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绳墨大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卷之一

中风附中脏、中腑、中血脉、中经、中气、类中风

《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之中人,其中必重。盖中者,中入于内,拔之而难出也。惟体虚者多有是症焉,因其营卫衰,真气去,则风邪易入。[批]风是四时八方之气,常以冬至日自坎而起。候其八方之风,从其乡来者,主长养万物;若不从其乡来者,名为虚贼风,害万物,体虚者中之。然其症有中脏、中腑、中血脉、中经之不同。中腑者多著四肢,为表症而脉浮,恶风恶寒,拘急不仁,治宜以小续命汤汗之,得小汗为可复也;中脏者多滞九窍,为里症,唇缓鼻塞,舌不转而失音,耳聋而眼瞀,大小便闭结,痰涎壅盛,不能言语,危甚风烛,急宜以三化汤、麻仁丸下之;中血脉者病在半表半里,口眼㖞斜,语言不正,痰涎不利,手足瘫痪,宜以二陈汤加竹沥、姜汁;若外有六经之形症,[批]六经形症,太阳经头疼身热背强,阳明经症目痛鼻干不得卧,少阳经症耳聋胁痛寒热呕口苦,太阴经症腹满自利咽干,少阴经症舌干口燥,厥阴经症烦满囊缩。则从小续命汤加减以发其表,后用通圣散辛凉之剂兼治其里;若内便溺之阻隔,肢不能举,口不能言,此中经也,宜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先补其血,次养其筋;如瘫痪者,有虚有实,经所谓土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此膏粱之疾,非肝肾之虚,治宜泻之,令土平而愈,用三化汤、调胃承气汤选而用治;致(1)若脾虚之人,亦有四肢不举,但所中无痰涎,言语或不利,治宜十全大补汤及四物汤,去邪以留正也。经云:治风先治血,血实风自灭。正此谓欤!至于子和屡用汗吐下三法治之,而丹溪则曰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荣,故经有汗下之戒。当审其虚实而用之。诸书俱谓外中风邪,惟刘河间作将息失宜、水不制火,亦是。而不若东垣谓地有南北之殊,病因有感受之异也。盖西北地高,东南地卑,西北之所中者,多因风土太厚,所食腥羶,葱韭酒面,助热生风,动火生痰而热也,宜用三化汤、承气汤、通圣散之类;东南之所中者,亦因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宜以枳桔二陈汤加芩连之剂。以吾论之,此药但可用于中风少缓之时,未可施于中风卒暴之际。至若脏腑之证见,苟非急用三化与续命等汤,宁得起死回生乎?至丹溪体河间、东垣之说,而以内伤主治,王安道以为因内伤者,自是类中风,与风绝无相干,宜别而出之。总之此症,人所禀有虚实,则受病有重轻,体之厚者多即感而伤,体之虚者每偶得而中。今《局方》本以外中而以内伤热症混同施治,具载方书,害人匪轻。夫外感者,病在表,为有余;内伤者,病在里,为不足。然皆由血虚有痰或挟火与湿,治宜发散补养之剂。若有谓为死血、瘀血留滞不行故成是病者,岂理也哉?是以外中风邪,见五脏之症者,十有九死。苟得此病于中倒之时,不可令卧,必使人扶之坐起,用法调治,初宜急掏人中,俟醒,次用捻鼻取嚏,或以牙皂、细辛末取嚏,再以鹅翎绞痰,三者之间,得嚏得唾即可治也,否则难救。若中倒之时,言语得出一二句,方可用药,宜二陈为主,加竹沥、姜汁。气虚者配四君子,血虚者配四物汤,气实加枳、朴、山楂,血实者加桃仁、红花,有火者加芩、连、山栀,脾虚者加白术、茯苓,胃实者加枳实、大黄。病壅盛者,口眼㖞斜,不能言语,皆用吐法,宜瓜蒂散、稀涎散吐之。若服后不吐,此为气不能转者,为不可治。设或气虚卒倒者,参芪补之;挟痰者,二陈汤加参、术、竹沥与之;血虚挟痰者,用姜制当归,更加二陈、竹沥与之;半身不遂,此卒多痰,亦宜前法二陈调治。肥白人多湿,少加苍术;瘦人多火,多加芩、连。其或遗尿,属气虚,以参、芪补之。小便不通,不可用利药,如热退自利。设若口不能言者,为心绝;唇吻手撒者,为脾绝;眼合直视者,为肝绝;遗尿面墨者,为肾绝;鼾睡自汗者,为肺绝。此名脱症。如止(2)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则为闭证,闭证则可以苏合香丸、黄牛至宝之类灌之。如见脱证,惟宜以大剂理中汤灌之及灸脐下,虽曰不治,亦可望救十中之一。[批]凡遇脱症,法在不治。惟大进参附,或可冀其万一。若误投苏合、黄牛等药,即终难活矣。盖斩关夺门之将,原为闭证设也。若施之脱证,如人既入井又下之石矣,世人陷此弊而死者不可胜数。许学士云:气中者亦类中风。因于七情所伤,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故郁怒不舒,气多厥逆,初得便觉牙关紧急,四肢逆冷,手足颤掉而扑去者,此中气也,不可同中风论治。如以风治,杀人必矣。盖中风身温且多痰涎,中气身冷并无痰涎。中气宜以苏合香丸灌之,俟醒后以枳桔二陈汤治之为妙。脉经曰:中风脉浮滑,兼痰气,其或沉滑,勿以风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虚,扶危降痰,风未可疏,浮迟者吉,急疾者殂。

