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看出一生的祸福——独具慧眼
第一节 眼力让你静如止水,动如脱兔
面对同一件事情,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开始并不着急,也显得比别人要慢一些,但是不久以后我们却惊奇地发现,他们竟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实这些人之所以慢,并不是他们反应不够快,而是在用心观察。
一个做事用心的人,在看到事情的本质之前静如止水,当他们看清楚事情的真相以后就会迅速行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有好眼力,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好眼力,就不可能透过表面看到事情的真相和本质。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桑德福·威尔是世界著名的花旗集团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他是一个具有非凡眼力和魄力的人。
有一次,花旗集团经过董事会的决定想要收购著名的旅行者集团,双方已经开始谈判。但是就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另外两家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希望能拿下旅行者集团。这两家竞争者也开始和旅行者集团接触,并开出了比花旗集团更高的价格。面对这样的价格,旅行者的管理层开始心动了。
其实,这两家竞争者出现的时候桑德福·威尔就已经注意到了,但是他并没有急于采取行动,而是在观察这两家竞争者的举动。一直到这两家竞争者开出了比自己更高价格的时候,桑德福·威尔明白自己必须行动了。
桑德福·威尔马上找到旅行者集团的董事会,和他们进行谈判,用比这两家竞争者更高的价格打动了旅行者集团,并且迅速和旅行者集团达成了协议,最终在两家竞争者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收购了旅行者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桑德福·威尔的行动并没有和董事会商议。因为他知道,董事会讨论需要经过很长时间,这样他们会失去最好的机会而带来巨大的损失。因为在这个时期,时间就是商机,耽误一分钟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桑德福·威尔真是一个具有非凡眼力的人。说他具有非凡的眼力,是因为他能第一时间发现竞争对手的介入,能在最恰当的时候出手,能抓住机会迅速完成收购,最终让两家竞争者无功而返,他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确实就是这样,商场就是战场,可能你比别人只晚了一分钟,而别人成功了,你却是失败者。一个具有眼力的人,一定是在最应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并且迅速行动去解决战斗,这样的人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犹豫是很多人的常态,因为在做事情的时候拿不定主意是很正常的。但是想要成为一个有眼力的人,就必须学会伺机而动,在不需要介入的时候默默蓄力,在需要介入的时候迅速行动,这样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其实,越是精于做事的人,就会越用心思,有的人就能看明白其中的奥秘,这样的人才有眼力。因为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并且能抓住机会。这样的人往往不动则已,动则全力以赴,对于他们来说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锻炼自己的眼力,在事情发生以后不要急于投入其中,而是停下来仔细地想一想、看一看。用心去钻研,你可能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当你看清楚事情的本相时再去行动,就会发现解决问题原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
第二节 谋小局与谋大局的眼力
清朝时期的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写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里的全局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局,而一域指的就是小局。大局与小局的论断经常出现,大局和小局的关系是小局一定要服从大局,如果你只能看到整件事情的局部,自然就不能看到大局,即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叶障目”的人不在少数,能看到大局的人其实并不多。
能看到大局绝对需要你的好眼力,因为看清楚大局相对于看清楚小局来说要艰难得多,所以能看清大局的人要少得多。而只有那些能看清楚大局的人才会一直向着目标出发,对于暂时的成败并不看重。
说到谋小局和谋大局,历史上就有这样真实的案例。
