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大家认识一下原汁原味的彻之吧
内多胜康(NHK主播)
“明石彻之,一位在敬老院工作的川崎市公务员。他天生患有重度自闭症,并伴有智障。”
以这样的旁白开始的纪录片,NHK(日本放送协会)已经录制了两部。首部是1999年11月播出的“新日本探访——街区的欢颜”(24分钟,综合频道);续篇于翌年2月在“列岛特别报道”中播出,题为“为了工作,加油!”(49分钟,卫星第一频道)。这两部片子皆以“一个自闭症者的自立”为副题。
他虽身患自闭症之天生障碍,却在当地社区幸福地生活,在单位认真地工作。彻之感动了日本全国观众,反响之热烈超出我们的预期。续篇更在2000年度“地方之时代赏”的影视大赛中荣膺“审查委员会推荐奖”。对于参与企划、采访、播音全程的我而言,两部纪录片不啻为值得铭记一生的重要作品。
这本书是明石洋子讲述儿子彻之从出生到现今的回忆录。阅读之前,先让我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以便大家对彻之有个大致的印象。
*不折不扣的率真和滑稽
一天,我正在采访残障人士参与社区活动的话题,偶然听说在川崎市有个患自闭症的男性公务员,马上与他的家人取得联系。
NHK节目介绍广告。
忘不了拜访位于川崎区的彻之家的那一天——1999年8月1日,周日。时值酷暑,听说他喜欢吃棒冰,我特地买了几根作为见面礼。
说实话,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自闭症为何病、如何定义,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自闭症者。虽然事先收到了明石女士寄来的资料,浏览一遍却仍然不得要领。翻查辞典,寻问朋友,还是勾画不出一个清晰的轮廓。准备虽不充分,也只好硬着头皮去采访。
初次见面在即,心里忐忑不安。门一开,从母亲洋子的身后,闪出传说中的彻之。身高165厘米,体重61公斤,目光炯炯,声音高亢,头发偏短,有几绺还倔强地翘着。
笑脸相迎、打招呼“你好”、握手,一切正常如仪。但对随后出现的局面,我毫无心理准备——彻之开始窥探我手中拎着的纸袋中的资料,当场令我手足无措。意外的是,这个举动后来反而完全消除了我的紧张感。因为这个唐突的动作证明彻之已经对我产生兴趣,是他简单易懂的“意志表达”吧。
提起“自闭症”一词,总给人以“心灵封闭”的印象。倘若说我没有这样的成见,那是在说谎。母亲洋子吃不准媒体到底派怎样的人过来,心里也一定在七上八下吧。彻之完全我行我素,起初担心采访不顺,陷入僵局。可实际上,登堂入室之后,我马上沉浸在融洽的氛围之中。不知不觉之间,我对自闭症捕风捉影的成见也云开雾散了。在彻之身上确实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明石洋子和彻之。
当天彻之已喝了半天啤酒,酒劲上来,载歌载舞,结果醉倒在地,进入梦乡。心情特好,正经的对话根本无法进行,我却真切地感受到他那不打折扣的率真和滑稽。我也受邀开怀畅饮,惬意地踉跄而归。
我想看看彻之工作的样子,不久就去探访其工作场所——养老院。当场错愕!在家动如脱兔、一刻不停的彻之,此时却稳坐在那儿专心干活,把老人们要用的小毛巾熟练地折叠成一块块的小方块。将洗得雪白的几百条毛巾整齐地折叠起来是彻之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另外,他还负责轮椅和浴缸的清洗工作。分内工作,做得一板一眼,绝不马虎。有位女同事笑着告诉我:“彻之使劲擦浴缸,有时用力过猛,甚至擦裂瓷砖呢!”
