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牛郎状元”
时来运转,那年父亲病好多了,算命的生意也不错。母亲纺纱也赚了点钱,再加上帮工的一石米,王光勤的一家舒舒服服地过了一个春节。因为王光勤聪明,不读书实在太可惜了。春节时间,亲朋好友和邻里们也劝说他父母还是要坚持让他读书。
新学期又要开学了,王光勤对母亲说:“妈妈,我还是要读书,只有读书才能彻底改变我家的穷困。”
老俩口子商量了一下,觉得儿子言之成理。今年手头比较宽松,若坚持读下去当然是好事。母亲问王光勤说:“那你放牛耽误了一年的功课怎么办?”
“我已经自学补上了,先生一定会给我升级的。”
“那好吧,去试试看。”母亲凑了点书费又将儿子送来上学。校长批评王光勤的母亲说:“你不应该让这么聪明的孩子任意停学,影响他的学业和前程!”
“家里太穷,没有办法坚持读下去。现在送来请先生重新收下吧?”王光勤母亲央求校长。
校长说:“四年级没有读完,现在只能留级继续读四年级了。”
王光勤听了急忙说:“校长,四年级下学期和五年级上学期的课程我都自学补上了,可以请先生考考我吗?”
“那好,我来考查一下你。”校长请任课先生出了较多较难的试卷,王光勤认真应考,结果得了满分。校长和先生们很是佩服,放心地给他升了五年级。
老师的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使王光勤安心下来了。
王光勤这二进宫取得了重新学习的机会,他更加珍惜,学习更加认真了。很快又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坚持了一年,王光勤读完了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实指望能读到完小毕业。可惜他父亲下半年又重病在床,两手空空的母亲再度陷入困境,无法供王光勤继续上学了。
他母亲哭哭啼啼度过了春节,仍然在正月十三那天,托人说情把王光勤再次送到钱水凤家放牛。
钱水凤即将小学毕业,很需要人辅导。在这紧要关头,雪里送炭,王光勤又来了。她父亲心里十分踏实,觉得女儿的读书成功有指望了。
完小的最后一个学期没能读完,王光勤非常遗憾。在钱家一边放牛一边自学,同时辅导钱水凤的学习。水凤在他的帮助下进步很快,毕业前,她的成绩跃到了班上前10名。
在一个初夏的早晨,阳光明媚,学校先生带着毕业班全体学生去报考初中。王光勤怀着十分向往读书的心理,把牛牵到了王家屯的大路口等待。那里是去中学的必经之路,他要去欢送同学们,预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
来了,全班40多位学生背着行李,排成一队。走在前面的周先生一眼看到了王光勤,便说:“王光勤,你在放牛?”
“是的,周先生,你带学生去考试,我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王光勤羡慕地说着,有些哽咽,泪水差点儿流了下来。周先生看出了他的渴望读书的心思,忙说:“你也可以和我们一道去考呀?”
同学们说:“对对对,王光勤同学你也去吧。你已经学完了小学全部课程,这个学期是总复习。你没有参加复习,对升学考试没有大碍。”
“我就没有那个福份喽,连报名费都没有。”
“去去去,和我们一道去。报名费两毛钱我给你付就是了。”周老师慷慨解囊,表现了爱生的情怀。
这时,求学心切的王光勤胆大妄为,犹如掉了魂似的,真的想去试一试,便说:“哪牛怎么办?”
