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过于平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1章 从纳新开始

“别说什么不可能,flag不要立的飞起好吧。”项山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真不是立flag,你是怎么觉得我和应如是那个姑娘有可能?”苏杭还是坚持自己和应如是绝对没戏。

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这样的。

“别嘴硬。”项山笑得贱兮兮的,“我记得我给你说过啊,我学过算命。”

“滚滚滚滚滚!”听到项山的这句话,苏杭忍不住笑骂出声,“你学的是算命,又不是看相。”

“看相也是算命的一部分啊。”项山一本正经。

“但是你绝对没有到这个水平。”苏杭看了项山一眼,伸出了自己的手,“实在不行给我看看手相,要是你真能看出来些什么,我就主动去找应如是如何?”

“不看!”项山拒绝的干脆利落,“我就要看看你以后到底怎么哭!”

“不存在的好吧。”苏杭还是坚定自己的感觉。

类似这样的对话自从项山亲眼见过应如是之后就时不时地出现一次,不外乎就是项山想让苏杭和应如是“发展发展”,而苏杭则坚定自己绝对是不可能发展发展的。

景伯宏那边这两天也消停了许多,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应如是的“警告”,虽然还是能碰到苏杭和项山,但是却也很少再说什么男神的事情了。

然后就是文学社的事情了。

原本苏杭和项山还有些担心,忽然“空降”过来一个社长,文学社的其他成员应该会有些不满意。

但是出乎两个人预料的是,文学社没有一个成员对忽然“空降”来的这个社长有什么异议。

主要是整个文学社现在算上项山和苏杭也就那么三五个人。

还都是不怎么想干活儿的。

这就……

虽然明知道可能会有坑,可是这个坑确实也未免有些太大了吧?

“准备给文学社纳新吧。”这是项山在得知文学社的现状的时候说出的第一句话。

“以前文学社还有校刊来着,这几年也逐渐少了下来,你们两个愿意的话可以试着把校刊弄一弄哦。”韩老师笑眯眯地看着眼前的两个学生。

“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你们就多操心操心吧。”

既然老师都这么说了,苏杭和项山还能怎么办呢?

只能老老实实地干活儿了呗。

文学社的人手不够,但是社团宣传还是做了的,就是不知道究竟有几分成就就是了。

苏杭和项山也只能找到景伯宏他们,问了问在他们之后宣传的文学社的成员们的宣传效果。

不出意料。

几乎等同于没有效果。

其实在听到景伯宏的那句“什么?咱们学校还有个文学社的吗?”的时候,苏杭和项山就已经知道了结果。

“硬来吧。”苏杭和项山苦笑着。

壮丁项做出了文学社的宣传海报,壮丁苏则找到了往年的几期校刊,在韩老师的帮助下加印了一部分,挑选了一个晚自习发了出去。

然后就是紧锣密鼓的纳新活动。

不得不说,校文学社的名头还是很有作用的,也不乏很多年少的孩子拥有一个并不持久的文学梦,来参加纳新活动的学生要远远超过苏杭和项山的预料。

“说不定能盘活了。”苏杭看着手里的一摞报名表。

“也别高兴得太早。”项山这一次却出离的有些悲观,“如果真的这么好办的话,文学社也不可能沦落到这个地步。”

“只不过我有些好奇啊……”苏杭想了想,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疑问,“纳新的时候分明能报这么多人,就算是只纳三分之一也不至于到没人可用的地步吧?”

怀着和苏杭同样的疑问,两个人从韩老师那里得到了答案。

“十比一?”

“老师你没有开玩笑吧?”

“前几任社长都是……”苏杭忍了忍,还是没有把后面的几个字说出来。

一个学生社团而已,就算是什么“学校三大社团”之一,十比一的纳新比确实也让苏杭异常的吃惊。

要知道,作为学校四大社团之一的最年轻的开心镖局相声小品社基本都是来者不拒。

怪不得能沦落到这种地步。

不过苏杭和项山也很清楚,每年进入社团的人数过少并不是这个社团唯一的问题,社团不具有吸引力,不能让人留下来绝对还有其他的愿意。

但是暂时来说是没有机会再深究了。

“喏,看看,应如是。”在整理报名表的时候,项山把其中的一张放在了苏杭那里,“你小子跑不脱的。”

“滚滚滚!”苏杭笑骂,顺手把应如是的报名表拿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个姑娘的字写得确实不错。

至少比苏杭写的要好。

“字还挺好看。”苏杭随口夸赞了一句,就把应如是的报名表和其他人的放在了一起。

“要不要我们走个后门,把应如是直接放进来算了。”项山笑着拿苏杭开涮,“毕竟也是你的小迷妹不是?”

“那景伯宏呢?看在是你的小迷弟的份上?”苏杭正好也翻到了景伯宏的报名表。

“看在是咱相声社成员的份上。”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相声社报文学社的成员不少啊。”苏杭感慨了一句,接着就又拿出了一张报名表。

李子童。

也是相声社的成员。

文学社的纳新活动在紧锣密鼓的筹办着,苏杭和项山隔三差五的就往韩老师的办公室跑,争取到了一个只要活动能办的起来,经费就一定少不了的承诺。

毕竟是学校的老牌社团,纳新的时间被定在了周二下午的大课间和最后一节自习课上。

来的人其实并没有收到的报名表上的那么多,但是也来了有百分之八十这样。

在韩老师的提议下,纳新采用了“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共同进行。

虽然苏杭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纳新活动还要有这么多的准备活动。

但是既然能拨经费的老师说话了,那照办就是了嘛。

看着阶梯教室里坐着的许多来参加文学社纳新的学弟学妹,苏杭和项山并不知道,这些人里居然真的有有那么几个让他们改变自己人生的人。

以及,真正稀奇古怪的高中生活,才在这一刻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