拿破仑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曾经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称雄欧洲。但是在他复辟的时候因为一个错误的任命,直接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这次任命就在著名的滑铁卢战役之时。
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任命了格鲁希。其实格鲁希的军事才能并不差,因为他上过炮兵学校,成绩也很不错。虽然他出身贵族,但并没有贵族的纨绔气质;相反他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才逐渐成为法国高级将领的。
他曾经为拿破仑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才得到了拿破仑的信任,在滑铁卢战役中能够统领法国一半的军队。
其实,在滑铁卢战役开始之前,拿破仑已经规划好了一切,作战方针很简单,就是自己带领军队亲自作战,抽调其中一部分人去追击普鲁士的士兵,防止他们和英军会和,增强盟军的力量,避免给自己造成大麻烦。
当时担任追击任务的将领就是格鲁希。
格鲁希开始追击普鲁士士兵时,拿破仑也开始了自己的战役,但是战局和拿破仑预想的并不一样,因为盟军对他进行了顽强的阻击。双方的兵力相当,拿破仑将自己所有的军队都投入到战场上,而对面的守城部队也倾尽了所有,所以战斗处于胶着状态。
战场当时的情形是,不管是进攻的法国军队还是守城的盟军部队,谁的援兵先到,谁就有可能取得最终胜利。而格鲁希率领的一半法国军队这时候正在漫无目的地寻找,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找到普鲁士逃走的军队。在拿破仑最为艰难的时候,格鲁希却在坚守拿破仑的命令,继续追击普鲁士军队,即便他什么也没有找到。
当时几乎都能听到整个战场的枪炮声,格鲁希的部下们也一再建议格鲁希去增援拿破仑,但是他没有从全局出发。因为他接到的命令就是追击,他相信拿破仑是正确的,这就限制了他观察全局战况的眼睛,他只相信拿破仑的战略,而没有发挥自己一个军事将领的才能。
最终,格鲁希没有去支援拿破仑,而盟军的援军迅速赶到,拿破仑的军队本来就已经是强弩之末,在援军的打击下迅速溃败,拿破仑的百日王朝覆灭,再次被放逐。
可以想象,如果格鲁希没有被拿破仑的命令限制,而是从全局出发,他必然能增援拿破仑,失败的可能就不是拿破仑了,至少他不会失败得这样迅速。
怎奈格鲁希在拿破仑的光环下失去了大局观,没有发现大局的走势,成为整个战争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面对比我们职位高、能力强的人,很多人都会产生服从的心理。其实他们所做的事情和决定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因此我们一定不能被他们限制住,一定要有大局观。
有人说你有什么样的眼界就有什么样的格局,你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成就。谋小局的人只能在一时取胜,谋大局的人则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一个人想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就必须有能看到大局的好眼力。只有这样才能从全局出发,游刃有余。
但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大局观的,有善于谋大局的人,就有善于谋小局的人。想要做到最好,除了自己要有大局观,还需要手下有善于谋小局的人,这样才能战则必胜。
第三节 可以不善打仗,但要善于统将
不只是商场如战场,人生其实也是一场战役,真正能在商场上和人生中取得成就的人,必定是眼力很毒的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你不但要在商场上和人生中发现机会,还必须发现能帮你抓住机会、走向成功的人。
不管你是企业老板还是高管,或者你只是一个普通人,当你发现机会以后,自己却无法完成,这就需要别人的帮助。是否能够选择正确的人,就要看我们的眼力是否独到,因为只有那些适合的人才能助你成功,选择了错误的人则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选择一个正确的人还是选择一个错误的人,关键靠的就是眼力,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的人选择了正确的人,所以争得了天下,有的人选择了错误的人,所以导致江山易手,这是眼力发挥的作用。
刘邦得天下就是很好的例子。
汉高祖刘邦在起义之前仅仅是沛县的一个小亭长,但是这个身份并没有阻碍他取得天下。而在建立大汉朝以后,刘邦有一次在宴会上和群臣进行交流,说出了一番流传千古的话。
“如果说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本事,我是比不上张良的。如果说到镇守国家,安抚百姓,给大军供应粮草而不耽误事,我的能耐是比不上萧何的。如果说到统领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的能耐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世的豪杰,也是当世最为优秀的人才,我能任用这三个人,才能有幸取得天下。”
刘邦的眼光确实非常毒辣,能在龙蛇混杂的年代发现这样三个不同方面的人才确实非常不容易。可见刘邦用人之精,眼光之毒,所以说刘邦能够取得天下也不是偶然的。
其实刘邦是这样的人,韩信很早就知道了,两个人的一次对话就能很好地证明。
当时刘邦和韩信在一起聊天,说到了统兵打仗的事情,于是刘邦就问韩信:“你说我能统领多少兵马?”