钱水凤说:“这里离你妈较近,叫你妈把牛牵着送到我家去。”
“对对对,把牛送回去,我们等待你。”同学们一齐赞同。
王光勤应声说:“好!”他真的把牛交给了妈妈,稀里糊涂地跟着同学们去了。
在考场上他认真应试,觉得得心应手,没有遇到难题,特别两篇文章写得很满意,苦难人心中的素材是丰富的。
过了两周考试成绩出来了,真是奇迹,王光勤红榜第一名。一个放牛郎竟然是乡试“状元”,这个奇闻顿时传遍了乡里。从此他获得了“牛郎状元”的美名,同学们羡慕他,佩服他,乡亲们赞扬他。
张榜那天,有人喜,有人忧,喜怒哀乐全是这张榜。本来么,这“金榜题名”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一大喜事,但是对王光勤来说并不是什么喜事,他反而觉得是一场儿戏,闹剧,增添了自己的懊恼和伤感。因为录取了没有钱读书,也是枉然。觉得自己不怀好心,充当了冒失鬼,挤掉了别人的名额,搅乱了人心!于心何忍?他有些后悔。
全班四十名学生仅录取八名。钱水凤也以优异的成绩榜上有名,她父母非常高兴,觉得这个放牛郎请对了,帮助女儿考取了中学,是金钱买不来的好事。
到了新学校开学的时候,王光勤的母亲借不到钱给儿子上中学。儿子也知道母亲的难处,没有埋怨她,只能认命安心在钱家放牛。
开学那天录取的学生都欢欢喜喜报名上学,而渴望读书的王光勤没有钱上学心情无比沉痛。那天他怀着对新学校的好奇心,替钱水凤挑着行李和她一道去了。别的同学忙着报名、注册、交费、领书等,他却跟着同学空徘徊。轮到他报名时,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王光勤。”
“王光勤!”全体师生都把目光焦点集中在他身上,惊奇地道:“王光勤?榜上第一名!”这个放牛郎以优异的成绩,博得了师生们的交相赞誉。这时的王光勤默默不语,他如掉进了五味缸内,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说不清该哭该笑?
先生说:“好好好,学校欢迎你的来到,交费报名吧。”
王光勤心里很乱,“人是英雄钱是胆。”没有钱三个字实在不好开口,顿时脸红到了颈脖子,不吭声。
钱水凤替他说:“他没有钱读书,不读了。”
“你没有钱报名?”先生追问道。
“是的,我家穷,无钱读书,只能帮工为生。”
其他同学和先生几乎同声说:“哎呀!哪怎么办呢?考取中学没钱读书,放弃,多可昔呀?”
大家为他深感惋惜。先生和学生面面相觑,觉得这个世界不公:成绩这么好而家庭却这么穷,遗憾!
有一位先生提意见说:“这样的优秀学生一定要帮助他解决入学问题。是不是向地方政府申请解决他的入学困难?”
“眼下军阀混战,政府腐败,官僚贪污,民穷财尽。官老爷们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有谁来管问教育的事?”
大家商定:“找校长去。”
校长知道这件事,觉得这样的优秀学生将来能提高学校的声誉,决不能放弃他。于是校长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王光勤的入学费和生活费。
天幸!求学的校门三进三出,就这样王光勤进了中学,他高兴得蹦了起来。被分在初一年级(3)班。这真是缘分,钱水凤也和他分在同一个班上,这位有恋慕初心的女孩分外高兴。
王光勤来到教室,教室里已坐满了学生。见“小考状元”的来到,大家一阵掌声欢迎,都觉得能和他做同班同学是一种荣幸。
上课了,班主任讲话:“今天是同学们来到新的学校、新的年级、上新的一课--班会课……”
讲话间窗外来了一位妇女,靠在窗台前伸头对教室里探望,好像寻找什么似的。班主任走过去问道:“你有什么事吗?”
