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借问头领知多少
“三十六”与“一百零八”
我们所要讨论的第四点,是有关义军领导层的情况。《水浒》所模拟的这支起义大军,其军事首领应达数十或上百人,而最高领导层也曾几经更迭,最终形成稳固的领导核心。
《水浒》故事中的好汉数目,向来有“三十六”和“一百零八”的异说。南宋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和稍后的平话《大宋宣和遗事》,是三十六说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直至明初朱有燉的杂剧中,仍延用此说。此说更接近《东都事略》及《宋史》;只是历史上的三十六士卒,在街巷传闻中已变为三十六头目。
一百零八说则要迟至元杂剧中才初露端倪。不过明人杨慎引《瓮天脞语》所载宋江小词中,已有“六六雁行连八九”的话头。杨慎还据此感叹说:“小词盛于宋,而剧贼亦工如此。”此词又见于《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六六雁群连八九”显然是指三十六加七十二。若杨慎的话可信,则一百零八之说在宋代已经出现,并不比三十六说晚多少。此外,近人发现在某种较早的《水浒》佚本中,已有“天罡地煞”之说。此种版本可能另有渊源,后面还要谈到。
今本《水浒传》在承袭一百零八之数时,还残留了三十六的痕迹。小说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中,有“街市小儿谣言”谓:“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所谓“纵横三十六”,应即三十六说的遗痕。
此外,小说第九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写宋江征方腊后损兵折将,“止剩得正偏将三十六员回京”,诗云:“宋江三十六,回来十八双。内中有四个,谈笑又还乡。”——这是套用《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宋江誓愿:“来时三十六,去后十八双。若还少一个,定是不还乡!”这仍是三十六说的遗痕。
两说的初次融合,应在元杂剧中。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等杂剧的宋江开场白,都有“某聚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半垓来小偻罗”的说法。这里虽然没有明确说出一百零八之数,且剧中除了宋江、李逵、燕青等有数的几位好汉外,也没有更多的英雄出现,但不能不视作由三十六过渡到一百零八的先声。
洞庭湖中的“一百零八”
那么一百零八之说究竟从何而来?是否因“南宋说话人讲说梁山泊公案者,嫌其人数不多、情事落寞,不足敷演,遂增益为一百八人,以便铺张”?我以为如此推论,似有过高估计说话人能力之嫌。其实《水浒传》中真正写得好的人物,尚不足三十六位。若说“人数不多、情事落寞”,在三十六人中加意发掘敷演,照样可以写得轰轰烈烈、花团锦簇。今本《水浒传》虽取一百零八之说,在书中演出重头戏的,仍不过是鲁、林、杨、晁、宋、武、石、卢等十数人。说话人要将好汉人数一下子增至百分之三百,既无此必要,似亦无此魄力。
笔者认为,一百零八说的源头,仍可在洞庭湖史料中找到。如前所证,假若小说家确曾借鉴了洞庭起义的素材,他必然也应注意到,洞庭湖中的义军头领决不止三十几位。史载洞庭起义初年,湖中有大小水寨七十余座,“中间为官军所破,或葺或废”,数量时有增减;多时自应像元杂剧形容梁山泊水寨,“占下了八百里梁山泊,搭造起百十座水兵营”。而各寨大小头目,自当数以百计。
由洞庭史迹到元杂剧,再过渡到今本《水浒传》,一百零八说的演进痕迹宛然可寻。有趣的是,元杂剧中“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的提法有点古怪。这似乎可以理解为,在元代“水浒”故事中,宋江对义军的领导并非“一杆子插到底”的一元化模式;宋江所领导的,只是百十个团伙,各团伙自有头领,各抱山头;头领们在领导层的地位高下,似乎也取决于团伙的大小、山头的高低。这种结构模式,更像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制”。
无独有偶,洞庭义军的领导模式恰恰与此相类。湖中数十座水寨各有头领主持,诸寨各据一方,独当一面;却又声气相通,联系或疏或密。杨幺与黄诚、夏诚、周伦等人的关系似乎更紧密些,在抗击官军时,也都表现出颇为一致的坚定性。杨华、黄佐、杨钦等虽然也是最早揭竿而起的军事领袖,但与杨幺等关系疏远,在反抗官府时,态度较为暧昧。其后在官军的攻心战中,他们单独行动,率先投降,表现出一种离心倾向。
即便是与杨幺关系密切的周伦,在军事、外交方面也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绍兴四年,汉奸刘豫的部下李成派人与周伦联络,准备水陆配合,顺流而下,向南宋政权发动偷袭。周伦激于民族大义,杀死李成使者,到岳州向朝廷命官程千里汇报这一情况。这一切,似乎并非授命于杨幺。
由此可见,洞庭义军的权力结构,正是松散联盟的样式。在抗击官军这一面,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互为犄角,唯杨幺马首是瞻。但具体的军事斗争及涉及自身命运的政治抉择,又有各自为政的一面。这种组织形式,正可用元杂剧“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来概括。
至于“一百零八”这个具体数字,在洞庭史料中也能寻见。如洞庭水寨首领之一的雷进,是主张抵抗的中坚人物,后为叛徒伍俊杀害。伍俊接受朝廷招安,被提拔为秀州兵马钤辖;“其徒一百七人授官有差”注1,连同伍俊,刚好是一百零八个。这即便是巧合,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百零八之说在现实及传闻中并非绝无仅有。
注1《建炎》卷九八:“(绍兴六年二月乙卯),是日,澧州慈利县山贼雷进为其徒伍俊等九人所杀。先是,进据险为寇,朝廷以武功大夫忠州团练使招之,进不受。直徽阁知鼎州张角(觉头)使人说俊等,遣兵招捕之,俊斩进及其妻子诣降,余党招戮殆尽。后录其功,以俊为秀州兵马钤辖;其徒一百七人授官有差。“(原注:日历,鲁攀等一百七人以四月九日丙午补官。)
元杂剧的时代与洞庭起义相距不远,尚能反映洞庭义军联盟的大致情势。然而到《水浒传》中,“百十座水兵营”被简化为八九座山水寨;组织形式也由各自为战的松散联盟,演变为令行禁止、行动统一的严整军事集团。从文学创作来看,这是对原始素材的提炼与升华,比起元杂剧中“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当然更进一步。但从素材源流考索的角度来看,则小说的描写离洞庭原型越来越远,若没有作为中介的元杂剧,即很难看出二者间的借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