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统领十万兵马,多了就不行了。”
刘邦又说:“那你看你能统领多少兵马?”
韩信说:“我带兵当然是越多越好。”
刘邦说:“那么为什么我不善于统兵,却做了皇帝,你善于统兵却成了我的臣子?”
韩信说:“陛下您不善于统兵,但是您善于御将,所以您才能成为皇帝。”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
事实确实如此,说到用兵,十个刘邦绑在一起也比不过韩信;说到谋略,刘邦在张良面前也是毫无还手之力;说到治国理政,为大军提供粮草,萧何绝对能落刘邦好几条街;但是说到统领自己手下的人,三个人绑在一起也不是刘邦的对手。
说到了刘邦就不得不说他的老对手项羽。项羽这个人确实是一个盖世英雄,但也仅此而已。他最后的失败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他的眼力确实很差,连身边的人才都笼络不住。
项羽的身边也并不缺少人才,但是项羽却不能发现这些人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他看不清楚自己。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盖世英雄,认为刘邦这样的跳梁小丑最终是不可能战胜自己的,正是这种自大蒙蔽了他的双眼。
范增是当世奇才,出谋划策的功夫并不比张良差,而项羽却不能用好这样的谋士,只能说自己的眼力有问题。因为就能力来看,范增的本领是顶尖的,如果善加利用,项羽取得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没这种眼力一切都是空谈。
刘邦和项羽是老对手,但是有眼力的人都知道,项羽会是最终的失败者,因为他太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行,从来不会发现身边的人。但凡这种人,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败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是全才,什么都会。
因此,我们可以不善于做一件事情,但是一定要能够找到善于做这件事情的人并为我所用。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做什么都想亲力亲为,到最后自己累得半死还没把事情做好。有些人什么都不做,却能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想要成为后者,就需要我们有眼力,没有一个好眼力不可能看清自己能做什么,没有一个好眼力也不可能找到能够帮助我们成功的人。
第四节 感情用事那就划不来了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难免会感情用事。但是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感情用事,就会受到限制。这种限制会蒙蔽我们的双眼,非常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尤其是在进行重大决策的时候,甚至会影响一生。
在我国的历史上,就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因为感情用事,不但输了事业,还搭上了性命。
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和张飞是三兄弟,一起打天下,感情非常好。三兄弟的关系被后人形容为:出则同车,睡则同席。
刘备占领益州和汉中后,进位汉中王,关羽和张飞自然成为心腹,关羽更是镇守荆州重镇。荆州这个地方比较特殊,是刘备从孙权那里借来的,并以此为根据地发展自己的实力。
但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借了荆州,自己实力得到了发展,但是就是不还给孙权。于是,荆州问题就使孙权和刘备产生了重大隔阂,关羽在这里镇守,自然就成了孙权的眼中钉、肉中刺。
后来关羽看到机会去攻打曹操,曹操战败,但是就在这时候孙权偷袭了荆州,关羽失去了后援支持,败走麦城。之后,关羽无处可去,最终被孙权杀了。自己的结拜兄弟被杀,刘备很着急。
刘备要找孙权报仇,但是诸葛亮不同意,因为从大局出发,当时曹操的实力最强,孙权和刘备实力较弱,两家需要联合起来才能对抗曹操,为了关羽和孙权开战于大局不利。
但是刘备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兄弟被杀这个仇一定要报。于是他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阻,亲自带领全国的兵力去攻打孙权。刘备认为自己即便打不胜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刘备到了边界以后,联营几百里,吓得孙权不知如何是好,就派遣年轻的陆逊做军事统帅,前去对抗。刘备根本就没有把陆逊放在眼里,认为这个人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
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刘备看不起的人,却让刘备血本无归。陆逊使用火攻,把刘备的军队烧没了。没办法,刘备只好带着人回到了白帝城,在这里一病不起,最终托孤诸葛亮以后去世了。