那妇女说:“这里有个叫王光勤的孩子吗?我是他邻居。他父亲死了,叫他及速回去。”
“哎呀,真可怜呀!”晴天霹雳,五雷轰顶!全体师生十分惊诧和惋惜。这事无法回绝,先生只说:“王光勤你回去吧,你父亲去世了。”
王光勤收起了刚才的兴奋和笑容,以泪洗面跟着邻居大婶回家了。可怜,一场欢喜不满三分钟,中学的学生凳子还没有坐热,中学老师的讲话只听了一句,就离去了。
钱水凤看着所崇拜的偶像离去的背影,她心里五味俱全。张榜时,王光勤第一名,她欢喜过;他无钱上中学,她伤心过;校长免费让他入学,她高兴过;今天他父亲去世,她为他伤心担忧。她伏在桌子上,脸埋住手里,酸甜苦辣一齐涌进心窝。
王光勤回到家,父亲病亡,母亲大哭,惨不忍睹。悲剧已摆在面前,这个十三岁的孩子必须面对,承受。
在两位邻居的陪同下他去了棺材店。咯噔一声向店老板跪下,说:“老板,请赊一口棺材给我安葬父亲吧?日后我一定打工还债。”
“你能打工还钱?”眼前跪着的是位小孩,店老板不太信服。
“他确实能打工还债,请你放心赊给他吧,他现在已在外帮工,不会误事的。”邻里们给他做了担保。棺材店老板心地善良,十分同情这位蒙难的孩子。便说:“那好吧,选一口好的棺材抬去吧,死者为大,安葬了再说。”
十三岁的王光勤卖身为奴,风风光光安葬了父亲。
中年的母亲无意改嫁,勤儿,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生活的依托。她希望儿子快快长大,支撑起这个家。
父亲走了,看看这四壁空空的茅草棚和不时登门的债主,王光勤犯难了。现在,十三岁的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者,要扛起养活母亲和弟弟的重担,再也没有返校读书的可能了。
中学校长出于爱才之心,特地派班主任来进行家访。王光勤母亲对先生说:“他父亲去世后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他肩上。书是读不成了,只能去帮工过日子。”
“你们家困难,学校决定以特困生的名义补助,自己只要交些书费,这样行吗?”班主任恳求道。
“那样也不行,家里人要靠他养活呢。有钱读书,无钱帮工,他命相如此。书是读不成了,谢谢先生的好意。”
穷人家的日子是难熬的。先生抱着很大希望来动员,听了王光勤母亲的一席话,感到同情而失望。便问他的学生道:“王光勤,读书的事你自己决定吧,我们爱莫能助。”
“先生,我向往学校,向往读书,书是我的命根子。但没能生在读书的家庭,很是遗憾。家境贫寒,我万念俱灰,只能靠帮工养家。谢谢先生的关怀。”
先生垂头丧气地离去了。
三天后,钱老板来了,他说:“王光勤,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你父亲的死我们也很悲痛。但人死不能复生,只能节哀顺变。为了生活,你还是来我家放牛吧。”
“好好,我跟随你去好了。”王光勤是个懂事的孩子,他二话未说,夹起一双破鞋跟老板走了。
钱水凤礼拜天回家,看到王光勤还在她家放牛,心酸落泪。觉得心中的偶像却如此可怜!这放牛不坑害了他一生吗?于是好心的水凤决定找爸爸商量,恳求爸爸资助王光勤读书。
她来到父亲的房间,见她父亲双目微闭,驾着二郎腿,烟斗叼在嘴里吞云吐雾。房间里乌烟瘴气,一股浓浓的烟味,使人窒息。水凤用手掌在鼻前扇了扇,嗫嚅地道:“爸爸,王光勤怎么还在我家放牛?”
她父亲慢腾腾地说:“他不来放牛,能做什么?他父亲死了要他挣钱养家糊口,有什么办法呢?”
“他很聪明,学习成绩又好,读书肯定能成功。帮工会毁掉他的一生,只有读书他才有前途呀!”钱水凤坚信王光勤大有前途。
“富贵在天,谁叫他出生在穷人家里呢?”
“这不是你做善事的机会来了么?你可以资助他读书呀?帮助陷于困境的人是善德之人。古往今来,很多有识之士资助穷书生出了头,名扬四方。你可以行善积德,发发慈悲做一件善举呀?错过了做善事的机会终生遗憾。”
“傻丫头!你一个人读书我都快顶不住了,哪能顶两个人读书?再讲了,非亲非故我帮助他读书反被外面人说三道四。”
“那么是这样,我停下来不读给他读。反正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了书也无用。”天真稚气的水凤说出这样的话来,她父亲怀疑了,便急扯白脸地说:“他又不是你哥哥?你们若是兄妹两个,我或许单独给他读。”
这话勾起了水凤的心灵:王光勤是我哥哥有多好呀!她沉思了一下说:“那你暂时借钱给他读,日后有了工作再加倍还你,行吗?”
“那也不行,我哪有闲钱来投资有风险的事?再讲了,花钱给他读书,外面人准谈论我想儿子、想女婿,想疯了心!”
