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选编(2016年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问题研究

联合调研组

一、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全省节能环保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数达到100万人,实现总产值约56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8%,同比增长9.8%,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幅7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节能产业占58%,环保产业占1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占27%,节能环保服务业占2%。2016年上半年,全省节能环保企业实现总产值约3200亿元,同比增长12%。青岛、烟台、潍坊、德州、临沂、聊城6市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均超过500亿元,其中青岛、烟台两市过千亿元。总的来看,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图1 山东省17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对比(依据2015年各市上报数据)

(一)区域聚集比较明显,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

山东省大部分节能环保企业分布在经济较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市,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如以海尔、海信为龙头的青岛节能家电产业,以华成集团、佶缔纳士为龙头的淄博高效泵业,以华力电机、奥文电机为龙头的威海高效电机,以龙力生物、保龄宝为龙头的德州禹城功能糖等不同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和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临沂金升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等“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水平都较高。此外,济南、青岛两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

(二)骨干企业具有较大规模、成长性较好,在一些领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

山东省节能环保骨干企业在工业节能、大气污染控制、余热余压发电、电机及拖动设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绿色照明等领域的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节能家电、中小型高效电机、高效变压器、压滤机及节能泵类等装备(产品)在国内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例如,景津集团作为全球规格最全、产量最大的压滤机专业制造商,产品市场占有率60%以上,是压滤机及滤板国家标准的主起草单位。烟台冰轮公司核心产品螺杆制冷压缩机市场占有率、产品出口创汇、知识产权数量均居行业第一。华成集团水环真空泵产销量居全国首位。浪潮华光是业内少数具备大规模研发生产全色域LED外延材料、管芯、器件和应用产品的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光LED外延片和芯片,实现了国内零突破,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品产销量稳居国内第一位,市场占有率60%,全色域LED芯片产品产销量居国内第二位,市场占有率24%。

(三)骨干企业积极探索联合创新、联盟发展机制,一批技术联盟蓬勃兴起

据统计,全省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7家。在中央空调、污染防治、循环利用、节能装备等领域,重点培育的德盟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京博节能环保科技服务中心、生力木塑服务公司、省质检院节能服务平台、省环保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节能环保公共服务平台快速发展,为节能环保新装备(产品)的研发、应用、产品检测以及标准制(修)订等方面提供了优质高效服务。

(四)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渐增强

山东省节能环保骨干企业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企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如“秸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肥料资源化利用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控制高效SCR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燃煤机组烟气超低排放、发动机和矿山机械再制造等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佶缔纳士公司拥有中国境内规模最大、产品最全、技术最先进的液环真空泵、压缩机及机组的专业生产技术,是世界同行业第一品牌。天璨环保公司联合南京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型高效无毒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填补了国内外烟气无毒脱硝催化剂技术的空白,打破了我国脱硝催化剂关键技术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不利局面,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潍柴动力投资2.6亿元建成了世界首条万台以上柴油机再制造生产线。中微光电子大功率白光LED照明技术荣获中国技术市场最高奖——金桥奖。

近年来,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江苏、广东、浙江等先进省份相比,与山东省绿色发展需求相比也还存在不小差距。尤其是调研中发现的一些突出问题正成为制约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瓶颈,需高度重视。

一是产业总量偏小企业规模不大。山东省节能环保企业数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4%,产值占比不足5%。产值仅为江苏的50%左右,与广东、浙江也存在一定差距。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龙头骨干企业不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不足50家,具有总承包资质、带动性强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更少。各地项目重复建设较多,规模效益差,产品结构不合理。

二是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山东省产业结构偏重,资源能源消耗大,执行的环保标准也严于国家标准,有着较为广阔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山东省在国家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284家,约占全国的9%,但是在山东省区域内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不多,每年大约只有300个项目。其中脱硫除尘服务企业没有一家进入全国前三位,外省企业控制着山东省除尘市场。

