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国重要农产品市场购销体制和价格机制逐步理顺,以市场调节为主的价格机制基本形成。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中国农业生产和组织方式经历了重要调整,部分重要农产品价格涨跌加剧、波动频繁,给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运行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问题,加快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书是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12年度重点课题成果《新形势下完善我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研究》报告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从重要农产品与主要农产品的概念差异出发,界定了重要农产品及价格调控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面临的新形势,回顾并系统评价了储备吞吐、进出口等现行价格调控政策效果,针对粮、棉、油、糖、生猪和部分蔬菜,围绕价格调控机制关键要素,进行了价格调控机制框架的系统设计。在课题报告形成过程中,课题组先后赴四川省成都市和仁寿县、江西省南昌市和泰和县、北京市大兴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聘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对全国21个省市的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课题总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六份专题报告、一份调研报告和一份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其中调研报告《对四川、江西、北京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情况的调研》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课题验收后,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并上报有关决策部门,并根据部门反馈意见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
农产品价格调控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研究作了一些拓展:一是系统提出了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综合性思路,按对外依存度将重要农产品分为自给型和外向型两类,分别对粮食、生猪、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同时对蔬菜价格调控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二是首次对重要农产品、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内涵进行了理论界定,通过与主要农产品概念的比较分析,对概念性问题进行了廓清。三是对重要农产品价格变化的新形势提出了一些新判断。如,部分重要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下降;“区域性生产”、“全国性消费”放大价格波动风险等。四是基于全国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约600份调查问卷,定量评价了储备吞吐、进出口调控等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效果。五是设计了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框架,明确了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的主体结构、手段体系和合理波动区间,并提出了粮棉油糖定量收储与差价直补相结合、滑准税向食糖延伸、生猪调控先启动、后备案等新的政策建议。六是采用计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剖析了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调控政策效果,改进了现有文献主要采用定性方法的不足。
在本书付梓之际,感谢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方言副司长、价格司万劲松处长、中央政策研究室曹利群处长、宏观院产业所、学术委员会多位专家及科研部相关人员对课题研究提出的宝贵意见。课题调研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张俊峰处长、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杨春华处长、北京市农业局程晓先处长予以大力协调,四川省发改委农经处、价格处及经济发展研究院、江西省发改委农经处和价格处、北京市大兴区农委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对课题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与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本书的研究能推动对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问题的更深入思考和认识,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限制,本书仍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读者不吝批评。
课题组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