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选编(2016年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山东省大数据发展研究报告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

大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并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大数据发展,制定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在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数次提到发展“大数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部署,摸清大数据发展形势和现状,找出制约大数据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研究学习借鉴先进发展经验,因地制宜提出有针对性地发展思路和建议,科学合理地为制定我省《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意见》提供了重要依据,省发改委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书面调研了省直40多个部门、17个市,去贵州省、上海市、济南市、青岛市、济宁市、浪潮集团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召开了相关专家、企业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该研究报告。

一、国内外大数据发展形势

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大数据尤其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内省市也纷纷出台或加紧制定相关规划、意见、政策,谋划推动大数据发展。

(一)国外加紧战略布局,抢滩大数据
1. 美国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2012年投入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成立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2013年发布数据开放政策行政命令,要求公开教育、健康等七大关键领域数据,并对各政府机构数据开放时间作出明确要求。2012年发布“数字政府战略”,提出要通过协调的方式,促使联邦政府部门提高收集、储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数据所需核心技术的先进性,通过大数据技术改变联邦政府的工作方式,为美国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2. 英国

英国2013年初宣布投资1.89亿英镑专门发展大数据。英国政府将在计算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资,提升加强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以求在数据革命中占得先机。英国政府承诺,开放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等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英国实施“开放数据”项目,建立“数据英国”网站用于数据公开,利用和挖掘公开数据的商业潜力,为英国公共部门、学术机构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提供孵化环境。英国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大数据在医疗、农业、商业、学术研究等领域的发展。2014年,英国宣布建立图灵大数据研究院,确保英国未来大数据发展在经济和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

3. 韩国

韩国积极制定一系列大数据发展战略,将大数据技术研发项目视为具有“国家意志”的科技项目,划拨了2亿美元预算,在2013年起的4年时间里打造运用大数据的国家工程。韩国在首尔市打造“首尔开放数据广场”,为用户提供十大类公共数据信息。韩国将建设一个开放大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业务或者研究方面的问题。民间企业也大力研究大数据技术的商业应用。首尔市2011年的“智慧首尔2015”计划则提出“利用大数据解决市民小烦恼”。

(二)国内省市纷纷出台指导性文件,政策措施亮点纷呈
1. 贵州省

2014年以来,贵州省把发展大数据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省长任组长的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等政策措施和地方法规,全面布局大数据发展。建设了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建设试验区,率先建立了大数据公共平台、应用展示中心、交易所等。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由省级政府主导的数据资源集聚云计算平台——“云上贵州”,逐步推进实现全省政府数据“统筹存储,统筹规范,统筹交换,统筹安全”。目前平台日均访问量近2亿次,最高峰值达10亿次以上。《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也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护航大数据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的出台,标志着贵州省在顶层法规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有力保护和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2. 北京市

2012年10月,在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上,北京市教育、科技、公安、民政、司法、国土、环保等部门公布了400余个数据包,覆盖旅游住宿、交通服务、餐饮美食、医疗健康、文体娱乐、消费购物、生活安全、宗教信仰、教育科研、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生活服务、政府机构与社会团体、环境与资源保护、企业服务、农业农村等主题。北京市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公共机构、企业参与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等社会化公共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创造数据资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并加快人口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法人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完善,推动基础数据库在全市应用。2016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全面部署和推进北京市大数据发展。

3. 上海市

2012年6月,上海市正式启动了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目前,上海市已建立并开通了国内首个“政府数据服务网”,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的数据检索、浏览和下载服务。上海市公安局、建设交通委等9家单位已开放212项数据产品,30项数据应用,涵盖了地理位置、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经济统计、资格资质、行政管理6大领域。上海市依靠市政府数据服务网,已累计开放数据集近千项,涵盖了经济建设、资源环境、教育科技等10余个重点领域。为加快推动大数据发展,上海市成立了数据交易中心,组建了大数据发展联盟,发起和设立了大数据产业投资基金。2016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助力精准施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我省大数据发展现状

山东省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数据资源丰富,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各类信息系统已经积累并将继续产生海量数据资源,近年来已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进行了较好的推广应用。

(一)社会治理领域
1. 政务服务

搭建了政务服务平台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交换平台,实现了10类人口信息、5类法人信息在10个省有关部门间的共享和比对,有效解决了部门间数据不一致和无法共享的问题。以平台为基础,建立了集行政权力运行、政务公开、便民服务、法制监督、效能监察等“五位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

2. 平安山东

建设了大数据警务云平台,整合了全省公安658类182亿条警务数据和全省175万监控探头产生的数亿条视频信息,存储容量超过2PB。通过大数据,为侦查破案、便民服务等提供重要支撑。

