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語辭典集錄序
頃自十餘載以還,五洲之交通日密,吾國士大夫憬然幡然,知往者之峻極自封,無補於國勢之強弱;乃皆以周知四國之故,為莫亟之先務。然其為此也,必以通其言語文字為之郵,故習讀歐文者日益眾。其有時過年長,力不足以為其新,則常勖其家之子弟以為此。如吾友卓太守芝南之遣其哲嗣游學四方,猶此志耳。
今夫語言雖極其聱牙,一種之民,安之若素;文字雖極其奧衍,一國之士,以為至常。然則語言文字者固不足以為學,然而非此欲求其所謂學者,則其勢不能,此所以其道雖小,而必不可忽也。且求語言文字之通也,豈獨一字一音習其散焉者而已。往往字與音散則猶是也,而倚合參兩焉,其意義乃大異。況乎一種之存,一國之立,垂數千年,則其中必有聰明睿智之民,其思慮知識,所大異於凡民者,會其聲而成辭,比其文以見意。而聞者或默以識,或筆於書,而一物之精理以明,一心之深情以達,歷世旣多,而所積彌富,此吾文字相傳之所以稱古也。
且吾聞善為學者,在即異而觀其同。今夫五洲之民,茍從其異而觀之,則詭制殊俗,其異不可以言詞盡也。顧異者或牽乎天,或繫乎地,又以相攻相感,所值之不齊,而其異乃大著。雖然,異矣而其中常有同者,則形質不殊,而所受諸天以為秉彝者莫不一故也。是故學者居今而欲識古之聖人所謂達道達德者乎,則必取異民殊種,所必不可畔者而觀之,所謂達之理著矣。是故彼此謠俗,古今典訓,在彼有一焉為其民所傳道,迨返而求諸吾國,亦將有一焉與之相當。必識夫此者多,而後能用其文字語言,以通夫吾之意思,此為學之術也,亦即所以為文字語言者也。
卓君稟其父命,學英之文字語言甚勤,見吾國近者有字典之編輯,有文法之譯著,其心以為是其為書,皆有助於學者。顧使未知其文,仂語半辭之中,有自為其倚合參兩近譬曲喻者,則雖習其散焉,猶不可以為達。又使未知在彼之建言謠俗,一一於我皆可以求其同者,將不知二者異辭之同指也。乃奮其日力,汲汲然為〈習語集錄〉一書,將餉海內,先質其父,其父乃寓書於同里嚴復曰:‘為吾兒序之。’
集評
【張解民】眼界闊大,見地超卓,通人也。【宗家】以考據注疏之功力,責格物致知之大成,士大夫之於學也,誠可法也。【徐晉如】‘吾聞善爲學者,在即異而觀其同’,又陵可謂善爲學者。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