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如果对于成人来讲,游戏是休闲的,那么对于幼儿来讲,游戏就是生活、是学习、是工作。
在众多种类的游戏中,体育游戏因具有趣味性、运动性、多样性、变化性、团体性、挑战性而深受幼儿的喜爱。
说起游戏,很多人,特别是家长,往往更加重视让自己的孩子参与智力游戏,而非体育游戏。但随着对婴幼儿大脑发展的研究和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证明了运动不仅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而且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刘焱教授在《儿童游戏通论》一书中指出,体育游戏包含着两种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即“学习运动”和“通过运动来学习”。“学习运动”是指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走、跑、跳、投掷、钻爬、攀登等基本技能,从而提高运动的质量,促进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通过运动来学习”是指幼儿在体育游戏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
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在多年来开展体育游戏经验的基础上,将教师们创编、改编的体育游戏整理汇集成书。本书共汇集了针对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体育游戏、结合幼儿园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的体育游戏以及一物多玩三大类、近280个体育游戏,其中绝大部分是我园教师的原创游戏,此外也有类似“切西瓜”“吃毛桃”“小孩,小孩,真爱玩”“老猫睡觉醒不了”这样的传统体育游戏。
本书包含的体育游戏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养成。游戏之所以深受幼儿的喜爱,就是因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愉快的。因此,我们设计体育游戏的首要目标都指向幼儿的情感态度,满足幼儿对运动的需要,培养幼儿积极、健康、乐观的态度。书中大部分游戏是让幼儿扮演某一角色,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完成动作,特别是中小班的游戏内容,更是为幼儿创设了相关的游戏情境,或用生动的故事导入贯穿。而中大班的游戏内容则借助竞赛等形式,满足幼儿喜欢挑战、喜欢竞争的心理。同时,在“指导建议”中也提示教师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避免因角色和情节的设计让幼儿出现害怕甚至恐惧的心理感受。例如,游戏“小白兔采蘑菇”的“指导建议”中就提示教师:这个游戏不建议在新生刚入园的阶段组织,避免幼儿因为“大灰狼”的出现而感到害怕,对幼儿园这个还未熟悉的环境产生不安全感。
第二,关注幼儿主动游戏和自主发展。游戏虽然有所设计,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幼儿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在很多游戏的组织中,我们都采用幼儿自愿分组的方式,让幼儿自己选择队友,幼儿在自愿结合成的团队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并有更强的团队意识。游戏设计中我们也注意给幼儿自主创新留下空间。在很多游戏的“游戏玩法”和“指导建议”中,我们都提示教师尊重幼儿自发的、与众不同的完成方式。例如,游戏“奇妙的旅行”,为两组幼儿提供的器材是同样的,但幼儿可以自由组合器材,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器材。游戏“青蛙跳跳赛”中也写道:让幼儿自己组合纸砖,根据自己的跳跃能力变化障碍物的长、宽、高,让幼儿自己选择跳哪一组障碍物。这既是对幼儿的尊重,又是对幼儿的鼓励和肯定。幼儿会在这样的游戏中逐渐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判断事物,不断地在修正自我认识和付出努力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主动的发展。
第三,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和实际发展状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都指出,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每名幼儿在其原有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发展。我园是一所融合幼儿园,更加关注幼儿个性化的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很多游戏的“指导建议”中我们都提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能力水平适当调整游戏材料、游戏规则和游戏玩法。同时引导教师关注游戏过程,而非只重结果。游戏“勇敢的小龙虾”中就鼓励教师将呼啦圈摆成不同的形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采用单脚或双脚的跳跃方式。又如,在中小班的投掷类游戏中建议教师,目标的设置只是为了营造游戏氛围,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是否可以投准并不是目的。
第四,关注材料的方便易备和游戏组织的简单易行。幼儿园教师每天工作繁忙,琐事繁多,如果运动需要准备的器材太多,或者组织方法烦琐,往往会给教师造成负担和压力。因此,我们设计的游戏大多是材料方便易备,组织方式简单易行,在确保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为教师组织活动提供便利。同时,我们特别提倡和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环境和条件,随时随地开展体育游戏。
王燕华杨雪扬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