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登鹿顶峰
信步登上鹿顶峰,
湖山尽收眼底中。
万物造化随天意,
不可强求一般同。
【简评】 鹿顶山,在鼋头渚充山之东,高96米,是太湖“具区胜境”的中心和制高点。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梅梁湖、惠山、蠡湖、市区尽在一望中。诗的首两句正是对鹿顶山独具的开阔视野的真实描画。
站在鹿顶山巅,俯瞰无锡城各具其形、各异其态的美丽山水,作者不由得想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像这湖光山色一样,都是大自然的造化,永不可能出自同一个模式,受同一种框束。由此,我们待人待物,也要认识到其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可强求一致;处世处事,也要尊重各人不同的志趣、不同的选择,不可强求一般。
这是一首山水诗,也是一首哲理诗。恰如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启迪我们打破既定思维壁垒、突破自身狭隘视界一样,作者这首诗是在教导我们养成兼容并蓄、达观通脱的宽阔胸怀。
值得一提的是在鹿顶山景区设计过程中的一段佳话。景区规划之初,因为区域之内有6个山包,暂名为“六顶迎晖”。著名作家王能父先生以为土且俗,他查阅了大量古籍,读到元末无锡人华幼武的一首《登鹿顶山》诗,就是描画此处风光的。虽然“鹿顶”无法具体落实到哪一座山,但吴方言中“六”与“鹿”谐音,古时又有吴王好养鹿的传说,以“鹿顶”命名,既有追古怀幽之思,又有吉利延年之意。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群鹿雕塑及从“呦呦鹿鸣”诗句引申出的呦呦亭等景点,都是老先生在这个“鹿”字上所做的文章。开阔通达,不拘成说,一字传神,这是突破思维定势、拓展视野胸襟的一个极好范例,录此与诗同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