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世界五千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92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是一句至理名言。它激励着人们掌握知识,向科学进军。这句名言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的。

1561年,弗兰西斯·培根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博学多才、精明能干,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掌玺大臣;母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精通几国语言,曾将不少拉丁文名著翻译成英文。培根的父母十分崇尚教育,他家的餐厅壁炉上面长年悬挂着一张“教育使人进步”的条幅。培根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培根从小身体不好,性格内向。但是他酷爱学习,喜欢思考问题,常常独自一人躲在僻静的角落里埋头苦读。父亲十分钟爱他,经常带他到王室去游玩。伊丽莎白女王见他举止文雅,谈吐不凡,也非常喜欢他,亲热地称他为“小掌玺大臣”。

十三岁时,父亲送他到剑桥大学读书。一次,他在校园里散步,心中感到很烦恼,因为在大学里没有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他读的剑桥大学,虽说是欧洲的一流大学,但也被“经院哲学”(一种为神学辩护的哲学,专门论证宗教教条的正确)统治着。学校里充斥着神学的争辩,思想僵化,方法老套。他觉得在这样的学校学习简直是有害而无益。

这时,培根看见地上有一队蚂蚁正在搬家,众多蚂蚁忙忙碌碌地工作着。培根仔细地凝视了很久,若有所思地对自己说:“对!我也应该这么做,抛弃那些高谈阔论,从事情的最细微处着手,用实践去验证一切!”

培根立志从事实验科学以后,在实验室和图书馆内默默地度过了十几年。他根据自己的亲身观察和实践,总结了不少科学结论。1597年,培根的处女作《论说文集》问世。该书出版后,风靡一时,多次再版,从而激发了培根的创作热情。1625年再版时,这部书已由最初的十篇论文增至五十篇。在这部著作里,培根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绝妙的、富有哲理的格言和警句,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例如:

“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漠。”

“最能使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劝。”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

“过分求速是做事情最大的危险之一。”

1620年,培根的又一部新书问世了,这就是他的代表作《新工具》。在这本书里,培根最早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认为,只有掌握科学知识,才能改造和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他还提出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强调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最终获得知识。因而,培根被人们认为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为了表彰培根作出的贡献,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授予他子爵封号,并封给他大法官的职位。名誉和地位并没有使培根停滞不前。他把人们思想上的一些谬误、偏见,总结为四种“假象”。

一天,国王召见培根。他问培根:“培根先生,听说您最近总结出了人生的四种‘假象’,我很想听听你的见解。”

培根回答说:“陛下,臣所说的四大‘假象’,第一种是‘种族假象’,即混淆人类本性和事物的本性,而以人的感觉作为万物的标准;第二种是‘洞穴假象’,就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所受的教育以及所处的环境来认识事物;第三种是‘市场假象’,也就是咬文嚼字,玩弄概念;第四种是‘剧场假象’,即恪守传统、迷信权威。陛下,这四种‘假象’都是阻碍人们获得科学知识的囚笼。”

听罢这一席话,国王对培根的智慧更加赏识。

培根离开王宫,又回到实验室。他在思考新的问题,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获取知识?他认为,要发现事物的奥秘,除了进行深入的观察,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培根把这套方法总结为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的理性方法,并称之为“归纳法”。

1621年,培根六十大寿,在生日晚会上,一位贵妇人问培根:“培根先生,您的归纳法,如果用形象的言语来表达,应该怎么讲?”

贵妇人似乎想给培根出一个难题。

培根幽默地答道:“不做只收集材料的蚂蚁,也不做从自身抽丝结网的蜘蛛,要做既采蜜又加工的蜜蜂。”

1626年3月底的一个寒冷的日子,培根乘马车郊游。当时他正在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白皑皑的雪地时,他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就地进行一次实验。他从一位农妇那里买来一只母鸡,当场将鸡杀掉,并亲自动手将雪填进鸡的肚子。不幸的是,他虚弱的身体禁不住风寒,支气管炎病复发了。回家后,培根的病情急剧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