我决定把这些拍成电视节目。我坚信,让生活得如此率真的人以及帮助其成长的家人和当地人士走进荧屏,肯定会感动观众,引起共鸣。
*意外迭出的现场拍摄
我开始动真格学习自闭症知识。向自闭症者家庭、专家请教,查阅相关书籍,贴近彻之,尽可能与之一起行动。毕竟亲眼看他做些什么,亲耳听他说些什么,进而了解他的情况比什么都重要。
这样,我自以为对自闭症已经了解得足够透彻,于是进入实拍阶段。没想到,现场意外迭出,狼狈不堪。临时抱佛脚修得的知识如海市蜃楼般中看不中用,根本派不上用场。
彻之在工作岗位上。
最初的拍摄地点选在横滨动物园。正巧彻之兄弟和一些朋友一道去参观,我们趁机扛上器材跟了过去。机会难得,电视台的同事们跃跃欲试,期待拍上他两兄弟情深的绝佳镜头。
谁想到,面对镜头,彻之马上学起娱乐采访记者的腔势,握起拳头当作麦克风贴近嘴边,流利地开讲:“现在在横滨动物园为大家做现场报导。”大家惊魂未定之际,他却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速度惊人。
其间,我们几度迷失于彻之疾风般的行踪,寻找的时间多于拍摄。当日燠热难当,大家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地追踪他。好不容易逮住了,他却若无其事,爽朗地笑几下,又继续兀自行动。
当天的拍摄效果可想而知,片子根本不能播出,至今仍躺在库房里睡大觉。“这下可棘手了”,同事们无可奈何地苦笑。
按电视台采访的行规,在拍摄现场我们会请求采访对象配合一下。比如“请别盯着镜头看”,“现在要拍移动的场面,请在这儿走动一下”,“背景不错,就在这儿采访吧”等等。我入电视台十六年,阅人无数,一直理所当然地按这套路操作下来的,尚无闪失。
可彻之不吃这一套,我们只好更改战术。讨论下来,结论简单:返璞归真——就拍原汁原味的彻之吧。抛弃雕虫小技的摆弄,顺其自然。既然他爱对着镜头“炫技”,就原原本本地拍录下他不加矫饰的天然声音吧。我们决定对彻之彻底进行贴身实拍。
节目录制组人员。(此照片为彻之所摄)
*母子间滑稽的讨价还价
彻之很健谈,无需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采访。
在拍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特别难忘的小插曲,向大家讲述一下吧。
怎样使用银行卡是挑战自立的一个环节,母亲洋子打算手把手教他。我们在后面跟拍。从银行卡里提取一个星期的零用钱,对彻之而言是初次体验。
在进入取款机房之前,滑稽的一幕展开了。他们母子俩为取款金额问题开始讨价还价了。
洋子:“这个,彻之的存折。现在用银行卡来练习取钱吧。平时的零用钱一直是5000日元,取出5000日元哦。”
彻之:“那么,乘以20倍……”
洋子:“5000日元的20倍,是多少?”
彻之:“10万日元!”
洋子:“取出10万日元,麻烦大了。不取10万日元!”
进入取款机房之后,讨价还价白热化。
洋子把事先写好操作步骤的小纸条让他边看边学。
洋子:“先看银行卡的用法。看看。上面写着‘取款键’,在哪里?”
彻之:“按一下‘取款’。”
洋子:“今天的零用钱,就5000日元吧。”
练习在取款机上取钱。(NHK提供)
彻之:“6000日元。”那天洋子本来打算做只取5000日元的练习的,这下愣住了。
洋子:“为什么?就5000日元吧。”
彻之:“不行,6000日元。”
洋子:“为什么?就5000日元吧。”
彻之:“不行,6000日元。”
洋子:“啊——那好,就6000日元吧。”
彻之:“不,7000日元。”
结果还是彻之占了上风,这次比平时多取出2000日元。
数日后,彻之初次挑战一个人去取钱。目的当然是“取出5000日元”。他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将卡插人取款机。由于按错键了,银行卡马上被吐了出来。
“请收好卡”,机器发声。彻之收回银行卡。现场的气氛顿时凝固,大家正心想他一个人取钱尚有困难,谁知机器又响:“请插入卡。”彻之被这机器提醒声音催促,重新挑战。这次机器受理了。将金额输入以后,他被“披—嘎—嘎—”的机器声音所吸引,好奇而出神地听着。最后,机器提示:“请收好钱。”
我们摄制人员稍微与他保持了一段距离,忍不住为他这次到底取出多少钱而纠结:“不会真的提出10万日元吧。”定睛一看,谢天谢地,正好5000日元!担心是多余的。
这次,彻之独自挑战取款机。(NHK提供)
彻之把5000日元放进钱包,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到此为止,我们认为彻之已经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可彻之没有止步于此,转身走进邮政银行大厅,来到办事员小姐面前,把“客户回执”交给对方,打声招呼“谢谢”,又回头跟我们爽朗地打招呼:“我先走一步,失陪。”随后轻快地穿过自动门,向外走去……
摄影师徐徐旋转照相机,追拍渐行渐远的彻之,直至他消失在视野之外。这次录制的片子的命运与在横滨动物园所拍的截然不同,基本上不加剪辑就播放出去了。
*为了工作,加油!