当时在刘备的治理下,整个蜀国已经呈现出了兴旺的态势,但就是这个感情用事的举动给蜀国造成了一场全国性的危机。
其实刘备是一个比较有大局观的人,如果他没有大局观,也不可能打出自己的天下。但是在关羽被杀这件事上,刘备就感情用事了,这种感情用事蒙蔽了他的眼睛,让他的大局观顿失,导致大好局面丧失。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人们的眼力经常会被感情所蒙蔽,这种蒙蔽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往往是巨大的。因此要想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眼力的优势。
但是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想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自己感情浓郁的时候,不马上去做判断并付诸行动。因为这时你的判断会带有感情色彩。而当我们能很好地控制感情的时候再做出判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眼力。
一个人在感情浓时,眼力一定会下降,甚至会失去最基本的判断,所以感情对一个人眼力的影响非常大。在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被感情所困,导致最终的功败垂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现代社会,人们都会参与到各种经营活动或者人际交往中去,所以会变成一个身系多人利益的角色。尤其是作为领导人物,时刻应该注意自己的责任,千万不能因为一时感情用事导致失败。
很多人出于对感情的重视,导致自己的目光变得狭隘。尽管这样可能会获得一些好名声,但却损害了多数人的利益,自己也未获益。
第五节 酿成悲剧是因为你没看出来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我只猜中了前头,可是我却猜不中这结局……”这是经典电影《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说的一段话,被人们奉为经典。
如果把这句话用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对很多事情都看不透,所以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一个人看到了一次投资的机会,动员亲戚们投钱,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一起赚钱,但是最终却因为经营不善而赔钱了。当初这个人动员亲戚,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这些亲戚之所以会投钱,也是认为这次机会很好。然而任何事情本身都是具有风险的,这样的悲剧结果他们起初并没有预料到,如果预料到也就不会这样去做了。
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鲜明的例子。
古时候,有一个世代务农的姓方的家庭,他家有一个孩子叫方仲永。这个孩子没有经过任何老师的培养,只是在家里玩到了五岁,甚至连笔墨纸砚是什么都不知道。
有一天,小方仲永却突然说自己想写诗。家里的大人都认为这是孩子的玩笑话,并没有在意。但是方仲永却急切地想要将自己的诗写出来,家里没有笔墨纸砚他就又哭又闹。父亲不禁感到惊讶,于是就到邻居家里借来笔墨纸砚。
小方仲永也不含糊,拿起笔来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一首绝句,还给诗写了一个题目。这件事情迅速在乡里传开了,于是乡里的读书人都跑到方仲永家里来看这是不是真的,到这里一看,这个孩子还真写出来了。
几个读书人就拿起来仔细研读,发现方仲永写得还真不错。这下连这些读书人都震惊了,因为这样的事情是绝无仅有的。得到了读书人的认可以后,这件事情迅速在十里八乡传播出去。
从此以后,整个方家就变得热闹非凡,经常有人来到方家做客,并且很多人来到这里后,都会给出一个题目,让方仲永当场作诗。方仲永也不在意,只要有题目出来,马上就能提笔作诗,并且整个诗的内容还不错,深刻、雅致并存,文采也很好。这些人在看过之后都对他称赞有加。
人们都认为方仲永是一个神童,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不久后,方仲永开始读书了。因为他的名声,连他的父亲也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很多人都拿钱来资助他们。他父亲就认为,这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所以就不再让方仲永去上学,而是带着他到县里的各个地方拜访和作诗。这样不但能得到人们的称赞,还能得到人们在钱财上的帮助。
但是因为没有新知识的汲取,所以方仲永的才思逐渐枯竭,几年以后他作的诗不但没有进步,相比以前反而逊色了不少。于是,很多人开始失望。渐渐,方仲永的才华完全消失了,长大后成了一个普通人。
可以说方仲永才思枯竭完全是他父亲一手造成的,因为他父亲的错误决定,让本来应该有大好前途的他最终变成了普通人。这样的悲剧,就是因为他父亲没有看出来自己的做法将会造成这样的恶果,不明白才华也有枯竭的时候。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之所以会成为悲剧,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出其中的缘由。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事情太多,而人们只顾感叹命运不济,却没有看明白其中的道理,结果自然也是悲剧。