【愚再按】风之中于人也,必从外入,由其腠理空虚,脏腑不实,故直中于内而无阻滞者也。所以中于心则失音不言,中于肝则眼合难开,中于肺则自汗不收而取嚏不来,中于脾则牙关紧急而探吐不得,中于肾则遗尿昏倦而醒不知人。此为五脏直中之症,救之必难。若见一症,尚望收治,设或二三经中,则邪胜于正,死期必矣。若中经中腑之症,口眼歪斜,左瘫右痪,言语不遂,痰涎壅盛,自汗恶风,便溺阻隔,此为可治之症,但依经旨而治之。又有肝木之邪胜,脾土之气衰,木能生风而导泄脾气,则偶为所中,有似中风之症者,亦可类中风而治之,以二陈加减用之可也。至若痰壅上者,则先吐而后中;痰壅下者,则先便而后中。二者皆正气空虚,亦能至死,但少苏醒者可治,如昏不知人者难治。又有东南之人,皆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如是中者,但中之少缓,虽有痰涎壅塞,而无言语蹇滞,虽有便溺阻隔,而无眼合遗尿,用芩连二陈汤,从其轻重加减,调治可也。又有心事拂郁,偶为大怒所充,不能发越,一时而中者,亦宜二陈汤清气豁痰。或有内气不充,饮食不调,风寒拂郁而中者,亦宜二陈汤消导宽中。亦有劳力太过,精神竭尽而中者,其症头晕自汗,汗收而醒,宜以补中益气汤用治。亦有房劳太虚,精神断丧而中者,其症冷汗自来,神思昏愦,宜以十全大补汤调治。由此论之,皆类中风之症,亦未尝有似中风之形也,自当分而辨论。[批]《宝鉴》(3)云: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内有中风之患,宜服愈风汤、天麻丸。薛立斋云:预防者,当养气血、节饮食、戒七情、远帏幙,若服前方,适所以招风取中也。斯言诚然。大抵真中风之症少,类中风之症多;真中风者难治,类中风者易治;中脏者难治,中腑者易治,此治之之大端也。

【治法主意】真中风见者,决不可治。类中风者,虽以二陈汤为主,不若治风先治血,血实风自灭。

【中风主方】

小续命汤 治中腑外有六经之形症。中风自汗者不可重发汗,此药不可轻用。

麻黄 人参 黄芩 白芍 附子 防己 桂枝 川芎各七分 防风一钱 杏仁 甘草各七分

姜三片,水煎服。

三化汤 治中脏内有便溺之阻隔。

厚朴 大黄 枳实 羌活

各等分,水煎服,以利为度。

麻仁丸 亦名脾约麻仁丸 治肠胃热燥,大便秘结。

厚朴去皮,姜制炒 芍药 枳实麸炒,各半斤 大黄蒸、焙,一斤 麻仁别研,五两 杏仁去皮尖,炒,五两半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用温水下,大便通利则止。

二陈汤 理一身之气,治一身之痰。

陈皮 白茯苓各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 甘草五分

姜三片,水煎服。欲下行加引下药,如防己、黄柏、木通之类;欲上行加引上药,如升麻、防风、柴胡之类。

防风通圣散 治中腑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及诸风等症。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 大黄 芒硝 连翘 薄荷叶 麻黄各四分 石膏 桔梗 黄芩各八分 白术 栀子 荆芥穗各二分 活石(4)一钱四分 甘草分半

