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干涸的大道清源·中国故事: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第三辑)](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77/37695377/b_37695377.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花溪独存玉沙桥
徜徉在马屋村的大街小巷,昔日书坊之乡已随岁月远去,只有当年马屋村盛兴之时修建的玉沙桥,还依稀透出几许当年的辉煌。
流经连城四堡马屋村前的溪流有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叫花溪,相传昔日花溪河底的卵石晶莹剔透,美若宝玉。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马屋村人采用花溪沙石在溪上建桥,便称“玉沙桥”,桥长30米,宽5米,高约10米。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5037E/19953321508231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P43_1629.jpg?sign=1738887439-1prcqbZ1goWXQcQzhSsG7ZWcxPVC4aFj-0-b0ee391ddf73ad00e0bedac73e516b65)
玉沙桥是四堡的文化地标。全长30米,宽5米,高10米,桥面砌以大小如一的鹅卵石,两旁建有木栏杆和木桥,四周张有雨篷,上为瓦屋式建筑,廊分九楹,首尾中间均有小阁,高低错落,结构优美。桥礅以大理石条砌成鳌头模样,用圆枕木纵横铺七层成桥基。整体建筑为廊式瓦屋风雨桥。
一说起廊桥,很多朋友首推的自然是浙江庆元和泰顺,以及福建的屏南和寿宁、周宁。其实,在福建的许多山区都可以看到古廊桥的踪迹。
这座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经历了3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建造木拱廊桥,最好的材料是油杉,它具有很好的防腐功能。另外,为了保护梁柱不受风雨侵蚀,要在桥上建廊屋,桥身两侧安装风雨板,再用生油桐上漆,直至完成。
桥面是大小如一的鹅卵石,两旁栅以栏杆,首尾中间均有小阁,桥头匾书“朗朗上行”,桥尾匾书“活活回映”,桥中匾书“玉沙桥”。
桥基为岩石鳌墩,架有枕木为斗拱式托住桥身,这与其他廊桥的桥基结构略有不同。桥两端两株古樟参天,高低错落,精致美观,景致清幽,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呵护着怀下的古廊桥。漫步在岸边,往日浓墨书香的历史烟尘仿佛都收聚在那一处处桥身之中,让今天到此寻访的人们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