3. 人力社保

构建了覆盖全省9700多万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和业务信息,进行跨部门信息共享交换。通过对人群、地域、行业等分析,把握特征和趋向,在劳动力转移、就业、迁徙等方面开展应用,为就业政策制定和服务提供重要支持。通过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数据分析,对政策调整后效果进行仿真测算,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4. 食品安全

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大数据平台已试用,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大数据平台打破原有数据壁垒,公众可随时随地对食品抽检结果进行在线查询,被抽检单位信息可直接调入,关键信息实时上传。为实现食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理提供重要支撑,并逐步形成“一企一档、一品一档、一人一档”的全生命周期电子档案,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5. 物价监测

在全省布设了4000多个监测点,监测范围涵盖全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31大类510种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同时承担了国家35个报表840多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监测。建立起了数据中心、价格监测点电子管理系统、特色产品监测系统等数据采集平台,所有基础数据实现了电子化和省、市、县三级共享。

6. 税收征管

省国税局核心征管业务系统已实现全省业务系统和数据集中,增值税发票、出口退税等40套业务系统全部实现省局集中,省局数据仓库已存储纳税人登记、申报、征收、发票等各类信息已达20T,月数据增长量超过500G。

7. 交通治理

在建的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初步实现了全省高速公路沿线视频监控信息的整合接入,为高速公路运营调度提供数据支撑。济南、青岛、威海、聊城等多地交警部门牵头建设了智能卡口系统。通过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卡口海量通行信息的高效存储和快速分析挖掘,很好地支撑了违章抓拍、套牌识别、重点车辆监控、交通流分析等业务应用。

(二)公共服务领域
1. 医疗服务

加快构建完善电子病历,对于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为各类疾病研究、诊断、预防、治疗提供新方法。启动建设了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医保医疗服务全流程管理,实现对异常数据的分析和监控,进一步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就医诊疗行为,强化对医疗服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和参保人员医疗保险权益。

2. 全民健身

建立山东省全民健身大数据,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健身指导和服务,全面提升群众体育工作效率,改变常规工作模式,促进群众体育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逐步建立体育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平台,最终实现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以及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

3. 旅游服务

启动建设了山东省旅游产业运行监测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山东旅游产业运行情况进行实时信息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和挖掘使用。

4. 人才服务

省计算中心配合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发了人才山东平台,旨在服务于山东省引进泰山学者、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等高层次紧缺人才。平台利用文献自动挖掘分析,筛选发现人才。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企业信息化数据中蕴含的规律和知识,实现人才与企业岗位的智能匹配。

5. 地理信息服务

山东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重点人群、规划学区房、配备医疗资源的监控,省海洋与渔业厅基于山东天地图整合不同部门的信息形成“海陆一张图”,为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效支撑。平台实现了多部门在“一个平台”上信息共享,融合了17市以及60多个县市区的基础测绘数据,能够清晰地展现每栋楼房的轮廓,精细的房屋实体数据,并挂接了人口、法人、交通、经济等信息。

(三)产业发展领域
1. 工业云平台

建设了山东省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为工业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管理、产品营销、售后服务、人才培养等全方位服务。目前,设计云、管理云、商务云、知识云均已上线,汇集各类工业应用40余项。

2. 农业大数据应用

省农业厅正在推动建设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山东农业大学牵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渤海粮仓”的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渤海粮仓大数据平台目前已完成了72个数据采集站点布设,对“渤海粮仓”山东项目区27个示范点的气象、苗情、土壤及地下水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处理和分析,有效解决了粮食生产田间数据实时采集等问题。

3. 行业大数据情报平台

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牵头建设了山东省大数据产业情报平台。平台选择机械、食品、化工、纺织、建材、轻工、造纸七大行业作为应用方向,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产业动态、供需情报等基础性情报信息,及按需提供个性化定制情报。该平台基于先进的垂直搜索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山东省广大企业从传统的“直觉+经验”决策模式,走向科学的“数据驱动决策”的智能商务模式。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状来看,我省大数据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与部分先进省市的做法相比,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大数据支撑的迫切需求相比,我省在大数据顶层设计、标准规范建设、数据共享开放、产业创新发展、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还都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和克服的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

大数据作为新兴业态,融合性强,技术门槛高,涉及政府部门多、行业领域广,需加强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凝聚部门和社会共识,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大数据发展的合力。目前,我省还没有出台指导大数据发展的系统性文件,大数据发展原则、目标、重点、路径不明确,同时缺少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发展支撑体系,大数据是否推进、怎么推进还大多处于部门、企业自主决策层面,大数据发展推进缓慢。

(二)标准规范不健全

丰富、标准、高质量的数据源是大数据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由于缺少相应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长期以来,政府、企业和行业信息化系统之间采用不同的标准,数据格式各异,访问方式不一,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标准规范的不统一,也导致政府和企业数据还存在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较差等问题,总体数据质量较低,降低了数据价值。信息资源共享、政府数据开放、数据交易、大数据安全方面的法规不完善,阻碍了数据的共享开放。

