膝,实在有点儿恬不知耻。这点头哈腰的奴才相,令人齿冷!

黑蛋一辈子没有成家,到老来还是孤苦零丁,实为可怜。必竟是吃半夜餐行酒令的朋友,王光勤看着依然同情他,热情地和他握手,帮助他解决困难。

接着王光勤在人群里找山橄叔和陈大伯,发现他俩没有到场。便问村长:“山橄叔和陈大伯怎么没有来?”

“应该来了?我亲自去请过呀?但,他们一个个是九十多岁了,怕是行动不便,来不了。”

“请等一等再开席,我去接他们。”王光勤果断地说着,竹林见丈夫一片诚心,便在儿子王涛的陪同下开车去接两位老人。

三人跨进山橄叔的院门,老人便迎了上来。用那颤抖的手迅速牵住王光勤的手,声音沙哑地说:“王老板,你老天拨地的,还要你亲自登门来接我们?太不过意了。你不计前嫌,宽宏大量,还把我们这些顽固老头子惦记在心上,真是好人,好人。”嘴里喃喃地念着,感动的眼泪从满脸皱纹中挂到了下巴。

王光勤恭恭敬敬地说:“怎么啦?一个人在家里纳闷,淌眼泪,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请不用自卑,快去老年堂坐坐,和大家叙叙旧,聊聊天,散散心。”

老人低着头嗫嚅地道:“哎!这喝酒么,我就不去了。人老了颠三倒四的,咳咳喘喘的,怕别人嫌弃。”

“老兄,没有人嫌弃?人不都要老吗?现在老年人受人尊敬。我俩在一起度过了这风风雨雨的几十年,现在仍然是老兄老弟,好着呢?去,快去那里坐坐。”王光勤表现了最大程度的诚意和关怀。

山橄叔激动地说:“你真是个大好人,帮我们村里做了这么多好事;又办了建筑公司,使大家富裕了。现在还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家伙。”

“哪里,哪里,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您不也是德高望重的老人么?快去老年堂和大伙聊聊天,消消愁。”

“唉!我现在是老精怪一个,又混得穷酸,怕人笑话,不出门了。”

看着山橄叔的可怜相,王光勤更心疼了。便说:“别多心,谁老了能称十全十美?还那么漂亮?尽管去,最美夕阳红,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老奶奶也一同去。”

黄竹林也说:“老嫂子,你也去坐坐,和大家谈谈心。”

老奶奶羞答答地说:“老头子去就行了,我就不去了。不瞒你说,家里穷得叮当响,连一件像样的出客衣都没有,破衣烂衫,出门丑死人。”

王光勤听了一阵心酸,差点儿流出了同情的眼泪。急速从皮包里取出一叠红票子三万元递给山橄,说:“老兄,你拿着用吧,算我孝敬您的一点儿心意。”

老人见钱慌忙用衣袖擦了一下泪水,伸出那干瘪得像树枝一样的手,抖抖索索地把钱接了过去,并连连点头说:“哟哟哟,太谢谢,谢谢您了!”老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激动得泪水顺腮而下。

王光勤夫妻俩搀扶着山橄叔和老奶奶一同上了车。老太婆不过意地说:“一个贫苦的臭老婆子却要大公子校长来接我,真不好意思呀!”

“没关系,没有关系。”王涛笑着说。

两位老人被接来老年堂,王光勤四周望望找一处空位让他坐着,这才安了心。并说:“老兄,请坐下,痛痛快快喝两盅暖暖身子骨吧。”

“谢谢!谢谢!”

接着,王光勤又在人群里找陈大伯,没有找到。他对竹林说:“我们再去请老陈,他不来我心不安。”

想当年,老陈一直刁难王光勤,今天王光勤却毫不在乎。黄竹林见丈夫宽大襟怀,光风霁月,甚是敬佩。欣然同意,三人又一道去了陈大伯家。

夫妻俩进了他家的院门,见二老坐在门旁晒太阳,满脸愁容。近20年没有见过面,犹如隔世,唯见大伯深陷的眼窝和褶皱的脸,额上苍苍白发,他确实老了,几乎认不出来。见了王光勤的到来,张着那没有牙齿的嘴,苍白干燥的嘴唇嗫嚅着,一副欲语还休的样子。王光勤抢先说:“老陈呀,你好。我特地来请你过去坐坐,喝杯酒,暖暖身体,快准备动身。”

老陈腼腆地说:“哦,谢谢你的好意。对不起,人老了,耳聋眼花,行动不便,被人讨厌,不去了。”他两手不住摇晃,踌躇不前。

“哎呀,人老是福,从前人说‘人到七十古来稀’,你已九十多了,古古来稀了。有福有寿,这有什么不好?到人多的地方去坐坐,玩玩,难得有机会和大家叙叙旧,聊聊天。活一天,开心一天吗,去。”

