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决定的。
【答案】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教育学规律
【解析】探求教育的一般规律可以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应该遵循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的一般规律。
2.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交际策略
【解析】语言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有时也被称为言语得体性能力,它是后天形成的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或在教育中学会的能力。
3.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________的能力。
【答案】说;写
【解析】语言交际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申论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
4.美国社会学家海姆斯对“交际能力”提出了著名的四个参数:合语法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理可行性;社会文化得体性;实际出现概率
【解析】“交际能力”一词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海姆斯1971年在其《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的。海姆斯认为若一个人获得交际能力,即他不但获得关于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具有社交中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
5.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________。
【答案】外语教学
【解析】对外汉语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是一门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汉语的认知方式完全不同于自己的母语。
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理学;教育学
【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同心理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
7.对外汉语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________的教学。
【答案】第二语言
【解析】对外国人来说,本国的语言是自己的母语,而汉语则是一门外语。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则完全异于母语的学习。
8.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________构成的。
【答案】言语交际能力
【解析】言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有时也被称为言语得体性能力,是后天的形成的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学会的或在教育中学会的能力。
9.记忆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答案】长时记忆;短时记忆
【解析】长时记忆是由许许多多词语“结节"相互勾连而成的十分复杂的语义网络,它的容量是无限的,持续时间相当长。外界信息经过初步加工达到短时记忆水平,但在这个水平上,信息容量有限,保持的时间也很短暂,必须经过适当的加工(复述、回忆、再编码)才保留在长时记忆中。
10.对外汉语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________两部分。
【答案】基础理论
【解析】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它有广泛的接缘性,跟许多学科都有联系。对外汉语的基础理论包括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
二、选择题
1.中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 )。
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答案】C
【解析】《汉语教科书》1958年出版。这部教科书包括绪论、语音、语法三部分,其中“绪论”部分约2500字,简要介绍了现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音”包括论理8课、口语练习4课,通过音素、拼音、声调等练习,先系统介绍《汉语拼音方案》,然后再过渡简单的短句和对话;“语法”部分包括60课、170条语法解释点。
2.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 ),该刊物为( )。
A.《汉语学习》
B.《世界汉语教学》
C.《语言教学与研究》
D.《学汉语》
E.月刊
F.双月刊
G.季刊
H.双季刊
【答案】BG
【解析】《世界汉语教学》杂志1987年秋季正式创刊,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央级学术刊物,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及时反映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交流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实践经验,提供新的信息,促进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推动教学实践的开展。
3.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 )。
A.20世纪80年代初
B.20世纪80年代中
C.20世纪80年代末
D.20世纪70年代末
【答案】D
【解析】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召开了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与会学者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这个建议得到与会语言学家的支持,形成了会议的共识。
4.第一部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
A.《初级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答案】D
【解析】刘殉、邓恩明、刘社会三位学者编著的《实用汉语课本》(第一、二册)198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出版的、专供国外学校使用的第一部基础汉语教科书。
5.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
A.母语教学
B.外语教学
C.第二语言教学
D.对外汉语教学
【答案】C
【解析】第二语言教学在双语社团中进行,既教母语,又教另一种语言。在外语教学中,学生所学的是外国语。翻译要求把原以某种语言写成的作品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用同一民族语言,语音、词汇、语法格式也因地区而异,因使用者的社会地位而异,还因交际场合和使用目的而异
6.《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
A.王还
B.邓懿
C.吕叔湘
D.周祖谟
【答案】D
【解析】周祖谟,中国文字、音韵、训诂、文献学家。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国学季刊》、《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编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他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
7.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 )。
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答案】B
【解析】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比如一个儿童出生之后首先接触井获得了英语,英语就成为他的第一语言。一个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他的母语。
8.“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是由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答案】D
【解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
9.1977年《汉语课本》首先引入了( )教学。
A.语法
B.词汇
C.句型
D.任务
【答案】C
【解析】在进行句型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句型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相结合。语言是人类天生具有的一种本能,而言语具有社会性和思想性,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10.运用各种交际策略解决交际困难、弥补交际障碍或增强交际有效性的技能称作( )。
A.应变能力
B.语言能力
C.学习能力
D.话语能力
【答案】A
【解析】应变能力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在外界事物发生改变时,所做出的反应,可能是本能的,也可能是经过大量思考过程后所做出的决策。
三、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
答: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2.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答: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3.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
答:言语技能是指听说读写的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通过操练才能获得。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
言语交际技能是指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4.应用语言学
答: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
答:实践性原则是指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2.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答:(1)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收效不大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成果显著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意味忽视教师的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