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盐城)产业园探索:“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泉州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门户建设

海上丝绸之路是继张骞陆路出使西域后,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一大辉煌盛事,对于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弘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国东海沿海港口城市,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城市,也是国务院确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已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并将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在10—14世纪的宋元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盛,泉州以“刺桐”闻名于世,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商人、游客和传教士纷至沓来。不同民族在这里相遇,各种文明在这里传递。13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这个港口换乘刺桐海船,完成他的世纪之旅。如同威尼斯一样,泉州依然保留有那个时期海洋贸易和文明交融的历史遗存。古泉州有着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海洋文化和城市精神。泉州远离大陆腹地,海却近在咫尺。她西倚丘陵、东向大海,晋江和洛阳江两江环绕,共汇大海。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和发达的陆域水系形成许多天然海港,为古泉州海洋活动提供了优越条件。8世纪,北方战乱导致陆上交通对外受阻,海上交通兴起,这给位于东南沿海的泉州带来发展良机。尤其是10世纪以后,泉州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招揽番商番货,使泉州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相当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泉州最早的族群闽越人平静而简单地生活着,他们以海为田、以船当车,探索海洋。北方汉人南迁入泉后,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城市中心逐步向东面的海边发展。当中国进入唐朝盛世,泉州终于迎来世人关注的目光,并与广州、扬州、交州称为中国南方四大港口城市。在泉州的多元文化和民间信仰中最为突出的,既有妈祖这样亲民博爱、名扬世界的海神,也有通远王这样由山神转变而来的海神,还有仅在泉州兼具官方海事祭祀功能的真武大帝。此外,观音、龙王、王爷、阴公、好兄弟等,在泉州沿海也兼有海上保护功能。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海神信仰,是泉州海洋贸易繁荣的产物。长期的海洋活动,造就了泉州人的开放意识和广博胸襟,表现在本土宗教观念上更具兼容性。儒、道、释三教与民间信仰和平共处、相互渗透,并吸纳许多外来宗教元素,通过建筑、雕刻和装饰演绎出来,散发着本土文化与海洋文化水乳交融的独特魅力。10—14世纪的泉州,以良好的港口设施、便利的海陆联通、发达的外销商品、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完善的海洋贸易管理机制,成为帆樯林立、番商云集的东方大港——刺桐港。运载中国的陶瓷、丝绸、日用品和装载国外香料、珠宝的中外商船,在这个港口穿梭进出。从这里出发的港口四通八达,乘西南季风向北可航行至高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利用东北季风向南可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海岸。马可·波罗惊呼泉州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盛赞泉州为世界第一大港。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1346年航行到中国,从刺桐港上岸。他在游记中称“刺桐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甚至可以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内有上百条大船,至于小船可谓多得不可胜数。”为了发展海外贸易,一系列港口和码头在泉州蜿蜒的海岸兴建起来,包括外港的石湖码头、沿江的江口码头等,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并以港口群组合成为著名的刺桐港。位于晋江下游入海口段是刺桐港最繁华港区,这一带江面宽阔,风浪平稳,为古代木帆船最理想的泊位,从这里溯晋江而上可抵州县,泛海可贸异邦。长期的海洋活动,培养出泉州许多优秀的造船师,至宋代,泉州造船业已经十分发达,所造船体大而稳健,适合远洋航行。泉州人还是杰出的航海家,懂得“顺风相送”“牵星过洋”,对季风、星象、罗盘的利用驾轻就熟。先进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保障了古泉州海外贸易和港口经济的发展。入宋以后,闽南沿海人民为拓展生存空间,渐向海上发展,从事贸易和捕捞业以谋生计,从澎湖延伸到台湾西南海岸栖息。在大陆沿海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环境的熏陶下,渔民将自己有余的米盐等食物、日常生活用品等与原住居民交换狩猎剩余物,获取额外收入,从而进行了小规模的交易,开始了早期的“汉番交易”。至荷兰据台时,设市于台湾城外,泉州、漳州等地商舶、渔舟也载货赴台交易。宋元时期的泉州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跨海、跨江石桥纷纷兴建,港城联系大大密切。1271年,一个叫雅各的意大利犹太商人来到刺桐,他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泉州,他说:“刺桐城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贸易城市,各种布匹、书籍、香料、陶瓷、珠宝等商业集市繁荣到难以描述。”而且,“泉州所有的路口、店铺、人家都挂着灯笼,使得满城光如白昼”,因此他把泉州形容为“光之城”。(10)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充分发挥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应有作用。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对立统一、各主体的利益均衡,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在泉州旅游发展中的中坚作用,进而提升泉州旅游整体竞争力,实现泉州旅游业的大发展、大繁荣。(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