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过于平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苏杭,项山和猴儿

只不过羡慕归羡慕,如果真让苏杭有了猴儿这么跳脱的性子,那苏杭绝对是要好好改一改的。

猴儿和还在教室里没有出来的项山就是苏杭在初中时代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尤其是苏杭和项山。

苏杭初中的数学老师曾经用过这么两句话来形同苏杭和项山。

“他们两就是龟子访的王八蛋!”

“苏杭和项山这两个就是一个鬼背来的!”

前一句话其实乍一听起来是有些冒犯的,但是不管是苏杭还是项山心里都清楚,数学老师就是对他们两恨铁不成钢。

两个天赋都不错的学生整天混在一起,脑子里想的就不是好好学习的事情,偏偏成绩又都算不上有多差,这就让数学老师又爱又气。

项山就在苏杭的隔壁班。

相较于苏杭来说,项山的家里其实更加支持项山学文,所以在当时分班的时候,也就托关系把项山分到了二中最好的文科班里。

等到高一结束分班的时候,也就免了转班再适应的过程。

实际上苏杭家里也是托了关系的,不然也不会被分到老崔的班上。

老崔就是靠着带理科班出名的。

项山在高一19班,猴儿在20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颇有缘分了。

说话间,高一19班的教室门就从里面被打开了,走出来的是一男一女两个老师。

女老师是19班的班主任,同时也将会是是苏杭他们班和19班的语文老师。

至于男老师,如果非要说的话大概就是男班主任?

副班主任?

反正是夫妻档就是了。

似乎每个班的学生都是一样的,只有在老师离开教室之后才会真正释放天性,两个老师前脚刚离开教室,后脚教室里就闹哄哄了起来。

“项山!”

“项山!”

猴儿已经到了19班的门口,脑袋一探一探的,看到项山就喊了起来。

“来了来了来了,别喊了别喊了。”项山的速度要比刚才的苏杭快上不少,猴儿喊了两声的同时就已经出现在了两个人面前。

如果说现在的猴儿是瘦瘦小小的话,那项山就显得稍稍有些“富态”了。

国字脸显得有些圆润,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因为稍稍有些“富态”的缘故,所以鼻尖上总是显得有些汗津津的。

笑着和苏杭碰了碰拳,项山就看向了猴儿。

“猴儿,中午到我家吃饭去?”

祁钰县第二中学是走读和住校并行的,家在县城的基本都是走读,而住宿的绝大部分都是从乡镇上考过来的学生。

至于猴儿的话,应该算是个例外。

猴儿在苏杭和项山的面前一向藏不住事,无论有什么事都会主动和自己的这两个好友分享。

而苏杭和项山确实也够朋友,还真是不管什么时候都没有将猴儿讲给自己的事情说给其他人过。

猴儿的父母在他初中的时候就总是闹矛盾,后来就发展到了离婚的程度,也许是因为猴儿瘦瘦小小的缘故,在家里也落得个舅舅不亲姥姥不爱。

也亏猴儿的父母虽然感情破裂,但也算是有点良心,猴儿跟着母亲生活,父亲倒也每月按时将生活费打到猴儿的卡上。

而在猴儿的父母离婚一年后,猴儿的母亲也外出务工,每月将生活费交给猴儿的舅舅,算是猴儿在舅舅那里生活的费用。

只不过虽说是“亲娘舅”,但毕竟不是自己家,猴儿却是在初三的那一年也受了不少的委屈。

所以在高中开学的时候,猴儿就主动选择了住校。

其实在前世苏杭和项山还讨论过猴儿,如果不是那种跳脱的性子的话,抑郁症撵上猴儿估计也就是迟早的事,再加上一个不管事的舅舅,结果怎么样那就不言而喻了。

“好啊!”猴儿还是那副没心没肺的样子,甚至在听到项山招呼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

猴儿的情况苏杭和项山家里也都大概知道,所以时不时地也能给猴儿改善改善伙食。

三个人边说边沿着楼梯向着教学楼外面走,似乎是学校有所安排,几乎所有的新生都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放学的,所以原本其实挺宽的楼梯就显得格外的拥挤。

“对了,苏杭,你怎么把你的头发剪了这么短?”关心完猴儿之后,项山也终于将看见苏杭第一眼就冒出来的问题问了出来。

“啊?”苏杭抬手抓了抓自己的头发,“短吗?”

“是有点短。”猴儿也在旁边符合。

“其实我觉得还好吧。”苏杭笑着将手放了下来,“头发太长了不怎么精神,而且夏天那么长的头发也太热了。”

“但是好看啊!”猴儿接过了话头。

这倒是当时那个时代绝大部分男生的共识,“杀马特”的风潮在这个小县城里过得好像格外地慢,如果不是家里不允许烫头染发的话,那会儿的苏杭可能会更夸张。

“好看……吗?”苏杭有些意外于猴儿的这句话,苦笑着摇头,“其实真不怎么好看,不信问问项山。”

“其实我觉得还不错。”

项山的这句话一出。苏杭脸上的表情就变了,一脸诧异的看着走在自己旁边的项山。

看着苏杭的表情,项山也一本正经。

“不过现在也挺好,如果非要说的话,那还是现在看起来更不错一点。”

“真的吗?”听着项山的话,猴儿也又一次回过头来盯着苏杭,“看起来……我还是觉得以前更好,不过现在也还行吧。”

猴儿的看法听听就行了,是不能放在心上的,苏杭和项山心里都清楚,如果真的按照猴儿现在的眼光从头到脚做一次搭配的话……

不敢再往下想了。

三个人说话间就已经到了校门口,也许是第一天开学的缘故,校门口还是站了不少的家长,等着自家孩子从学校出来。

实际上在校门口等着的绝大多数都是乡镇那边的中学考过来的学生的家长,抽时间把孩子送到县上,然后下午或者晚上就要回去,自然是能多和孩子聚聚就聚聚了。

当然也有少部分是家住得确实和学校比较远的,开学头几天还是家长接送相对放心些。

等以后走熟了,也有了同路一起走的同学之后,这些家长来学校的频率就会越来越低。

苏杭和项山他们倒也没有多在校园里浪费时间,反正少说还有三年的时间,以后还有的是时间聊天打屁。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