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图书馆服务的特点和内容
一、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随着社会与科技水平的发展及计算机和网络快速普及,图书馆的服务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主要有:
(一)服务虚拟化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在虚拟馆藏资源和虚拟信息系统机制上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逐渐形成。这种虚拟化的服务彻底改变了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线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图书馆的服务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和虚拟的信息环境中。通过网络传输,图书馆既可以利用自有或自建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又可以利用电子邮件资源、网络新闻资源、FTP资源、WWW资源、Gopher资源等多种互联网资源,这种无形的、即时的虚拟化信息服务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成为可能。因此,服务虚拟化包括服务资源的虚拟化(即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和服务方式的虚拟化(即由面对面的阵地服务转变为面向虚拟读者、虚拟环境的服务)。其实质是图书馆由向具体人群提供实体文献服务,转变为向非具体化读者提供虚拟的数字服务。
(二)文献多样化
随着数字资源的急剧增长,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已呈现出印刷型文献与联机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网络化信息资源并重的格局。信息载体多样化的发展打破了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格局,也改变着读者利用文献的习惯与观念。读者对信息载体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印刷型文献,单一的纸质文献及其传递方式已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读者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地转向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同时,以现代视频技术为手段而大量涌现的数字视频信息资源,也为人们获取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创造了条件。因此,文献多样化使得图书馆在文献保存、信息交流和教育的基础上,极大地拓展了服务空间,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三)信息共享化
由于网络及各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逐渐从习惯于依靠自己所熟悉的一个图书馆获取信息服务,走向依靠图书馆联盟乃至基于共享技术整合在一起的泛在云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现代图书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存在的信息实体,而是整个社会信息网络的一个个节点。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服务有了越来越大的空间和自由,其交互需求与作用也越来越大。共享思想与共享技术使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现代图书馆服务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特征。
(四)需求个性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需求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提高,读者对信息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越来越突出。而图书馆通过专业馆员队伍素质的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综合保障能力的快速提高,为读者提供定制化、自助性、全天候的个性化服务,已成为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样的服务过程中,读者的自主性得到张扬,个性得到满足。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正逐渐成为图书馆界追求的服务新理念。
(五)交流互动化
图书馆借助网络与通信技术与读者建立起了十分便捷有效的交流关系。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读者的信息需求动态;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自由地向图书馆表达具体的信息需求。图书馆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通过有目的地搜索、过滤、加工、整理,形成信息集合,以多种途径与形式主动发送到用户终端,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读者则足不出户就可直接、快捷地从图书馆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减少了操作的盲目性;同时,读者还可以把个人的文献资源通过信息共享空间等渠道上传后提供给图书馆和其他读者,使图书馆与读者双方建立起通畅的互动交流机制。
(六)服务多元化
图书馆通过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建立的网络服务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开发、组织和控制调度状况,使读者可以方便地按主体客观需求在网络环境下集中获取所需信息,即在网络中将各类信息获取方式融为一体,实现信息交流、查询、获取、阅读和发布的一站式集成化服务。在空间上,用户不仅可以到图书馆享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优越的读者服务,更可以不用亲自到图书馆,在家里或其他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通过注册就可进入图书馆网页,查阅信息资源,变远距离为近距离,跨越空间的界限;在时间上,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访问图书馆,也可以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同时检索和借阅注册过的多家图书馆的资源,通过搜索、筛选,获得他认为最需要、最合适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图书馆服务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全天候的特征。
二、图书馆服务的内容
在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围绕服务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工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研究读者
研究读者是开展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它包括研究读者的文献需求和阅读规律两个主要方面。读者是图书馆这个社会组织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是图书馆得以存在的根本。读者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需求和利用规律,最直接、最具体地体现了社会的需要,它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展读者研究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读者需求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并对读者动机加以正确引导,不断改善和拓展读者服务的方式和服务领域,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1.读者的文献需求研究
研究读者的文献需求就是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在阅读需要、阅读目的、阅读过程中的特点及其规律进行研究。一般来说,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同,读者在不同时期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不同,其阅读的目的也不完全相同。此外,现代图书馆还需要特别关注读者对不同类型文献的需求差异、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差异,以及不同信息环境下的文献需求差异。
2.读者的阅读规律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读者心理及行为规律进行研究,即对读者在鉴别、提取、利用信息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和阅读规律进行研究,它既包括对读者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研究,也包括对读者对文献的选择行为和文献获取行为的分析、对读者使用各类型信息资源特点的研究、读者阅读效果的评估等。另一方面,要对读者信息素养及信息意识进行研究,包括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对读者文献需求意识的影响、社会环境与读者需求结构的关系等。
