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的復元歷程
大部分來到精神健康服務的人心理上仍未準備好復元,工作員須按其具體情況,慢慢引導他們走上復元之路。
1.背景
安是一位39歲的女士,未婚。她的原生家庭有父母及兩位弟弟,父母於她就讀中四時離婚,其後母親再婚並獨自搬往第二任丈夫家中,安則與兩位弟弟同住,她跟弟弟關係惡劣,彼此之間經常出現衝突。
安的性格內向,不容易信任別人,也不太樂意分享私事。因不願與兩位兄弟同住,經常搬家,也曾與男友同居,最後遷入中途宿舍。因長期居無定所,安對人及環境較難建立安全感。
安於2009年被確診患上抑鬱症。病發時,安出現很多負面思想,有自殺念頭,家庭衝突亦使她的抑鬱症愈發嚴重。2014年,安始於中途宿舍接受復元服務,初時她十分抗拒接受幫助,入住宿舍純粹因為沒有住處,在言談間時常表示自己沒有選擇,無可奈何下才會要跟個案工作員對話。
2.介入情況
(1)第一階段:注入希望及改變動機
工作員在初階段先與安建立信任,讓她慢慢感受到工作員真誠的關懷。她在入住宿舍初期容易與人發生磨擦,且較難控制自己的脾氣。工作員須避免擔任執行紀律的角色,着重關心她的內心感受,使她感覺被接納,減少對工作員的抗拒,並慢慢建立起信任關係。
為給予安足夠的空間,工作員並沒有硬性規定見面時間,以平日在宿舍碰上時的聊天,取代在輔導室的正式面談,盡量使她感覺舒服。此外,工作員在談話過程中經常對她表達欣賞及稱讚,肯定她願意接受宿舍服務這一舉動,讓她明白這已經是踏上改變的第一步。
安起初接受服務時表現抗拒,對她來說,入住中途宿舍並遵守宿舍的規定是無可奈何的,相比住在自己家裡,經常與家人衝突,住宿舍是沒有其他選擇下的決定。在此情況下,她一直認為自己的人生「沒有選擇」。在聊天過程中,工作員發現「選擇」對安來說非常重要。首先,工作員認同她沒有選擇的感覺,然後讓她明白自己在復元過程當中之目標設定及所進行的所有活動,絕對是由她自己選擇和決定的。
這做法能有效地為安注入希望和改變的動機,使她明白自己的人生是可以自主的。及後亦助她轉個角度看,明白中途宿舍是她可以運用的社區資源,以幫助自己復元,在宿舍居住可給自己一些時間,整理自己的生活及為將來打算,這使她對自己處境有更多的了解並看到事情好的一面。
(2)第二階段:識別需要
透過讓安填寫個人能力評估表,工作員與她一同檢視她所擁有的資源、優勢,及對將來的願望。個人能力評估表能十分有效地幫助安檢視自己的狀況,發掘已有但未被使用的資源——藝術的天賦;同樣,在過程中她所缺乏的部分,工作員也協助她識別出來。
在安填寫以往經驗時,工作員了解到她自2009年病發至2014年期間,有很長一段時間未有正式工作,她對勞動市場的認知還停留在待業前的階段。例如:她以為再培訓課程只有家務助理、保安員等選擇,其實現時已很多元化,如有插花、泡咖啡之類課程,但她並沒有這方面的概念。工作員因應安的需要向她介紹有關資料,幫助她補充此部分的不足。
在這一階段,工作員也覺察到安並未預備好處理個人問題。從傾談中,工作員發現她對抑鬱症認識不多,過分倚重自己的感覺而不相信醫生,當她感覺自己情緒較好時就自行停止服藥,亦會不理性地跟醫生爭論藥物的份量與種類。此外,她對自己的情緒也有誤解,以為自己情緒已經很好了,但不察覺自己會因小事牽動更大情緒。明顯地,安有需要學習情緒管理,然而她未意識到這點,工作員此時亦給她空間,讓她先處理自己認為更重要的事。
(3)第三階段:建立及發展目標
安過去在工作上有很多失敗經驗,要不面試失敗,要不上班一兩天便感覺應付不來而很快辭職,很多時候是人際關係上的困難。這些失敗經驗令她只看求職廣告,而不敢作出實際行動去求職,也害怕與人相處。
個人能力評估表的其中一部分是填寫個人想達到的目標,這裡安寫下了三個目標:①成功找到工作;②改善與人的相處;③獨立生活。詳細了解後,工作員發現安與許多復元人士的想法一樣,認為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有工作就有精神寄託,精神狀況和各樣事情都自然會好,也就可以獨立生活了。但因她長期未能成功就業,一直處於求職失敗感到氣餒及情緒困擾的惡性循環中。此外,她消極的情緒處理方式,也形成不能與人和諧相處的惡性循環。所以,她需要優先處理其情緒問題,以脫離惡性循環的僵局。在這個階段,工作員的主要工作是協助她把優次排列好。