与其去感叹被命运捉弄,还不如抓紧时间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眼力。因为你的眼力提升了,才可能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得。
所以在我们看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发挥眼力,看明白其中的道理,千万不能不管不顾地就去做,上了墙头才知道自己上错地方,这样的傻事一定要避免。
第六节 成就大业要看准机会
人们经常说一个人做什么,要看准机会,因为只有看准机会才能成就大业。但是问题是你能不能看到机会,看到机会以后你能不能抓住,并顺着机会努力。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却发现不了。其实机会对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之所以有的人能抓住机会,而有的人不能抓住机会,是因为社会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发现它,而更少的人能抓住它。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地发现机会。只有真正用心的人,真正具备眼力的人才能发现机会,并抓住机会。
在我国有一个名牌网站的CEO,他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得到了人们的追捧,而他的成功也是一次眼力的体验,看到一个绝好的机会,抓住了,最终成就了自己。
陈欧这个名字现在不能说家喻户晓,也可以说是大名远扬,他是聚美优品CEO及联合创始人。而陈欧创立聚美优品的经历,就是一次看准机会成就了一番大业的经历。
陈欧是四川人,学习成绩很好,他最开始是做游戏平台的。陈欧说自己很喜欢赚钱,也很喜欢创业,这从他的做法上就能看出来。
在他以全额奖学金考上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以后,除了学习他还打游戏,他打游戏不是因为自己沉迷,而是因为打游戏能赚钱。也就是在上学的时候他发现了游戏中的商机,于是他创立了一个在线游戏平台。
但是第一次创业并没有得到家里的支持,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完成学业,于是他考入了斯坦福大学,学习MBA。但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之后经过多方的努力他回国开始自己的第二次创业。
陈欧的第二次创业还是游戏平台,因为这个在国外很火爆,但是他回到国内才发现自己错了,水土不服让他的创业走到了十字路口。
就在这个时候陈欧开始观察生活,希望从这里找到自己的机会。通过长时间的观察,陈欧发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化妆品。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电商兴起不久,因为质量原因中国的广大女性对线上的化妆品信心不足。因为没有人能保证线上化妆品的质量,折让女性消费者对线上化妆品没有信心,并且当时也没有一家企业专门从事这项业务。
因为在进行详细的梳理过后,陈欧发现了三个有利条件。首先是电商业务正在中国兴起,未来必将成为一种潮流;其次是现在的中国化妆品市场非常大,但是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可信的化妆品网站;最后是很多男人不好意思做这个行业。
于是陈欧与合伙人商量做这方面的业务,但是她的两个合伙人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因为他们不认为这样做会成功。但是陈欧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自己必须要坚持做下去,于是他开始和两个合伙人激烈的争论,最终决定在不停掉原有业务的前提下,做这件事情。
做一件新的事情,打入一个新的市场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陈欧认定了机会,就坚持了下来。从第一个客户时的手足无措,到现在每天接待成千上万客户的毫无压力,聚美优品成功了,陈欧也成功了。
现在的很多人都在羡慕陈欧的财富,但是却忽略了他背后的故事。如果是一般人,有海外留学的背景,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那么他在国内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创业可能就不再考虑了。
而当自己有一定成就的时候,很多人即便是发现了机会也不会去转变,因为这很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陈欧没有和他们一样,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功,才成就了现在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源于陈欧看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大业。
