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永怀精神,永放光芒
“价值十个师”的科学家
1950年6月的一天,一位中国年轻人造访了时任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这让金贝尔感到有些慌乱。这个年轻人一离开,金贝尔就立刻给美国司法部打了电话,他说:“决不能放走这个中国人,他知道得太多了!我宁愿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因为无论他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抵得上五个师”,获得这等评价的不是别人,正是钱学森。然而,钱学森却很谦虚地推崇另一个人:“如果我的价值能够抵得上五个师,那么有一个人的价值至少要达到十个师。”是谁得到了钱学森如此高的赞誉和评价呢?他就是郭永怀,是我国唯一一位在原子弹、氢弹和卫星领域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市的一个农村家庭。他自幼聪颖,10岁在本家叔叔创办的学堂里读书;1926年,17岁的郭永怀考入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当地第一个公费中学生。1929年,他考取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两年后直接转入南开大学物理系开始了本科学习。之后,他被导师推荐到北京大学光学专家饶敏泰教授门下继续深造。在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后,郭永怀如愿地进入北大物理系学习,在导师的精心引导下,他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
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参考者有3000多人,而力学专业只招收一人。结果,郭永怀、钱伟长、林家翘均以五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1940年,郭永怀一行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1941年,郭永怀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与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
1945年,美国康奈尔大学成立了航空研究院,郭永怀受聘任教。1946年到1956年这10年期间,郭永怀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震惊世界。
郭永怀从事的是科研工作,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机密资料,而且他和钱学森一样,都是美国不想轻易放走的尖端科技人才。为此,美方就要求他填写一张调查表,其中有两项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到美国来?”“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
郭永怀的回答是:“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回去报效祖国。如果发生战争,不愿为美国服兵役。”就这样,他失去了涉密资格,也上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
一波三折的回国之路
身在异国的郭永怀,没有一刻不在关注祖国的发展。那时,他和钱学森都是国防尖端技术的研究员。他们深知,如果没有原子弹,中国将永远无法在美苏面前抬起头来,经济再繁荣,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当时,被美国监视拘留了五年的钱学森,终于可以回国了。临行之前,他还不忘与郭永怀约定:一年后在大陆共同为祖国的崛起效力。
钱学森回国后,郭永怀更坐不住了,他每天都在思索回国的事。当时,不少朋友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多好,将来孩子也能在美国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惦记着贫穷的祖国呢?劝的人越多,郭永怀越是气愤:“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美国自然不愿意放郭永怀回国,那将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避免美国政府的阻挠,向来沉默的郭永怀,在西尔斯院长举行的欢送烧烤晚宴上,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数据手稿,全部扔进了炭火堆!那些资料都是最核心的研究成果,妻子李佩看到这一幕时也是惊呆了,为此深感惋惜:“何必要烧掉呢?回国还有用呢!”郭永怀却说:“这些东西烧了无所谓,省得他们再阻挠我回国,反正这些早就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1956年9月,郭永怀夫妇终于拿到了回国的邮轮票。上船之前,一群穿着制服的美国人大肆搜查同船的物理学家张文裕的行李,拿走了很多东西。为此,轮船延迟起航近两个小时。这个时候,妻子李佩才明白,丈夫焚烧手稿的用意何在。
“两弹一星”的元勋
到北京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接见了他,周总理对郭永怀说:“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尽管提。”郭永怀说:“我和学森等同志相比,已经回来晚了,我只想尽快投入工作。”1956年到1966年,是新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钱学森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担任所长,郭永怀和钱伟长担任副所长,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力学研究所很快发展起来。
1956年6月,苏联突然单方致函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技术资料,并撤走了所有的专家和技术支持。这时,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特意找到郭永怀,两人足足交谈了三个小时。
就是这一次拜访,把郭永怀和中国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之后,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带领由105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特殊队伍,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他与物理学家王淦昌、彭桓武三人,成为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核武器研究基地在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温度-40℃,实验现场寸草不生。由于缺氧和物资匮乏,当时不少研究人员都因为营养不良出现了高原浮肿,50岁的郭永怀也是满头白发,苍老无比。
为了获得满意的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队员反复试验,甚至亲自到帐篷里去搅拌炸药。在多次试验后,他还提出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65年9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全体工作人员望着升起的蘑菇云沸腾时,郭永怀却因过度疲劳,晕倒在实验现场。
用生命保护绝密数据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遗憾的是,郭永怀却没有机会见证这一幕了。
1968年12月5日,周恩来总理正在接见外宾。就在这时,一位秘书慌张地进来,在总理耳边轻声告知,首都机场的一架飞机在着陆时失事,郭永怀就在那架飞机上。周总理听到“郭永怀”的名字后,当场失声痛哭。
1968年12月4日,在苍茫寂寥的青海基地,整整待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迫切地想把这个最新得到的数据带回去,就争分夺秒地找人联系飞机。同事们劝他为了安全明天再走,郭永怀却说:“晚上好,睡一觉就到了。”
郭永怀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夜色中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就在离地面400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整个过程只有10秒钟,让人猝不及防。
当人们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人们费力地把他们的遗体分开后,中间掉出了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它竟然完好无损。
飞机上唯一的重伤生还者回忆,在飞机开始猛烈晃动时,他听到郭永怀大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随后,这位生还者就失去了意识。谁也无法想象,只有10秒钟的时间,郭永怀是如何做出这个决定的。这个决定,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他横跨了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奖章的科学家。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永远都应该记住,用生命保护绝密数据的郭永怀,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不朽的学术成就,更是值得永远珍藏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