“想女婿?”父亲一言击中了女儿情窦初开的心,逼急了,水凤含羞地冲出一句:“他是你的倒插门女婿,你愿给他读吗?”她虽然勇敢地说出这句话,可脸蛋臊得通红。说罢顺手一拉,吧嗒一下把门关上,回头而走了。
一句话使她父亲哑然失惊:女儿真的爱上这穷小子?这还了得!我必须把他们撤开,否则女儿的书也读不进去了。
一天,他趁女儿上学去了,找来王光勤说:“王光勤呀,把你的换洗衣服拿着,我送你回家。”
王光勤一听忐忑不安,如五雷轰顶。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事,老板要撵我走?他百思不得其解,也不敢多问,只说:“哦。”一声答应,泪水夺眶而出,绝望到了顶点。
暮色苍茫,西天五光十色,远处一片橙红,近处一层淡黄,上空是浅浅的蓝。黄昏是好天,不知明天晴阴?
王光勤提着衣包在前,老板拿着手电筒在后,来到王家屯。
母亲见儿子回来惊愕地问道:“儿子,你怎么回来了?”
王光勤说:“妈,钱老板也来了。”
这突如其来的事,他妈忐忑不安。
老板低下头猫腰进了屋,王光勤的母亲慌忙说:“老板,你怎么来了?真是稀客,请坐,我来沏茶。”
“甭忙乎,有点事和你商量一下。”
“什么事?请讲。”
“我女儿说了,王光勤成绩很好,考取了中学。应该赶紧送他上学读书,不能在我家放牛耽搁他的前程。一年工钱一石(担)米折合四块大洋,我这里给你八块大洋,你送他上学去吧。”
“哎哟,原来如此,老板你真是菩萨心肠,善德之人,承蒙关爱。多收你几块钱,真不好意思,谢谢了。”
“没关系,你收下吧,读书要紧,别耽误了他的学习,告辞。”
表面看来,这位老板是仁至义尽。其实是借故解雇王光勤,完璧归赵,从此主仆再也没有什么瓜葛了。
老板走后,王光勤妈问道:“勤儿,你在老板家做错了什么事,他中途辞退你?”
“我没有做错事呀?”他不知道水凤一厢情愿爱他、护他、把结他而惹来的祸。
钱水凤知道王光勤被辞退回家的事,在父亲面前大吵大闹了一场,骂她爸爸小气鬼,没有善心,没有人道,不爱才!不应该把王光勤辞退回家。同学、同岁、同情、同心,她这颗稚嫩的心一直惦记着他,把结着他。可怜一个小姑娘有何德何能解决此事呢?他爱莫能助,只独自流了一宿泪水而作罢。
初恋,在现实生活中虽没有结果,但在回忆中它却是一朵永不凋谢之花。可怜的钱水凤一直在痛苦中眷恋着王光勤。
你感觉到没有?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爱过别人,就这样稀里糊涂过了一生;还有些人犹如呆头鹅--梁山伯式的人物,的的确确被人真心实意的爱过,可他自己泥塑木雕不知道,痴情女子却遇到这块死木头,别人爱得死去活来,他却毫无察觉,王光勤属后者。当然,钱水凤对王光勤的这种“爱”不一定属于爱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崇拜、偏爱、好感或袒护,是一种稚嫩心灵的流露;而王光勤也不是无动于衷,可能这穷小子穷愁潦倒,自知之明,自卑、胆怯,不敢接受这份爱,让其夭折了。
后来,王光勤得知辞退的原因,他没有责怪水凤,只认为她爸“愿鱼而不愿渔”,无奈,人各有志。
母亲对儿子说:“儿子,这八块大洋只能还你爸的棺木钱。则念书的事不是一日之功,这点钱远远不够。若要继读念下去,你爸不在了,为娘我无能为力。”
王光勤知道母亲的艰难,坚定地说:“妈,书是不能读了,另找老板帮工吧。”
“这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母亲摸着儿的头,又疼又爱。
母子们四处打听,再找老板。王光勤忧心忡忡,不知道又要找一户什么样的人家帮工。
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了新的老板黄建财。更有趣的是王光勤将要与黄竹林相遇,好戏还在后头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