很多人都说,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但是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你没有发现机会的眼力,没有发现机会,即便再努力,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失败。就像在黑暗的大海上航行,你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终点。
一个人在踌躇的时候,应该坐下来仔细想一想、看一看,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在自己的周围,到底有哪些机会,最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只有看到机会,并成功抓住机会,你的努力才有意义。
第七节 于长久打算,放弃眼前利益
趋利避害是正常人的选择,一个人喜欢利益这没有错,但是对于利益的选择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利益可以分为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如果你想成功,在一些时候就要学会放弃眼前的利益。
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同样也需要你有一双能发现利益的眼睛,这也是对你眼力的考验。人在利益面前,本能地会产生一种占有情绪,很少有人能在利益面前把持住自己,而结果就是只取得了眼前利益,其实你失去的更多。
只有你能先看出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才能为了长远利益而暂时舍弃眼前利益,更好地为长久做好打算。
关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个年轻人想发财却不知道怎么办,他被这个问题困扰得彻夜难眠。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去找一个亿万富翁来问一问,从他们的经验中找到机会。于是,这个年轻人就想到了富豪榜排行第一的人——当时美国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当小伙子来到洛克菲勒家门前时,看到豪宅的他没有胆怯,上去摁响了门铃。正好就洛克菲勒自己在家,在年轻人表明自己的来意后,洛克菲勒就请他进来。看到洛克菲勒家里富丽堂皇,年轻人惊呆了,他从来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美丽的房子。
年轻人坐下以后,对洛克菲勒说:“您好,我是一个十分上进的人,但是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成功,现在来就想请教一下成功的经验,您能告诉我吗?”
洛克菲勒说:“成功的经验其实我也说不好,今天我家的佣人正好放假了,只有我自己在家,家里的水果也不知道在哪里,只找到了一个西瓜,不如我们就吃点西瓜吧,你看怎么样?”
年轻人说:“好。”
于是,洛克菲勒就拿出西瓜刀,切了大小不等的三块西瓜,摆在了年轻人的面前,对他说:“如果这三块西瓜代表着利益,你会怎么选择,一次只能选择一块,吃完了可以再拿。”
年轻人非常迅速地选择了大块的,然后吃了起来,而洛克菲勒则选择了最小的一块。很快洛克菲勒就吃完了,于是拿起来第二块接着吃,而年轻人还在吃着第一块。年轻人吃完了才发现,洛克菲勒还在吃着第二块,显然洛克菲勒吃得比自己多。
洛克菲勒吃完以后对年轻人说:“这三块西瓜代表的就是不同利益,你拿起大块来吃,就是看中了眼前利益,你认为自己能吃到大的。虽然我首先拿起来的是最小的,但是我很快就能吃完,就能拿起第二块来吃,这样我总能比你吃得要多,因为我看重的是长远利益。在商场上,你如果只这样注重眼前利益,是不可能成功的。”
之后,洛克菲勒和这个年轻人讲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发家历史,并和年轻人讲了很多道理。最后和年轻人说:“你想要成功,就必须能发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并且要学会为了长远利益放弃眼前利益。”
在生意场上就是如此,如果你只注重眼前利益,那么可能会失去长远利益,而长远利益往往比眼前利益更加丰厚。这虽然是一条非常浅显的道理,却被很多成功的人都奉为经典。
其实人生也是一样,也会面临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选择,如果你只注重眼前利益,不去关注长远利益,那么你这一生都可能无法成功。
其实不管是在生意场上,还是在人生中,总会面临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选择。因为没有眼力分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才会被眼前利益所迷惑,这是很多人被眼前利益蒙蔽,最终失去长远利益的原因。
眼力在我们进行利益选择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可能会决定我们的未来。如果你总是被眼前利益所迷惑,难以看到长远利益,你的一生都可能不会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能看到长远利益的眼力。