王涛搀扶着老人,替他拍拍身上的灰尘准备上车。黄竹林见状说:“老奶奶你也去坐坐玩玩,和大家哄个热闹。”

她伸手去拉老奶奶,老奶奶却说:“去一个也就行了,我要在家看门。”

竹林关切地问:“看门?你孩子们呢?叫他们来看门啥。”

老奶奶伤心地说:“别提他啦!这个不孝之子,长大了,翅膀硬了飞走了,也不管我们死活!”提及孩子,老人抖动着嘴唇,声音有些哽咽,双眼含着委屈的泪水。

王光勤听了,这有儿不养亲,没有道义,为他们委屈,难受。摇摇头觉得无奈,便从皮包里同样拿出三万元交给陈大伯。老人有些不过意,感激涕零,推辞了一下,还是笑纳了。

然后两老人高高兴兴跟着王光勤夫妇驱车来到老年堂。

山橄叔和陈大伯是白鹤塘的老农、老把式,现在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受人尊敬。

村长讲话:“现在人都到齐了,我来讲几句话。乡亲们,今天我们白鹤塘村的老年酒是‘宏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王老板王光勤先生独资请的客。今年是他82岁生日,他为了感谢大家,把全村60岁以上的男女老人都请来欢聚一堂,设宴招待,诚笃寸心。”下面一阵掌声。

村长继续说:“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王光勤同志经过努力率先富起来了。他富了没有忘记我们这些父老乡亲,康慨解囊,为我们村修建了水泥路,资助扩建了小学,修建了老年堂,做了许多实事。今天又出资请大家喝顿酒,并且每位老人发5000元的红包;另外向特困户发放一些补助金。他感恩戴德,回馈村民,对大家的一片赤诚之心,我们感谢他!请他给我们讲几句话。”下面又是一阵长时间的掌声。

“乡亲们,你们的大恩大德我终生难忘。当年我是一介乞丐,要饭过来的。在那走投无路之时是你们收留了我,使我才有今天。我的一切都是大家给的。白鹤塘村是我的故乡、家园,你们大家是我的亲人、恩人。我要好好地感谢大家,报答亲人。今天请大家来喝酒只略表寸心。日后大家有什么难处,我竭力帮忙解决。”

大家热烈鼓掌。又有人说:“请老板娘也讲几句。”

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竹林也羞答答地说:“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好?白鹤塘人是我们的恩人、亲人,不是家乡胜以家乡,不是亲人胜以亲人。大家的情意我永不忘怀。我们和大家和睦相处,永远一家亲。祝大家健康长寿,永远幸福。”

“好好好!”大厅里一阵雷鸣的掌声,嘻嘻哈哈的笑声,洋溢着愉快的气氛。

王光勤的行为,山橄叔感动而愧疚。他突然颤抖着站起来说:“话到这里,请大家允许我讲几句,好吗?”

村长说:“好好,你有话请讲。”

他含着泪花激动地说:“实在难以启齿。王光勤当年是外来户,我们对他的照顾不够,并且刁难过人家,深感内疚。今天他反而补助我30000元,并亲自送钱上门,请我喝酒。他的善意使我无地自容,羞愧难言。今天当着大家的面向他说声谢谢了!”他不住地向王光勤鞠躬。

王光勤慌忙扶他站了起来,谦逊说:“好了好了,老兄呀,这又何必呢?请不要自责,你已经给了我很大的照顾。只要我们这班老家伙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聚在一起度过幸福的晚年,让夕阳更美好,这就是最好不过了!请大家喝酒,祝大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他又继续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请大家关心一下,你们打听打听,给黑蛋找个老伴。”

众人哈哈地笑着,有人说笑:“他头顶70岁了,还要黄昏恋?要讨媳妇传种接代?拉倒吧,老了,不中用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不不不,这传种接代不说,找个老伴圆他的人生梦--娶了老婆。没有老伴的晚年是孤单的,寂寞的。有了老伴一道欢度幸福的晚年,我们大家才放心。”

“对对对,老来成家,更幸福。”

王光勤表现了他最大程度的诚意和关怀,大家为他的品德而感动。

开席了,第一盘上来的便是每人5000元的红包。老人们拿到手高兴至极,感谢王老板。紧接着上了一桌丰盛的菜肴、美酒,大家开怀畅饮。集体举杯祝福:“祝王老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彼此彼此,大家好?祝白鹤塘村所有老年人都健康长寿,晚年快乐!”王光勤夫妇高兴地答谢。

屋内吃得不亦乐乎,外面祝寿礼炮震耳欲聋。祝寿场面甚是热闹。

宴会结束后,王光勤带着家人一一与老人们告别,并专程将山橄叔和陈大伯送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