三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节能环保行业大多是技术型、轻资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如永能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反映,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质押不被银行受理,企业仅有的1200万元贷款是以私人房产做抵押贷出的,社会融资成本达15%,财务压力很大。此外,按照现行产业政策,节能环保企业也很难从专项建设基金中得到支持。

四是扶持政策弱化。财政政策方面,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补贴等一系列财政奖励政策近年来被相继取消。税收政策方面,2015年6月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调整后,污水、垃圾等领域企业增值税比调整前提高了30%~50%,相关项目投资回报率降低10%左右;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取消后,部分地区税务部门缺乏对综合利用的专业判断,企业反映申请税收减免难度大大增加。

五是市场监管力度较弱。节能环保执法监管能力不足,惩罚力度小,导致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污染治理重设施建设、轻运行管理。如高效电机虽然能给企业带来很可观的节能效益,但部分企业为追求低价仍在购买使用明令禁止淘汰的电机,造成电机市场无序竞争,高效电机销售困难。

六是产业标准和统计体系不完善。节能环保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分类界定比较模糊,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统计中经常遇到行业重复、产品重复的问题,山东省探索建立了节能环保统计制度,但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推进难度较大。

二、加快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节能环保产业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同时,节能环保产业也是国家加快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从国际看,目前发达国家的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节能环保产业“走出去”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有利于我国大力开拓国际节能环保市场,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从国内看,近年来国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关文件相继密集出台,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创造了良好环境,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实施能源总量控制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将推动节能环保需求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倒逼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从山东省看,“十三五”时期是山东省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但山东省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大,污染物排放总量高的特征短时不易改变,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随着节能环保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必将催生巨大的节能环保市场需求;而山东省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也必将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十三五”期间,山东省面临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好机遇,不仅能够有力推进绿色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还能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发展动能。应紧抓机遇,坚持“生态立省、绿色惠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重点工程为依托,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突出自主创新,着力提高装备档次和技术水平,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高端产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富强齐鲁、美丽山东的新兴支柱产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是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核心动力。应完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行业技术进步。重点抓好“四个一批”:攻克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市场占有份额大的主导产品;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推广和应用一批先进、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巩固和扩大特色产品优势,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二)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瞄准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重点搭建“三个体系”:一是建立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和市场咨询服务体系,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服务,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和国内外市场状况。二是建立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和信息交易服务体系,提供国内外技术信息服务,发展技术信息交易中介机构,引导山东省成熟技术走向国内外市场。三是推动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攻关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快节能环保高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

(三)加强示范带动

发挥特色基地、示范企业、优质产品和重点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实施“十百千”工程:着力打造10个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县(市、区)和10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节能环保产业特色基地;重点打造100强企业,发展100个技术先进的高端装备和产品,做好节能环保产业优质工业产品的遴选,每年实施100项重点项目,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早建成早见效;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关联企业集聚,重点培育1个以上产值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四)推动市场消费

紧抓“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建设及“京津冀”周边协同发展等重要机遇,通过搭建平台、政策支持、完善服务等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定期组织召开专业性、针对性强的供需对接会,推动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用户之间的供需深度交流。推广利用“互联网+”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直销或与实体企业合作经营绿色产品和服务,鼓励利用“好品山东”等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销售绿色产品,满足不同主体多样化的绿色消费需求。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资源,在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同行业或跨行业组建营销联盟,联合拓展国内外市场。实施节能环保产品推广量倍增计划,推进节能产品能效标识、环境标志产品等认证制度,加快标准升级步伐。实施能效和排污强度“领跑者”计划,扩大高效先进节能环保产品的市场消费。

三、当前应突出抓好的具体工作

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既要有清晰的思路,也要有过硬的抓手。立足山东省产业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应突出抓好“九大工程”。

(一)特色基地培育工程

重点培育青岛节能家电、淄博博山泵业、威海高效电机等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完善基地配套设施,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中;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协作,延伸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构建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二)高耗能行业能效提升工程

