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秦始皇帝陵和寝
现存骊山的秦始皇陵遗址,内外有两道城墙,内层城墙方形,围住陵墓,东、西、北三面设门,外层城墙长方形,只有东面设门,可知整个陵园是东向的。现在陵园以东约1.5公里处发现三大兵马俑坑,排列的兵马俑阵势也是东向的。在陵墓西侧的建筑遗址,发现有“丽山”两字陶文的陶器四件,有陶壶盖两件上有陶文“丽山飤官”“左”和“丽山飤官”“右”,“飤”和“饲”通用,“飤官”当即供奉饮食的官。这样有“飤官”陶文的陶器出土,说明陵墓西侧建筑中设有供奉饮食的官。1980年12月在陵墓封土西侧约17米处,出土两辆由铜人驾驭的四匹铜马的大型铜车, 当是供死者灵魂乘坐巡行之用[13]。从汉代以后陵寝中设有厨房和安置有车马等交通工具来看,此处当即秦始皇陵的“寝”的所在。
【追记:依据进一步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秦始皇陵的内城也作长方形,内外城作狭长的“回”字形。陵墓处于内城的南半部。内城北半部中间有东西向的隔墙,把北半部隔成东西两半,北部的东一半又有南边隔墙,仅有一门可以通向陵墓和西一半。寝殿及其附属建筑,大体上在北部的西一半。另有飤官的建筑,在陵墓西北的内外城之间。请参看下编的《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探讨》】
图九 秦始皇陵园布局示意图
1.陵墓 2.寝殿或附属建筑遗址 3.内城 4.外城 5.隔墙 6.铜车马出土地点 7.飤官建筑遗址 8.陪葬墓区 9.兵马俑坑 10.取土挖成的鱼池遗址
图十 秦始皇陵西侧出土陶壶盖陶文
(采自《秦始皇陵原名丽山》,《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3期,此为拓本放大1/3倍)
陶壶盖两件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建筑遗址,一件陶文作“丽山飤官”“左”,一件陶文作“丽山飤官”“右”。“飤”即“饲”字,“飤官”为掌管饮食之官。汉代宫中设有“飤官”,薛尚功《历代钟鼎款识》卷十八著录的好畤鼎,除了有“好畤共(供)厨铜鼎”的铭文以外,又有铭文作“长乐飤官二斤、十一斤四百三十五”,说明这鼎原属长乐宫的“飤官”使用,后又移到好畤使用。汉代一些诸侯王的宫中也设有“飤官”,《十钟山房印举·举二》有“东平飤官长”的印章。汉代陵寝中也设有“飤官”,《汉印文字征》卷五第十一页有“杜陵飤官□丞”的印章。由此可见,出土这两件陶壶盖的地方,当即秦始皇陵的“寝”中“飤官”所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