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视阈中的越南汉文小说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传入及其在越南的发展流变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的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由于这一地理环境上的条件,越南与中国自古关系密切。自秦汉至晚唐,为中国郡县一千余年,归属中国管辖;独立以后,亦曾长期为中国藩属国,历代王朝也沿袭中国制度。在这样渊源已久且特殊的“藩属”关系中,中国儒学很早就传入并渗透越南社会,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诸方面都影响重大,正如有越南学者所言,“越南是受到儒教长达千年之久的深刻和全面影响的国家”。[32]

儒学在越南被称为“儒教”,正如在中国的地位及影响一样,儒教成为越南封建统治及社会性教化活动的指导,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社会统治思想的主导地位,并逐渐发展成为既秉承中国儒学的基本精神,又具有自身民族化特征的越南儒教。同样,如同中国儒学经历了先秦原始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和近代新儒学等不同发展阶段一样,越南儒学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根据越南社会的历史发展,儒学在越南的传播情形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北属时代的早期传播时期、李朝至胡朝的稳步发展时期、后黎朝至阮朝中期的独尊儒教时期和阮朝中期以后的儒学衰微时期。

一 北属时代的早期传播

公元前207年,中国人赵佗灭安阳王,建成一个名为南越的国家,自称为王,即武王,定都番禺,在今广州城附近,后武王受封于汉朝,整个南越政权也沿袭秦朝政治体制,颇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其中就包含了儒家文化的仁义教化思想。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国,改设交趾部,分为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就在今越南北部和中部数省,越南自此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郡县。此期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以儒学为中心的汉文化在越南也日益广泛地传播。

两汉时期派往越南的地方官吏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整顿社会秩序,移风易俗,并实施儒学教育,输入儒家经典。如交趾太守锡光和九真太守任延,颇通儒学,均致力于开化事业,教民以礼仪,老百姓对他们十分敬服。影响最大者当推东汉末年交趾太守士燮。他精通儒学并大力传播,奠定了越南后世儒学发展的基础,士燮因此被尊称为“学祖”“士王”。甚至有说法,至士燮越南始有儒学。三国魏晋时期,中国封建政权更迭频繁,战乱纷起,相对而言交州比较安定,中原一带的学者陆续南迁交州避难,客观上促进了儒学在交州的传播,儒家思想逐渐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

至唐代,国力强盛,公元679年在交州设置安南都护府,地方官吏也更加提倡儒学,以儒学移易风俗。除国家政权的倡导和地方官吏的推行外,南迁的中原士大夫们的弘扬和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的密切交往,也推动了儒教在越南的传播。

二 李朝至胡朝的稳步发展

公元939年,吴权称王,结束了越南的北属时代。但在越南封建国家建立的初期,吴、丁、前黎三朝皆国祚短暂,且朝廷为了巩固新成立的政权,重武轻文,崇佛抑儒,儒学与儒生的地位很低。直到李朝建立,儒学作为可以加速越南封建化进程的优秀思想,颇受推崇,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公元1070年,李圣宗在首都河内修文庙,自此,儒学在越南开始儒教化,孔子也被推崇为偶像。1075年,李仁宗始开三庠科试,选拔文学之士入朝做官,这是越南最早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科举制开始实行,以儒、释、道三教经典为考试内容,儒学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后立国子监,延请文学之士任教,越南儒学开始兴盛。

继李朝之后的陈朝建立政权后,进一步完善儒学教育,开始用儒家的纲常名教、尊卑等级来规范人们的思想,以维护社会秩序,儒学传播更为普及,儒学的地位也进一步得到加强;胡季嫠所建立的胡朝虽然只有短短七年(1400~1407),但对越南儒学的发展却十分重要。他实行尊儒限佛政策,积极倡导儒学,用喃字翻译儒家经典如《尚书》等,极大普及了儒家文化。

自李朝至胡朝的400余年间,儒学为发展和健全越南社会封建制度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自身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切都为儒学从后黎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 后黎朝至阮朝中期的独尊儒教

后黎朝的历代统治者皆崇儒重道,独尊儒学,尤其是黎圣宗在位期间更是采取一系列措施贯彻儒家学说,从根本上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如全面实行以儒学为中心的政治、法律及文化教育政策,改革风俗,排除僧道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特别重视儒学教育及科举制度。首次专门设置五经博士,将科举考试制度化,规定每三年一大比,科举达到鼎盛,儒士阶层的社会地位也进一步提高;还大规模地翻译印刷儒家经典,开展儒学研究,也出现了阮廌、吴士连、黎贵惇等一批著名的儒学大家。

阮朝继续实行尊儒的政策,如社会自上而下普遍实行儒家教育;采取每年两次祭祀孔子的活动;颁布各种诏书训谕,推行礼乐教化,使得越南全社会均处于儒家思想濡染之下。

四 阮朝中期以后的日趋式微

黎朝、阮朝儒学全面昌盛,然而繁盛背后也隐藏着深深的危机。1884年,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法国殖民者强行推行拉丁语,造成越南人语言文字上的混乱。没有语言基础和文化氛围,儒学传播失去了载体;科举制度亦被废除,文人学子失去了凭借儒学入仕的途径,自然也失去对儒学的热情和动力,儒学教育的地位迅速下降;儒学也不能适应越南殖民地化的现实需要。因此,儒学在越南便不可避免地丧失其独尊地位,走向衰败。