从上述的小故事可以知道,彻之总是很会打招呼的。就我所知,这项纪录绝对可称日本第一。
早上碰到我们工作人员,马上主动打招呼:“早上好。”单位里吃盒饭时,必称:“失礼,我先用餐了。”
在这里以文字的形式表述,也许读者觉得这些寒暄十分平常,没有特别值得称道的。实际上,彻之发音时每个音都发得干脆利索,使听者不由肃然起敬,认真应对;同时他会自然而然地露出微笑。这种打招呼的魅力非笔墨可以形容,我是怎么也模仿不出来的。
最精彩的是单位下班时的寒暄语,堪称压轴。那天是周五,做完一周工作的彻之将要下班回家,与大家道别,声音比平时大些:“明天、后天我休息。下周的星期一,我为了工作,加油!”留下爽朗的声音,迈着轻快的步伐离开了。虽然他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但我们只要听听他的招呼,自然会领会到许多意思。并且,“为了工作,加油!”一语实在令人动容,我们决定将此直接作为节目“点睛”的题目。
《列岛特别报道》纪录片的最后一幕。(NHK提供)
最初的实拍一度搁浅,之后全靠彻之不厌其烦地与我们交往下来,才出现转机。其实他本人是个大电视迷,同时又是个“胡子迷”——喜欢留短髭,恰巧摄制组六人中有三人留着胡子,多少给他以亲近感吧。
节目录制杀青以后,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一碰头,仍聊起彻之的话题,听不到那独特、高亢的声音,不免有似曲终人散的落寞,亲和的感觉挥之不去。在我的心目中,彻之不仅仅单纯是个采访对象,还是个具有强烈个性的男子,其个人魅力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周遭的人们。每当我放下手头的工作,稍事休息之时,彻之就活泼地往来于我的脑际中。
*亲情的力量
采访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彻之自身积极向上的处世姿态和支撑其的家庭之爱。长期以来,父亲邦彦先生、母亲洋子女士、弟弟政嗣都为彻之的成长付出了极大的苦心和精力。从保育园、小学开始的融合教育、高中入学考试、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突破以至单位里的融洽与人相处的关系,每项挑战都是从头开始、披荆斩棘、合力应对的。
与明石一家合影。(右边第一人是我)
即使被政府部门教师们推诿拒绝,亦不轻言放弃。现今其家人笑称:“多亏本地人士的支持。”
但作为血亲,家人们为了彻之甘愿一路含辛茹苦,坚持至今,他们才是彻之前进的最大推力。
“一切为了彻之的幸福。”这一句话,贯彻于经年累月的付出之中,亲情力量之巨大之持久,足以令人钦佩。
可是,有件事情父母却不赞成,那就是彻之的“结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需要得到当地社区更多的帮助方能实现,以现在的条件尚无把握。自闭症专家中也有反对结婚的。可是彻之本人很早以前就发出结婚宣言,并提前把未来两个小孩的名字都定下了。
迄今为止,家人们帮助彻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今后,他们又怎样考虑他本人想结婚的愿望呢?我们会继续关注,也许这还是录制第三部纪录片的素材呢。
据我调查,伴有智障的自闭症者与健全者一视同仁参加公务员考试并通过,在日本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此事已属破天荒了,再加上媒体传播所及,广大自闭症者家庭深受激励,纷纷要将彻之作为追求的目标。
彻之作为公务员已工作九年。为了使他适应工作单位(或者说被工作单位所接纳),家人帮助疏通、协调单位环境,以便他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面向自立迈出更坚定的步伐。
单位同事的聚餐。
公务员经常需要岗位轮值,彻之也难免要面对新的工种、新面孔的同事、新的环境的挑战吧。多么希望今后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也继续容忍他的个性,发挥他的特长啊!
*一切从接纳、理解对方开始
最后,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我觉得很有必要讲给大家听听。
为了让彻之在地域社会中正常生活,许多当地人都尽力帮忙。当时也存在把彻之他们排挤出正常社会生活的思潮,但是彻之家人、学校的师生们、当地的志愿者们、打零工商店的老板等热心人士却不以为然,逆流而上,一路守望相助至今。
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教师的感言。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彻之被多所高中拒绝,尝够了闭门羹的滋味。正处绝望之际,一所定时制夜校高中终于接受了他的入学申请。原因是该校的一位老师主动请缨:“由我来带彻之君吧。”
一年一度的“学园祭”开展的时候,在彻之的陪同下,慕名采访了这位老师。顺便也重温一下暌违已久的学园祭的热闹气氛。老师戴着眼镜,鼻下留着胡子。我们在一张铺着红布的木凳上坐下,手里端着方才在模拟商店买来的豆馅羹,边吃边聊。
彻之在哄路人的婴儿:“乖小孩,乖小孩。”(NHK提供)
老师徐徐聊来,语气平淡。当问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他略作停顿,一脸肃然:“像我这样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自年轻起就一直备受尊崇,成天被捧为‘先生、先生’,不知不觉之间萌生了特权意识,容易轻飘飘,总有一种高人一等的错觉。让我从错觉中猛醒过来的正是彻之君。虽然身患自闭症这种顽疾,但却欢乐明快、天真无邪地过着高中生活。他那股朝气改变了我。”
仔细想想,我不是也有与老师类似的感受吗?那个炎热的一天,我拎着冰棍去拜访彻之家时,他笑脸相迎。他的热情使我摘下世俗的过滤镜,客观而真切地观察眼前的彻之。只有接纳和理解对方,才能消除误解、摈弃成见,从而超越歧视和偏见。这正是我从彻之身上所悟到的人生启示。
*
为本书而写的导言即将结束。文中我有意避开有关自闭症的定义、特征之类的阐述,一是因为明石女士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具体展开,二是为了不给诸位带来对自闭症的先入为主的成见。
愿诸位在书中与原汁原味的彻之相逢,并像我一样成为他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