(二)组织读者
组织读者是图书馆为实现服务和管理目标而围绕服务工作实施的管理措施。它的主要任务是读者队伍的组织与发展,包括确定读者服务范围与服务重点、制定读者发展规划与计划、定期发展与登记读者、划分读者类型、掌握读者动态、组织与调整读者队伍等。
组织读者应根据图书馆的任务变化和环境变化,不断研究和掌握读者变化而展开。只有把握住读者的阅读规律,掌握读者的阅读需求,才能使图书馆服务不断与读者的需求相适应,使图书馆服务管理方式的变革与读者需求的变化同步,才能找出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发展读者队伍是组织读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拥有规模化的读者群体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拥有了广泛而确定的大量读者,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管理才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通过大量的高水平服务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式有很大差别。高校图书馆是为本校服务的信息机构,因此,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成分比较单一,主体是本校的师生员工,其读者的确定和发展通常可通过读者账户注册实现。学校的师生员工只要进行简单的读者登记,由图书馆发放标明其基本身份信息的借阅证就可以成为图书馆的正式读者。研究单位、机构等图书馆的读者发展方式大体与高校图书馆类似。而公共图书馆是面向某个行政区域内所有公众的,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十分广泛,读者的构成也比较复杂,需要在有服务需求的个人或团体向图书馆提出注册请求的基础上,由图书馆根据办馆的方针、任务、规模和条件以及读者的阅读需求特点等确定是否授予申请者享受本图书馆的权限,只有符合本馆读者发展条件的申请者才能通过注册成为正式读者。
受读者文化层次、信息需求、年龄、职业、工作任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期望和要求存在很大差别。并且由于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不同,资源、人员、环境和经费也很有限,图书馆需要在研究读者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不同类别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权限规则,以及读者管理系统的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将庞大的读者群划分为在某些方面具有需求共性、使用行为共性的读者群体,从而在普遍服务的基础上实现针对不同需求的差别化服务。
读者发展、细分、管理的成果一般都通过图书馆的读者注册与身份认证管理系统固化下来。这既是了解读者、研究读者的重要资料,也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数据,更是评价图书馆绩效、制定发展规划、进行服务与管理改革的重要基础。
(三)组织服务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在深入研究和准确掌握读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图书馆实现社会价值和最终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图书馆中最具活力、最富创造性的工作。组织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读者服务方式、扩大读者服务范围、增加读者服务内容和提高读者服务水平等几个方面。一个图书馆以何种方式服务于读者,主要取决于本馆的性质、规模和读者需求,而且还要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是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利用馆藏资源、馆舍设备以及环境条件,有区分地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包括文献查询、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复制服务、咨询服务、检索服务、定题服务、编译服务、报道服务、展览服务、情报服务等。由于读者需求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几乎所有图书馆都根据自身特点,以这些服务方式为基础,组织建立起多类型、多级别的综合服务体系,以有效地满足各类读者对文献的不同层次需求。帮助读者解决在学习、研究、工作中选择书刊、查询资料以及获取知识信息方面的各种具体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传统的服务转向了现代化数字图书馆服务。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为读者提供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方向。这方面的服务包括资源检索、全文浏览、文献下载、自助借阅、虚拟参考咨询、网上读者调查、资源导航、特色数据库、移动阅读、用户文件上传与共享、个人学习空间、用户意见征集与实时交流等。
总之,图书馆服务的组织应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发展水平来决定,总的要求是用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最多的读者提供最好的信息资源。
(四)宣传辅导
读者宣传辅导工作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体现。它包括读者宣传、读者辅导以及读者培训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读者宣传
读者宣传是图书馆对读者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宣传的目的是在了解和研究读者阅读需要的基础上,主动向读者揭示、推荐信息资源的形式与内容,宣传先进思想、科学知识、职业技术以及广泛的文化信息,通过多种形式,把读者最关切和最需要的信息及时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服务,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读者辅导
读者辅导是指针对不同读者的具体情况,有区别地为读者答疑解惑、排忧解难。读者辅导需要图书馆员充分掌握信息资源的特点,熟悉图书馆各项服务流程,了解读者行为习惯和信息需求心理,在读者利用图书馆各项服务的过程中,积极影响读者选择阅读范围,引导他们正确地选择信息资源内容,帮助他们学会利用信息资源和图书馆,有针对性地为每位读者提供帮助和信息技能指导,以促进读者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及阅读效果。
3.读者培训
读者培训是指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共性需求,通过开展讲座、参观、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帮助某一读者群体提高使用图书馆及其资源的技能,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培训读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读者的情报意识,激发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欲望,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到图书馆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是终身学习的场所;二是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和检索情报的技能,帮助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及其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资源。
(五)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是指对图书馆读者工作部门的业务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包括读者服务对象管理、读者服务人员管理、读者服务设施管理三个方面。它具体包括制订读者发展的政策和计划、服务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人员配置、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人员分工与业务流程设计优化、合理组织藏书、改进服务手段、采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手段、完善服务体制等工作。服务管理为读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方便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保证图书馆服务工作健康地向前发展。
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其中,组织与研究读者是开展一切读者服务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科学组织各项服务工作,构建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灵活多样、富有生机的读者服务工作体系,是实现读者服务工作目标,体现图书馆社会价值的根本保障;组织各项宣传辅导活动,开展卓有成效的读者教育是提高读者素质、增强信息能力,从而提高读者服务工作成效,充分发挥图书馆效能的有效途径;加强图书馆服务管理,是顺利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有效实现上述任务的制度和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