第八节 人生每一次选择都在检验眼力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有一档非常火的真人秀节目《了不起的挑战》,第一站中嘉宾们开始挑战的时候,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选择。而他们因为自己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就辗转上千里,最终才算完成任务。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多时候都面临着选择,可能你的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就对未来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每一次选择都是对眼力的考验,尤其是一些重大问题的选择,更考验你的眼力,因为这个选择可能决定着你一生的命运。
一条路出现了一个分岔口,一边可能布满荆棘,但是穿过荆棘就是光明大道;而另一边现在可能是一条坦途,而最终却带你步入黑暗。就看你会不会被当前的现象所迷惑,有没有发现光明大路的眼力。
朱元璋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有这样的知名度也不足为奇。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从贫民坐上皇帝宝座的人,朱元璋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必然。
因为在朱元璋每一次的关键选择中,他的眼力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每次都能看到正确的机会,做出正确的抉择,这样的眼力是他最终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朱元璋本来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是天下大乱风云际会让他投入到了农民起义军当中。他确实是一个伟人,因为他从小兵干起,没多长时间就有了相当的成就,成为了起义军中的高级将领。
开始朱元璋是在郭子兴手下的,但是他长时间的接触下来发现,身边的这几个人根本就不可能成就大业,因为这几位农民军领袖已经开始争斗,所以当时的局面是内忧外患。
而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朱元璋也受到了排挤,郭子兴让他只身去攻打一个城市。要说朱元璋不愧是最杰出的人才,只身前往的路上不断招兵买马,最终不但打下了底盘,还带回来了近千人的队伍。
这时候朱元璋发现,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成就大业,于是他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离开这些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决定,因为如果朱元璋还在这里,很可能还没有成功就被自己人干掉了。
他在走的时候还做出了另一个重要决定,留下自己辛苦组件的军队,只挑选二十几个人和自己一起走。这再一次考验了他的眼光,事实证明朱元璋的眼力真的是太好了,因为他挑选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开国功臣,他们中就包含徐达、汤和、周德兴这些著名将领。
而在朱元璋已经有了相当力量的时候他的另一次眼力展现,再次让他离皇帝的宝座迈进一步,那就是和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战争。
当时朱元璋的对手有陈友谅和张士诚两个,在先攻打谁的问题上出现了争论,因为陈友谅的力量要比张士诚强大很多,所以朱元璋的谋士和将领都希望先解决张士诚,壮大自己的力量后再解决陈友谅。
面对众人的提议,朱元璋的眼力再次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做出了先打陈友谅的战略决策。他认为张士诚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自己和陈友谅开战张士诚一定不会插手,但是如果自己和张士诚先开战,野心强大的陈友谅一定会对自己动手。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眼力是多么独到,在他和陈友谅进行你死我活的战斗时,张士诚果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朱元璋的眼光又一次让他向着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在整个明朝建立的过程中,朱元璋绝对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这里说的决定性作用,是他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力,在每次危难之际,都能发现成功的机会,并且很多时候都是力排众议,而事实证明他都是对的。
