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初心,践行沟通的极简主义
2019年年底,我接受人民邮电出版社编辑姜珊的邀请开始动手撰稿《学会说话》《交互式对话》这两本书以及《读懂人心,学会说话》的微课。期间,我在猎聘网听了日本稻盛和夫思想的传播者——“盛和塾”星野周先生的分享并与之交流。交互式对话的“五大信念迭代”就是受稻盛和夫先生“奇迹重建”的启发而最终成型的。五大信念迭代在我看来是交互式对话的核心“灵魂”。之后,计划“闭关”写作的我和大家一样,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我一个人独自被隔离在北京家中,经历了人生中最难忘的“艰苦时光”。《交互式对话》是这段时光赠予我的人生礼物。
√回归至简,从“我”到“我们”的对话之道
78岁的稻盛和夫先生,被邀请出山,重建“日航”。这家病入膏肓、无人敢接、濒临破产的庞然大物,最终由稻盛和夫先生这个航空业的“门外汉”重建起来。
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一书中写道:
人类靠科学技术构筑了高度的文明,享受了富裕的生活,然而这方面的成功却导致了另一种结果,就是人们忘记了人的精神、人的心灵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了新的问题,比如破坏了地球的环境。
我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将事物考虑得过于复杂,但是事物的本质其实极为单纯,真理之布由一根根纱线织成,因此我们把事情看得越单纯,就越接近真实,越接近真理。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极为重要,这可称为一条人生法则,这条法则同样适用于经营。
这些论述和星野周先生的分享,让我联想到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戴维·伯姆(David Bohm),他在《论对话》(On Dialogue)开篇中写道:
过去几十年来,现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广播、电视与飞机、卫星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连接全球,使得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几乎都可以在瞬间彼此相连。然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日渐隔阂,彼此间的沟通以空前的速度变得每况愈下。如今这样的情形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而如果成功沟通的背后也有一个最单纯的本质,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可以穿越纷繁的“对话套路”和“干货”,成为织就沟通之布的一根根纱线。那么,这些原则又该是什么呢?
沟通是关于“人”的交互。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稻盛和夫先生说:“敬天爱人。”那么,在这个追求效率和自我实现的时代,重建成功对话的原则是否可以遵循一个简单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从“我”看向“我们”。
√看向东方,打破追求效率的狂热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追求卓越和高速发展的狂潮中也出现了大量警报的信号,警钟敲得越来越响。那时候,他们开始把眼光投向东方,试图寻找答案。
在经典的管理学著作《管理百年》(The Management Century)中有一段阐述:
西方管理者从来没有准备好采用非线性思维的终极工具。他们总想着要衡量什么,要做些什么努力,要抓住些什么……问题在于我们一味沉迷于管理工具,却忽视了管理艺术,我们的工具侧重于衡量和分析,我们可以衡量成本,但光靠这些工具,我们并不能准确地阐明和衡量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员工价值所在。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在业务研究详尽的规划体系、严格的财富分析上,就会使管理丧失灵魂,也会失去对客户的重视。
每每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就好像置身于当下“不可以输在起跑线上”“那些比你优秀的人都比你更努力”的焦灼之中。我们在努力地抓住一些东西的时候,是否也丢失了“灵魂”呢?在沟通的训练中,我们是否也沉迷于沟通工具,忽视了沟通的艺术,把焦点放在了“话术”和“动作”上而丧失了沟通的初心?
西方组织其实早已看到并努力打破“效率”的魔咒,进行管理的回归,进行对人性的回归,进行对简单的回归。正如通用电气在讲述成功的原因时所说的不过是尊重常识:“保持简单,彼此尊重,在工作中尽量寻找乐趣。”彼得·圣吉说:“未来真正出类拔萃的组织将会是那些探索出如何让各层级员工自觉学习,发挥出最大潜能的组织,这也是对人的成长和本性的一次回归。”
彼得·圣吉的挚友奥托·夏莫(Otto Scharmer)教授,在观察彼得的学习型组织实践中发现:一些案例成功了,另一些却失败了。通过分析那些失败案例的根本原因,他深刻认识到在这样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如果不彻底改变人们头脑中的底层操作系统、心智模式,任何真正的系统性变革都无从谈起。奥托教授在和我国的南怀瑾先生等人的一系列对话中,不断体悟和探索,提炼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U型理论”,探索内在自我的革命性转变。
交互式对话的U型模型,也恰似那条美丽的弧线。
√砥砺前行,在喧嚣之中不忘初心
疫情过后,我的导师徐凯文教授在大儒心理书院与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共同启动了“联爱护心”大型灾难心理健康公益培训,并积极推动公益热线、灾后心理创伤治疗及专业人士的培训工作。我完成书稿后,也应邀去给热线人员做沟通训练。
徐凯文说:“如果让我现在来解释人为什么会出现心理困扰,我会觉得是因为人迷失了本性,我们以为外在的物质可以带来快乐和幸福,然后去拼命追求那些快乐。其实如果回到人本真的状态,那些物质与权力的困扰是不存在的。”
那么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有关“说话”的困扰又从何而来呢?
在职场中,我们可能会反抗老板,认为自己说的话就是心里话,必须维护自己的尊严,可是后来发现领导把一些重要任务派给了别人。在生活中,我们都不知道说了什么,就把别人“得罪”了。还有的人,面对不想做的事,总是不能拒绝,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下去,然后边做边拖延,决心下次一定拒绝,可是下一次又无法开口。就这样在做与不做、说与不说之间无限循环。
我们每天都在跟别人对话,说话的方式就是我们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我们过得不舒服,其实可能是说得不明白、说得没效果、说错了话也不自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跟自己对话。我们若丢失了自己,就会言不由衷、词不达意,或者即使夸夸其谈却难掩内心的空虚。
言由心生,每一句话的背后都闪耀着我们的本真。
愿你我把对话作为修行,于喧嚣之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