在钢铁、电力、有色、化工和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加快实施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智能管理系统、热泵应用技术等节能技术改造,加快节能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提高单位产品的能效水平,推动企业从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提高传统行业的节能能力。

(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

实施《山东省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计划》,着力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改造、煤化工及焦化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产业衔接融合三项重点工作,以工业窑炉、工业锅炉等为重点,加强对能耗高、污染重的工艺装备技术改造,推广应用一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支持窑炉、锅炉先进技术装备产业化,加快落后窑炉、锅炉淘汰步伐。

(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工程

落实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协同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重点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工业锅炉污染物控制、扬尘污染综合整治以及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实施全过程水污染防治,对造纸、焦化、印染、农药、电镀等十大重点行业实行新(改、扩)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中水利用和城镇污水再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设施的建设,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五)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

推进青岛新天地、烟台再生资源加工示范区、临沂金升3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开展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园区创建,提高废弃物集中处置率和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济南、青岛、潍坊、聊城、临沂、泰安6个国家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建立完善餐厨垃圾专业化收集运输体系。发展汽车零部件、内燃机、矿山机械等设备再制造,实施一批再制造示范工程。

(六)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计划,加快日照、潍坊滨海、胶南、临沂、东营、青岛6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明水开发区、烟台开发区等59个园区的省级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废物交换利用、能量分质梯级利用、水分类利用和循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园区内项目、企业、产业有效组合和循环链接。提高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鼓励各地市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七)绿色工厂创建工程

按照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分类创建绿色工厂,引导企业按照绿色工厂建设标准建造、改造和管理厂房,集约利用厂区。鼓励企业使用清洁原料,优先选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推动水、气、固体污染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采用热电冷联供等技术提高工厂一次能源利用率,设置余热回收系统,有效利用工艺过程和设备产生的余(废)热。提高工厂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建设厂区光伏电站、智能微电网和能管中心。对同时符合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和清洁生产水平先进的企业,进行绿色工厂认证工作。

(八)绿色建筑推广工程

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推进城镇既有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改造,带动绿色建筑建设改造投资和相关产业发展。推广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经验,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的集聚和集约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建材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应用,组织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推动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

(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工程

以城市公交、机关团体通勤、班线旅游、物流运输等领域为重点,总结济南、青岛等示范试点经验,在全省全面推广高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重点推广新能源乘用车和中小型客车及新能源专用车。鼓励出租车行业和私人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乘用车。以大型公共停车场、客货运站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居民小区为重点,加快充换电服务站、加气站建设力度,重点推广新能源乘用车和中小型客车及新能源专用车。

四、推动工作开展的改革措施

针对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借鉴先进省市经验,建议山东省在以下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保障措施,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

(一)加大政策扶持

借鉴江苏、广东、河北、深圳等省(市)的做法,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途:一是支持重大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产业化项目,每年选取10~20个项目,按项目投资额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分档奖励;二是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每年选取5个项目,对开放式、专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同时,借鉴先进省市经验,对重大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产业化项目和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中给予重点保障,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所在地相对应土地等别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二)完善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标准化专项资金,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标准化活动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加强建筑、工业、能源等重点领域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提高电机、锅炉、变压器等重点用能产品的能效标准,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等,促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逐步完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制定节能环保产业标准认证指导目录,完善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统计体系。推动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节能环保装备产品认证工作,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指导行业协会建立完善行业技术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三)做好市场引导

发挥政府采购引导作用,将山东省获得认证的节能环保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清单,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比重。规范节能环保企业的招标活动,鼓励以合理价位招标,降低以最低价位中标的风险,保证市场公平竞争,提高节能环保服务质量。建立装备(产品)追溯体系,防止已淘汰的不达标装备再次流入市场。探索把物联网跟踪监管技术应用到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使用中,使用户和监管部门能够查证装备型号、出厂时间、性能、监测数据等信息,规范市场秩序。

调研组成员 刘绪聪 李树典 邓召军 朱 峰 王唯宁 李 涛郑元祥 张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