这其中还包括了很多次的军事决策,甚至在进攻北元的战斗中,几次都是朱元璋完全规划好了进兵方略。这样的眼力实在令人钦佩不已,可以说朱元璋最终的成功,眼力绝对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人生的旅程面临着无数的选择,选择正确你就可能成功,选择错误你就可能面临着失败。而如何选择正确,考验的就是眼力。
选择之所以艰难,就是因为在选择之前人们没有充分的把握,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甚至一些人最终只能听天由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那些眼力好的人,却往往能从世间诸多乱象中看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最终选择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人们之所以不知道哪条道路属于自己,不知道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就是因为对自己本身没有清晰的认识。一个人只有认清了自己,看清楚未来的路,才能在人生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第九节 绕过表面的伪装,看出真实的一面
王朔曾经说过一句话:“孔雀开屏固然好看,但是转过去就是屁眼了。”这句话虽然有点糙,但确实是这样,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有时候你看到一面却忽略了另一面,是因为表象总是很迷惑人,而又很少有人能看到表象下的另一面,所以才会被其迷惑,导致人云亦云。
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如果你能绕过表面的伪装,看出真实的一面,就会发现另一个惊天秘密。但是真正能做到这样的人却并不多。
来看看刘伯温的故事。
刘伯温是朱元璋打天下的重要谋士。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刘伯温刚投奔朱元璋的时候并不如意。
刚到朱元璋帐下,刘伯温给朱元璋的印象只是一个书生。刘伯温也很少发言,所以朱元璋并没有特别在意他。他之所以这样表现,一方面是在观察朱元璋,另一方面是机会不到,他还没有取得朱元璋的信任,过早暴露可能会引火烧身。
刘伯温是一个能够看到机会并抓住机会的人,他并不着急。不久以后机会终于到了,这就是陈友谅和朱元璋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至正二十年(1360),当时陈友谅力量非常强大,朱元璋还很弱小。陈友谅亲自率领精锐大军前来,如果正面对抗,朱元璋必败无疑,这是谁都能看出的结果。
当听到陈友谅率军到来,应天城陷入了恐慌之中,即便是朱元璋本人当时也非常不安。于是,朱元璋马上召集手下谋士前来商议对策,但是令他失望的是,这些平日里信心满满、夸夸其谈的谋士们比自己更加惊慌。
这些所谓的高人只有两个主意。第一种人认为应该主动投降,因为陈友谅太强大,根本没有战胜的可能;而第二种人认为应该逃走,他们认为应天是守不住的,现在只有暂时避其锋芒,以后再图东山再起。总之,就是没有主张战斗的。
这两方面人热火朝天争论的时候,朱元璋在冷眼旁观,这时候他的心里比较难受,养了这样一帮人,自己也真是失败。除了朱元璋,还有一个人也在旁边冷冷地看着,看着这些除了想投降就是想跑的人,他就是刘伯温。
朱元璋注意到了刘伯温,于是就问:“刘基,你有什么意见?”
这时候刘伯温的气势完全展现了出来,大声呵斥道:“这些主张投降的人和主张逃跑的人都应该抓起来统统杀掉,敌人还没有来,自己就被吓成了这个样子,还有什么脸面活着。”
所有人都被他惊呆了,这个平日温文尔雅的刘伯温竟然会这样说。
刘伯温接着说道:“现在从表面上看,陈友谅的实力确实要比我们强大得多,但是他现在骄横跋扈,并且他的军队都不擅陆战,只要我们能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再用伏兵突然袭击,陈友谅必败。”
最后,刘伯温说:“要走你们走,我是不会走的,我要和应天共存亡。”
也正是刘伯温的分析让朱元璋明白,自己是不能走的,也无处可去;而更重要的是,陈友谅是不难战胜的,因为陈友谅有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抓住这个弱点,击败他并不是什么难事。
最终,事情果然按照刘伯温的预测发展,陈友谅被朱元璋用伏兵击败。
刘伯温确实厉害,不愧是朱元璋第一谋士。他能在众人都被陈友谅的强大表面吓住的时候,从另一种角度分析,绕过伪装,看到陈友谅更加真实的一面,这样的眼光绝对毒辣。
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习,不人云亦云,多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问题。当别人说不好的时候如果你能从中看到好的一面,而当别人说好的时候你却能从中看出不好的那面,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结果。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就是这个道理。
表面的色彩再吸引人,有眼力的人也不会痴迷。这些表面色彩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总有一天会褪色。一个有眼光的人往往能够在表面色彩还没有褪去的时候,就发现隐藏在底下的真实,所以才会最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