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疗急危重症学术经验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八、李济仁治疗发热的学术经验

1.学术思想
李济仁教授治疗温病发热善于根据患者症状、舌脉辨证时结合季节因素,如长夏暑湿当令,暑多夹湿,暑湿交蒸的高热不解,方用新加香薷饮透表清暑渗湿,加减白虎汤清气退热,辨证准确,处方恰当。
2.验案举隅
(1)清暑化湿法治疗手术后高热不退
黄某,男,53岁,干部。
1981年7月6日初诊:手术后高热,体温41℃,无汗烦渴,头痛如裹,神识欠清。西医认为非刀口感染,施用冰敷不能凉其体,青霉素、链霉素等不能退其热,邀李济仁先生会诊。
中医诊断:暑温,外感暑温型。
治则:解表祛暑,芳香化湿。
处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1付,日一剂,水煎服。
复诊:翌晨,微汗出,高热渐解,神识渐清。暑湿之邪将从外泄。当再因势利导,原方去丹参、甘草,加白蔻仁6g,扁豆衣9g,六一散(荷叶包)15g。
三诊:服药3剂,热尽退。唯神倦肢软,纳谷呆钝。邪去体馁,当调养之。处方:
【原按】
李老根据脉症,结合长夏暑湿当令,暑多夹湿,暑湿交蒸,故高热不解。方用新加香薷饮透表清暑渗湿,加减白虎汤清气退热,兼用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等清热解毒之品,药进效应。
【编者按】
新加香薷饮出自《温病条辨》,由香薷、金银花、扁豆花、厚朴和连翘组成,香薷辛温芳香,能“由肺之经而达其络”;扁豆花,取其芳香而散,多能解暑;厚朴苦温,能泄实满;连翘、银花取其辛凉达肺经之表。暑必夹湿,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朴用温,而其他佐以辛凉。本方适用于暑温初起,复感于寒,李老辨证准确用来治疗高热,给我们以很深的启示。
(2)清气凉营、益阴养津除高热
沈某,男,22岁,工人。
1982年3月7日初诊:患者高热、头痛、咳嗽已3日,检查体温39.5℃,白细胞偏高,在当地某医院拟诊为外感、高烧待查。经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及口服四环素等,未见好转。遂邀李济仁先生会诊。
刻下症:患者症见目赤,身热灼手,心烦躁扰,夜间尤甚,神志欠清,时有谵语,双目喜闭,四肢厥冷,手足颤动,口唇干裂,腹痛便闭,不思饮食,得食则呕,溲短色黄。脉象滑数,苔黄舌绛。
中医诊断:春温,气营两燔型。
治则:清气化营,清热解毒。
处方: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方加减。
6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病情大有好转,高热已退,唯津液未复,精神困倦,脉舌同前。从原方增损,去川黄连、鲜青蒿,加柿霜12g,人参叶6g,北杏仁6g。继服3剂,疾病痊愈。
【原按】
本案病发于春季,病初即呈高热,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又以伤阴耗津、出现神志异常证候为特点,通过分析这些季节因素与证候特征,不难拟诊为春温。春温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相当于西医之重型流感、流脑等病,处理失妥,易招致严重后果。本例发病初起侵害肺脏之时,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温热之邪的发展,致使温邪鸱张亢盛,气热未罢而营热又起,形成了气营两燔的危厄局面。故其既有高热、便秘腹痛、溲短色黄、脉滑苔黄之气分热证,又有身热夜甚、烦渴舌绛之热伤营阴证,还有神昏谵语、两目喜闭等热陷心包证,及心烦躁扰之热扰心神见症;由于高热动风,故有手足颤动,热深则厥深而见四肢厥冷。通过以上分析,本案例病机特点在于邪热弥漫气营、损阴耗津。本案例热邪炽于气营,故治拟清气凉营、益阴养津。《温病条辨》云:“太阳温病、气血(营)两燔者,玉女煎去牛膝加玄参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本案例以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方为主,加用黄连、连翘等苦寒之品;方中石膏配知母有白虎汤之义,具清热生津之功,并清泄气分邪热;元参、生地、麦冬、赤芍、青蒿、地骨皮滋营阴、清营热;黄连、连翘苦寒清热,但苦寒之品有化燥伤阴之虞,故小用其量。上药配合可清泄气营、养阴生津、扶正培本,充分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使高热重症数剂尽退。
【编者按】
病案是中医传承的重要载体,反映医者的立法方药。因时、因地、因人是中医治病的重要原则,在根据患者症状、舌脉辨证时结合季节因素,辨证准确,处方恰当是疗效的基础。感染性疾病往往属于温病范畴,在发病过程中往往伴有高热。李老抓住本病“邪热弥漫气营、损阴耗津”的病机,治拟清气凉营、益阴养津,运用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方治疗春温高热获得奇效,本方出自《温病条辨》:生石膏 一两,知母 四钱,元参 四钱,细生地 六钱,麦冬 六钱,李老从复杂的疾病现象中抓住本病“邪热弥漫气营、损阴耗津”的病机选方用药的治疗思路值得我们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