(三)数据共享开放难

先期建成的政务、行业或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设计时往往仅考虑了满足本部门、本行业或本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未充分考虑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数据整合、共享交换,形成很多平台系统孤岛。再加上受到行政垄断和商业利益限制,政府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相互之间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程度均较低,成为数据资源深度挖掘和分析利用的瓶颈。打破部门壁垒和垄断,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难。同时,行业企业数据的汇集、共享开放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障碍。

(四)创新应用不够

我省虽有很多产学研单位都在进行大数据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但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产业链各环节,形成的特色产品或知名企业却很少,大数据产业链条尚未真正形成,影响了我省大数据的发展应用。部门在各自职能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开展不均衡,创新产品少,程度不深入。

(五)专业人才少

大数据创新和应用的技术门槛比较高,大数据技术数量多、系统复杂且更新快,导致学习难、选型难、维护难,中小软件企业及传统企业难以应对。数据深度分析需要既懂业务又懂数据挖掘、深度神经网络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当前相应的人才非常缺乏。

四、推动我省大数据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结合山东省实际,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共享开放、融合应用、创新集聚、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六个方面,完善大数据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推动“数据、技术、应用、安全”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发展氛围更加浓厚、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共享程度持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的大数据发展格局。把大数据打造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塑造山东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手段。

(一)以绿色智能为方向,推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整合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建设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信用等各类信息资源库。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建设完善数据资源灾备中心。

(二)以共享开放为前提,推动数据流通和价值提升

构建大数据采集机制,加快各类数据积累。大力推进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推进互联网数据采集和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等数据采集,加快发展数据服务和数据交易。

(三)以创新融合为导向,推动大数据与经济社会深度结合

政府带头,企业跟进,面向政务、质监、食品药品安全、警务、交通、工业、农业、海洋等15大重点领域和行业,加快大数据与相关领域融合创新,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

(四)以示范应用为引领,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

开展大数据试验示范,推动大数据创新发展。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加速产业集聚。开展数据存储、分析处理、可视化、安全等核心领域技术研发,建立完善大数据研发生产体系。

(五)以财税金融政策为引导,加快形成全方位保障体系

重点加强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财税保障、人才保障和安全保障五大保障体系建设,搭建大数据发展良好环境。

五、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有关建议

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研究报告提出的主要问题,落实总体发展思路,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大数据发展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组织实施机制

抓紧研究制定“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意见”,并由省政府印发全省实施,作为推进全省大数据工作的系统性指导文件。建立大数据统筹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重大事项协调,推动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成立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从专业角度为大数据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在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大数据产业有序安全发展基础上,对重点任务进行部门分工,强化任务落实。

(二)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对接国家相关规划政策,围绕大数据相关工作,完善地方立法、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做到数据流动有章可循,数据标准规范统一。加快制定包含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交换、个人隐私保护、数据权益和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大数据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强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研究,推进大数据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大数据采集、管理、开放、应用等标准规范,加快形成多渠道、多维度、多行业的数据积累、流转和运用机制及体系。加快建立大数据市场交易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大数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三)加快数据共享开放和应用

建议依托现有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全省电子政务大数据中心,加强数据采集,集中存储管理各类政务应用相关数据,打破部门壁垒,让数据流动起来。加强数据资源梳理分类,汇聚多渠道、多维度、多行业的数据资源,为政府部门间政府与社会间数据共享开放提供支撑。鼓励企业对互联网公开数据采集处理,鼓励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数据的采集存储,不断扩大行业数据积累,为数据流通增值做好储备。通过共享,提高政府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和能力。通过开放,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政府公信力,引导全社会对大数据资源有序开发利用。

(四)研发搭建公共大数据服务平台

整合大数据研发力量,攻克海量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挖掘分析、开放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大数据平台系统,形成公共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搭建公共大数据平台,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提供“一站式”支撑,促进行业数据整合与深度应用,培育新型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降低大数据创业创新门槛,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五)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综合运用财税政策,集中力量支持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构建、重大应用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先对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市场化推广、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数据标准规范制定、大数据外包服务等领域的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拓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等方式,支持大数据领域的创新创业孵化等。充分发挥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大数据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提供贷款,拓宽大数据企业融资渠道。

(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引进

依托我省人才工程,加强对跨学科复合型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优化数据采集人员、数据处置与安全保存人员、数据分析人员、数据提供利用人员的知识结构。通过岗位培训、学习研讨、业务考核、职称认定等激励机制,提升相关人员数据开放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支持我省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信息化企业设立大数据研究机构,开展大数据理论和科学研究,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推动国际合作,分层次、有计划地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大数据关键技术、带动大数据发展的创新领军人才。

调研组成员 李关宾 黄 宁 左 敏 孙公平 贾光平 朱俊青李 刚 王 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