加姜三片,水煎温服。

大秦艽汤 治中经外无六经形症,内无便溺阻隔,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自荣。

秦艽 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各一钱 细辛二分半 羌活 防风 黄芩 白芷 白术 生地 熟地各五分 独活 白茯苓 石膏各一钱

夏春加知母,天阴加生姜三片,心下痞满加枳实一钱。

羌活愈风汤

羌活 甘草炙 防风 防己 黄芪 蔓荆子 川芎 独活 细辛 枳壳 麻黄去根 地骨皮 人参 知母 甘菊花 薄荷叶 白芷 枸杞子 当归 杜仲炒 秦艽 柴胡 半夏 厚朴姜制前胡 熟地黄各二钱 白茯苓 黄芩各三钱 生地黄 苍术 石膏 芍药各四钱 官桂一钱

img2咀,水二钟(5),煎一钟,温服。天阴加姜三片。

调胃承气汤 治太阳阳明,不恶寒反恶热,大便闭结,谵语,呕渴,日晡潮热,脉实者。

大黄五钱五分 芒硝一合 甘草二钱

以利为度。方中除枳壳,欲其无犯上焦也。

十全大补汤

当归二钱 川芎 白芍 地黄各一钱五分 白术 茯苓各二钱 人参五分 炙甘草五分 黄芪 肉桂

水煎服。

四物汤 补血要药。

当归二钱 川芎 白芍 地黄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

大承气汤 治阳邪入里,上中下三焦皆病,痞满燥实坚皆全,胃实谵语,五六日不大便者可服。并治少阴舌干口燥,日晡发热,脉沉实者。

大黄七钱五分 枳实 厚朴各一两 芒硝五钱

上水先煎枳实数沸,次入硝黄煎一沸,温服,以利为度。

枳桔二陈汤

枳壳 桔梗 陈皮 白茯苓 半夏 甘草

姜三片,水煎服。

四君子汤 补气要药。

白术 茯苓各二钱 人参一钱五分 炙甘草五分

瓜蒂散一名独圣散 治中风膈实痰盛,及诸痫痰饮壅溢等症。

甜瓜蒂一两,炒黄色

上为细末,每服五分,或服一钱,量人虚实用之,以酸齑(6)汁调下,以吐为度。吐罢,宜服降火药、利气安神定志药。

稀涎散 治中风痰涎壅盛,口眼歪邪(7),隔塞不通等症。

白明矾一两,炙半生半,枯 猪牙皂角四荚,去皮,炙黄

上为细末,每进一二钱,温水调下,以吐为度。

苏合香丸 治传尸、骨蒸、疰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疫痢、瘀血月闭、痃癖、丁肿、惊痫、中风、中气、痰厥、昏迷等症。

白术 青木香 犀角 香附炒,去毛 朱砂水飞 诃梨勒煨,取皮 檀香 安息酒熬膏 沉香 麝香 丁香 荜茇 龙脑 薰陆香别研 苏合香各一两

上为细末,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苏合香油炼蜜和丸,如弹子大,以蜡匮固绯绢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牛黄至宝丹 治中风不语,中恶气绝,中诸物毒、疫毒、瘴毒、蛊毒、产后血晕、口鼻血出、恶血攻心、烦躁、气喘、吐逆、难产、闷乱、死胎不下。并用童便、姜汁磨服,又疗心肺积热、呕吐、邪气攻心、大肠风秘、神魂恍惚、头目昏眩、眠睡不安、唇口干燥、伤寒谵语。

人参 天竺黄 生乌犀屑 朱砂研、飞 雄黄水飞 生玳瑁 琥珀研,各一两 麝香 龙脑研,各二钱五分 金箔半入药、半为衣 银箔研,各五十片 牛黄 天南星水煮软切片,各半两 安息香一两半,为末,以无灰酒(8)搅澄飞,过滤沙土,约得净数一两,火熬成膏

上将生犀、玳瑁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重汤煮烊,入诸药中,和搜成剂,盛不净器中,并旋丸如桐子大,用人参汤化下三丸至五丸。

理中汤

人参一钱 炙甘草八分 干姜炒黑,五分 白术二钱

水煎服。

芩连二陈汤

黄芩 黄连 陈皮 白茯苓 半夏 甘草

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治中气虚弱,饥困劳倦。

黄芪 人参各一钱 白术 当归各七分 炙甘草 陈皮 升麻 柴胡各五分

水二盏,姜、枣同煎,食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