工作員使用了認知行為治療常用的技巧——惡性循環圖,讓安認知其惡性循環是如何發生。以她平日在宿舍與人相處的事件為例,安與宿友或職員相處時很沒耐性,一言不合就發脾氣,不發一語拂袖而去。且她習慣把情緒壓抑,沒有妥善宣洩,衝突之後她又害怕別人對她有負面評價,情緒更加受困,這樣的模式一直重複出現。當安對工作員較為信任後,工作員可向她反映當她發脾氣時對方會有何感受,她可以用怎樣更好的方式表達情緒。藉此,安漸漸明白學習管理情緒的目標較尋找工作優先,且這與人和諧相處密不可分,能穩定工作,經濟上便可令自己獨立生活了。
另外,工作員亦使用認知治療的工具——身心思維分析表,透過分析一些與職員相處時的事件,她認知了自己在事件中的思想模式,發現自己經常跌進「猜度人意」的思想陷阱中,容易猜想職員不喜歡她。當聽到職員的回應,才知道自己所想的並非事實,她的猜想經常給她帶來負面情緒。
最後,安將自己的目標優次重新訂定如下:
①學習情緒管理和與人相處時的態度及方式;
②重新投入工作,有穩定收入;
③獨立生活,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4)第四階段:探索內在及外在資源
透過個人能力評估表,安發現了自己很多內在資源,亦知道環境中有甚麼外在資源,和可以怎樣取得這些資源以幫助自己復元。
在內在資源方面,她重新記起自己對畫畫、插花等藝術活動很有興趣,亦有藝術才華。工作員得知後,常邀請她參加宿舍的藝術活動小組,在活動中她十分享受,也獲得許多讚賞,這令她很開心和滿足。這些新的經驗使她知道自己有不少才能,只是因患病而放下和忘掉了。
一些曾被安視為障礙的東西,隨着時間過去變成了她的外在資源。因她愛靜及怕麻煩別人的性格,安不喜歡和很多人相處,故入住宿舍令她最難受的,就是人太多、缺乏私人空間。當她參加宿舍的藝術活動後,她在人群中得到許多認同、欣賞與稱讚。其後她又漸漸發現,宿舍裡聚集了不少同樣經歷過情緒困擾的人,而這些朋友比其他朋友更能了解她的感受,是很好的傾訴對象。於是宿舍的朋友漸漸也成為她的外在資源。此外,工作員亦介紹安參加與藝術有關的再培訓課程,擅用這些外在資源,發展其個人興趣和能力。
(5)第五階段:設定任務、策略及計劃以達成目標
在這個階段,安與工作員已有一定的互信關係,她對改變的動力亦大大提升,會主動尋求改善方法。此時工作員便可運用更多認知行為的工具介入,更深入地幫助安改善情緒,邁向自己的目標。使用的技巧包括:情緒溫度計、身心思維分析表、五常法、建立成功經驗等。
以五常法為例,容易猜度別人不喜歡自己的安,遇到與人相處的困擾時,懂得了常反問自己,是否真的有證據證明別人不喜歡自己呢?藉此幫助自己及時逃離思想陷阱,避免了負面情緒的困擾。
工作員又幫助安記錄自己成功處理問題的經驗,詳細分析其中歷程,相對惡性循環圖,她也畫出一個新的良性循環圖。
善用的優勢方面,工作員邀請安在節日時為宿舍進行佈置,由設計至佈置工作,她都應付自如,且效果甚好。這十分有效地使安發揮所長、建立自信和能力感。
(6)第六階段:識別對於達成目標的個人及環境障礙
到第六階段時,已可以在安的身上看見明顯改變,她也能清楚了解自己的狀況。在達成情緒管理的目標上,安的障礙是她很難相信別人的性格,因為過往有太多與人相處上的負面感覺與失敗經驗,這使她對主動建立友好關係十分謹慎。有一次,安例外地給一位曾與自己發生過衝突的舍友送上小禮物示好,該舍友給她的反應非常正面。工作員利用這一真實經驗,讓安明白人際關係並非如她所想的,以往她認定別人不喜歡她,關係交惡了或曾有嫌隙之後就無法再修補,工作員把她這經驗擴大,令她這方面的想法不再僵化,更富可能性。
(7)第七階段:持續檢討及回應
工作員在協助安復元的整個過程中,均持續地使用認知行為介入法的工具去記錄她的改變和所帶來的影響。例如,每次與她會面時用情緒溫度計讓她具體知道自己情緒的改變,也常常用身心思維分析表與她一起重新審視所經歷過的事情。此外,工作員也持續給予安回應,一方面令她確知自己已有改變之處,另一方面,也會在她的老問題出現時成為提醒。
3.成果
通過復元導向的認知行為介入法,經歷了以上七個階段,安的情緒有了明顯的改善,發脾氣的情況大幅減少,也樂於與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安為自己所訂立的三個目標,均有很大程度的達至:
①由於她的情緒問題得到改善,人際相處同時變好;
②在計劃進行期間,安已能穩定地工作,且任職已持續半年;
③在各方面穩定後,工作員將會協助她申請公屋,所以,她正邁向獨立生活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